保健型内循环干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870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保健型内循环干衣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贯流风扇→滚筒→离心风扇→蒸发器→压缩机的空气内循环系统,其结构特点是:设置杀菌消毒装置和智能节流机构,杀菌消毒装置设置在风道内,智能节流机构由单片机、温度传感器、电磁阀和智能毛细管连接而成,单片机根据排气口的温度变化,自动切换智能毛细管的通断、自动设定或调整压缩机的运行参数,保证压缩机不因温度升高而进入保护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在干衣过程中自动杀灭衣物中的细菌和病菌,消除衣物中的异味,另一方面可降低能量损耗,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循环干衣机,特别是一种保健型内循环干衣机,属于家用电器
现有技术的干衣机,大多数是电热式的干衣机,其干衣原理是电加热器通过对机箱内的气体加热,使机箱内的湿衣服升温,衣服所含的水分被蒸发排出机箱外,由于是电热器加热,因此这种干衣机存在如下缺点(1)能源消耗大、热效率低;(2)容易烤焦衣服、甚至发生短路燃烧事故;(3)排出机箱外的水蒸汽,一方面使室内湿度加大,另一方面水蒸汽含有衣物的皮屑,污染室内环境。针对电热式干衣机存在的缺点,本公司设计出一种“内循环环保型干衣机”,并已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98243315.8”,该干衣机采用滚筒式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滚筒、滚筒驱动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和送风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连接成制冷系统,送风装置由风道、贯流风扇和离心风扇组成,构成一个由压缩机→冷凝器→贯流风扇→滚筒→离心风扇→蒸发器→压缩机的空气内循环系统;其特点是首先利用压缩机、冷凝器散发的热量使机箱内的空气升温,将滚筒内衣物所含水分蒸发,然后利用蒸发器吸收热量,使流经蒸发器表面的空气凝结成水珠析出,如此反复多次,滚筒内衣物水份越来越少,从而达到干衣的目的。因为整个干衣过程都是在机箱内进行,排出机箱体外的是水而非水蒸汽和皮屑,所以能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干净。无论是电热式干衣机还是本公司新设计的内循环环保型干衣机,都没有杀菌消毒装置,因此衣物被干燥后往往还带有一股异味,如果衣物带有病菌或其他细菌,则会带来交叉感染的后果,这些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干衣后衣物还带有一股异味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杀死衣物上的病菌、消除衣物异味的保健型内循环干衣机。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保健型内循环干衣机,包括壳体、壳体上的按键及门开关、位于壳体内的滚筒、滚筒驱动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和送风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毛细管连接成制冷系统,送风装置由风道、贯流风扇和离心风扇组成,构成一个由压缩机→冷凝器→贯流风扇→滚筒→离心风扇→蒸发器→压缩机的空气内循环系统,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杀菌装置,杀菌装置设置在风道中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或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杀菌装置为一臭氧发生器。还包括一智能节流机构,该智能节流机构由单片机、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电磁阀和智能毛细管连接而成,温度传感器A设置在压缩机的排气口处,温度传感器B设置在滚筒的排气口处,湿度传感器C设置在风道内,单片机的A/D0、A/D1、A/D2输入端分别连接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温度传感器B的输出端、温度传感器A的输出端,单片机的I/O口1、I/O口2、I/O口3、I/O口4设置成输出端,分别连接压缩机的控制端、电磁阀的控制端、滚筒电机及风扇电机的电源控制端、臭氧发生器的控制端,单片机的I/O口5、I/O口6设置成输入端,分别连接按键、门开关,单片机的中断控制端连接过零电路,智能毛细管与电磁阀串联后与常规毛细管并联为毛细管组,压缩机、蒸发器、毛细管组构成一闭环回路,单片机根据排气口的温度变化,自动切换智能毛细管的通断、自动设定或调整压缩机的运行参数,保证压缩机不因温度升高而进入保护状态;单片机内置一控制软件,驱动臭氧发生器发出臭氧及设定湿度参数、温度参数,根据按键的输入指令、门开关状态、压缩机的排气口的温度变化、滚筒排气口的温度变化及风道内的湿度变化,自动控制压缩机、滚筒电机、风扇电机或电磁阀的运转。单片机的内置控制软件能完成如下工作1)单片机内部初始化;2)自检及自检处理;3)设定工作时间,设定湿度参数;4)检测INT中断控制端,如果有中断请求,就表过零电路有输出信号,表示电源波形过零,单片机允许与其输出端连接的负载工作;否则禁止该负载工作;5)检测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根据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状况、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状况,控制与单片机输出端连接的负载开通或关闭;6)检测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端,根据按键命令控制与单片机输出端连接的负载开通或关闭;7)检测门开关与单片机的连接端,根据门开关的开/关状况控制与单片机输出端连接的负载开通或关闭;8)检测定时计数器,如果计时时间未到,返回第4)步,如果计时时间到,停止与单片机输出端连接的负载的工作并显示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效果1.设置杀菌消毒装置,在干衣过程中自动杀灭衣物中的细菌和病菌,消除衣物中的异味,即干净又卫生。2.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节流机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A、电磁阀和智能毛细管,智能毛细管与正常毛细管并联,在冬天或潮湿的条件下,智能毛细管关闭,只有正常毛细管工作,制冷系统维持在设定的合适参数下运行;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或由于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经过蒸发器的空气温度逐步升高,从而导致蒸发器出口处制冷剂过热度增加,压缩机排气口温度上升,当该温度上升到设定值时,单片机通过电磁阀接通智能毛细管,智能毛细管投入工作,从而改良制冷系统的性能。这样,压缩机不会因过热而进入保护状态,使压缩机一年四季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减少压缩机的开停次数,一方面降低能量损耗,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使干衣机可靠、高效、安全地工作,方便用户。3.首先利用压缩机、冷凝器散发的热量使空气升温,将滚筒内衣物的水份蒸发,然后利用蒸发器吸收热量,使流经其表面的空气凝结成水珠析出,整个干衣过程在密封滚筒内进行,排出干衣机体外的只有水珠,没有水蒸汽,不但能量利用率高、节约能源,而且不会有衣物皮屑污染室内环境,不会烤焦衣物,使用安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智能节流机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控制软件流程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逻辑流程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焓湿图。从图1、图2和图3可知,本实施例包括壳体19、壳体19上的按键13及门开关14、位于壳体19内的滚筒10、滚筒电机4、压缩机1、冷凝器7、蒸发器2、毛细管15、臭氧发生器8、智能节流机构9、滤尘器12和送风装置,臭氧发生器8设置在风道3中蒸发器2与冷凝器7之间或蒸发器2与压缩机1之间,滤尘器12设置在滚筒出风口处,压缩机1、冷凝器7、蒸发器2和毛细管15连接成制冷系统,送风装置由风道3、贯流风扇6和离心风扇11组成,构成一个由压缩机1→冷凝器7→贯流风扇6→臭氧发生器8→滚筒10→离心风扇11→蒸发器2→压缩机1的空气内循环系统,智能节流机构9由单片机IC、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湿度传感器C、电磁阀16和智能毛细管17连接而成,温度传感器A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气口处,温度传感器B设置在滚筒10的排气口处,湿度传感器C设置在风道3内,单片机IC的A/D0、A/D1、A/D2输入端分别连接湿度传感器C的输出端、温度传感器B的输出端、温度传感器A的输出端,单片机IC的I/O口1、I/O口2、I/O口3、I/O口4设置成输出端,分别连接压缩机1的控制端、电磁阀16的控制端、滚筒电机4及风扇电机5的电源控制端、臭氧发生器8的控制端,单片机IC的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健型内循环干衣机,包括壳体(19)、壳体(19)上的按键(13)及门开关(14)、位于壳体(19)内的滚筒(10)、滚筒驱动装置(4)、压缩机(1)、冷凝器(7)、蒸发器(2)、毛细管(15)和送风装置,压缩机(1)、冷凝器(7)、蒸发器(2)和毛细管(15)连接成制冷系统,送风装置由风道(3)、贯流风扇(6)和离心风扇(11)组成,构成一个由压缩机(1)→冷凝器(7)→贯流风扇(6)→滚筒(10)→离心风扇(11)→蒸发器(2)→压缩机(1)的空气内循环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杀菌装置(8),杀菌装置(8)设置在风道(3)中蒸发器(2)与冷凝器(7)之间或蒸发器(2)与压缩机(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继海南建忠那荣震赵卫国萧颂尹黎达明赵云青童德山姜规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威力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