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796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包括压料辅助单元、Y向差值修改单元、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驱动单元和底座,压料辅助单元、Y向差值修改单元、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和驱动单元依次横向排列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达到Y向差值修正和X向旋转差值修正的目的,较目前使用的校形机构来说方便调试,节省大量物力和人力,同时大大缩短调试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生产效率高,但冲压模具在设计阶段由于产品料型及材料性能的不同,最初的设计回弹计算不够准确,例如角窗冲压件成形后存在Y向回弹及扭曲回弹,由于材料屈服强度大,回弹不易控制,通过传统冲压模具校形,对扭曲没有明显改善,只有通过多工序,多次校形才能解决,模具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包括压料辅助单元、Y向差值修改单元、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驱动单元和底座,所述压料辅助单元、Y向差值修改单元、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和驱动单元依次横向排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压料辅助单元包括竖向的一号气缸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一号气缸的活塞杆连有压臂,所述压臂上连有压板,料型产品位于所述压板和固定块之间,所述Y向差值修改单元包括竖向的二号气缸和一号型模,所述二号气缸的活塞杆和一号型模连接,且一号型模与料型产品下底面贴合,所述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包括竖直框架、竖直的三号气缸和二号型模,所述二号型模包括上型模和下型模,所述三号气缸固定在竖直框架上,且三号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竖直框架的一端连接二号型模的上型模,所述竖直框架下端固接有旋转块,所述二号型模的下型模固定在旋转块上,且二号型模的下型模和二号型模的上型模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齐,所述二号型模的下型模和二号型模的上型模均与料型产品上下面贴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四号气缸、连杆机构、机座和竖直固定架,所述竖直固定架和机座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竖直固定架上端与横向的四号气缸铰接,所述四号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端连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过机座,且穿过机座的一端与旋转块固定连接。特别的,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螺栓孔。特别的,所述机座与四号气缸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连杆机构相对齐,所述限位孔旋合有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同时达到Y向差值修正和X向旋转差值修正的目的,较目前使用的校形机构来说方便调试,节省大量物力和人力,同时大大缩短调试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后视图;图中:1-压料辅助单元;2-Y向差值修改单元;3-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4-驱动单元;5-料型产品;6-底座;7-一号气缸;8-压臂;9-二号气缸;10-一号型模;11-三号气缸;12-竖直框架;13-二号型模;14-机座;15-限位孔;16-连杆机构;17-四号气缸;18-竖直固定架;19-旋转块;20-固定块;21-压板;22-旋转轴;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包括压料辅助单元1、Y向差值修改单元2、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驱动单元4和底座6,所述压料辅助单元1、Y向差值修改单元2、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和驱动单元4依次横向排列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压料辅助单元1包括竖向的一号气缸7和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一号气缸7的活塞杆连有压臂8,所述压臂8上连有压板21,料型产品5位于所述压板21和固定块20之间,所述Y向差值修改单元2包括竖向的二号气缸9和一号型模10,所述二号气缸9的活塞杆和一号型模10连接,且一号型模10与料型产品5下底面贴合,所述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包括竖直框架12、竖直的三号气缸11和二号型模13,所述二号型模13包括上型模和下型模,所述三号气缸11固定在竖直框架12上,且三号气缸11的活塞杆穿过竖直框架12的一端连接二号型模13的上型模,所述竖直框架12下端固接有旋转块19,所述二号型模13的下型模固定在旋转块19上,且二号型模13的下型模和二号型模13的上型模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齐,所述二号型模13的下型模和二号型模13的上型模均与料型产品5上下面贴合,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四号气缸17、连杆机构16、机座14和竖直固定架18,所述竖直固定架18和机座14均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竖直固定架18上端与横向的四号气缸17铰接,所述四号气缸17的活塞杆与连杆机构16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16的另一端连有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穿过机座14,且穿过机座14的一端与旋转块19固定连接。特别的,所述底座6上设有若干螺栓孔。特别的,所述机座14与四号气缸17相对的一侧设有限位孔15,所述限位孔15与连杆机构16相对齐,所述限位孔15旋合有螺栓。本技术工作时,本技术的压料辅助单元1、Y向差值修改单元2、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和驱动单元4均由气缸驱动。在冲压后的料型产品5使用本技术进行校形,首先由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的三号气缸11与压料辅助单元1的一号气缸7将料型产品5固定,再由Y向差值修改单元2通过二号气缸9带动一号型模10上下移动来调整料型产品5的Y向差值矫正,最后由驱动单元4的四号气缸17作用,使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起作用,旋转轴22带动旋转块19旋转,从而达到X向旋转差值矫正的目的。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包括压料辅助单元(1)、Y向差值修改单元(2)、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驱动单元(4)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辅助单元(1)、Y向差值修改单元(2)、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和驱动单元(4)依次横向排列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压料辅助单元(1)包括竖向的一号气缸(7)和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一号气缸(7)的活塞杆连有压臂(8),所述压臂(8)上连有压板(21),料型产品(5)位于所述压板(21)和固定块(20)之间,所述Y向差值修改单元(2)包括竖向的二号气缸(9)和一号型模(10),所述二号气缸(9)的活塞杆和一号型模(10)连接,且一号型模(10)与料型产品(5)下底面贴合,所述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包括竖直框架(12)、竖直的三号气缸(11)和二号型模(13),所述二号型模(13)包括上型模和下型模,所述三号气缸(11)固定在竖直框架(12)上,且三号气缸(11)的活塞杆穿过竖直框架(12)的一端连接二号型模(13)的上型模,所述竖直框架(12)下端固接有旋转块(19),所述二号型模(13)的下型模固定在旋转块(19)上,且二号型模(13)的下型模和二号型模(13)的上型模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齐,所述二号型模(13)的下型模和二号型模(13)的上型模均与料型产品(5)上下面贴合,所述驱动单元(4)包括四号气缸(17)、连杆机构(16)、机座(14)和竖直固定架(18),所述竖直固定架(18)和机座(14)均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竖直固定架(18)上端与横向的四号气缸(17)铰接,所述四号气缸(17)的活塞杆与连杆机构(16)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16)的另一端连有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穿过机座(14),且穿过机座(14)的一端与旋转块(19)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冲压件的角度校正装置,包括压料辅助单元(1)、Y向差值修改单元(2)、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驱动单元(4)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辅助单元(1)、Y向差值修改单元(2)、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和驱动单元(4)依次横向排列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压料辅助单元(1)包括竖向的一号气缸(7)和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固定在底座(6)上,所述一号气缸(7)的活塞杆连有压臂(8),所述压臂(8)上连有压板(21),料型产品(5)位于所述压板(21)和固定块(20)之间,所述Y向差值修改单元(2)包括竖向的二号气缸(9)和一号型模(10),所述二号气缸(9)的活塞杆和一号型模(10)连接,且一号型模(10)与料型产品(5)下底面贴合,所述X向旋转差值修改单元(3)包括竖直框架(12)、竖直的三号气缸(11)和二号型模(13),所述二号型模(13)包括上型模和下型模,所述三号气缸(11)固定在竖直框架(12)上,且三号气缸(11)的活塞杆穿过竖直框架(12)的一端连接二号型模(13)的上型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岗李桂杨刘海清董春龙马晓彩刘文涛葛运鹏乔桥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方华埃西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