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7887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包括管片、分隔环和自密实混凝土。管片组装于掘进机中且沿环向依次衔接形成环形管段,多个环形管段沿轴向依次拼接形成隧道管,分隔环环绕隧道管,设置于掘进端隧道管的外壁,自密实混凝土填充于围岩、隧道管和分隔环之间空腔,管片、围岩、分隔环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自密实混凝土以形成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通过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回填,实现管片与围岩间隙的密实填充和围岩的及时支护,简化了施工工艺,通过自密实混凝土选型,实现围岩有效支护以及解决隧道存在地下水及围岩发生岩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围岩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全断面掘进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以及水工隧洞等施工领域,其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掘进速度快、安全性高、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优点。其中双护盾TBM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掘进、管片衬砌、吹填豆粒石和灌注水泥砂浆4个过程。传统的回填方法首先向围岩与管片空隙中吹填豆粒石,在距掘进端较远的位置通过管片注浆孔向豆粒石空隙中灌注水泥浆。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围岩后期变形,但存在以下不足:1)掘进端与回填段没有形成有效的分隔,豆粒石在掘进方向上是临空面,豆粒石并不能密实吹填于管片与围岩空腔,同时豆粒石吹填工艺又滞后于掘进,为围岩压力释放和变形提供了时间和空间;2)吹填的豆粒石密实度低,灌注的水泥浆沿着豆粒石的孔隙流向掘进端,导致水泥浆的大量流失,不能形成力学性能良好的胶结豆粒石围岩支护结构体;3)流失的水泥浆又会影响掘进机的正常运转,为了降低影响,水泥浆的灌注点距掘进端较远,胶结豆粒石不能很好阻止围岩的初期大变形,形成不了有效的初期支护。基于上述情况,迫切需要提出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衬砌于隧道围岩,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所述管片组装于掘进机中且沿环向依次衔接形成环形管段,多个环形管段沿轴向依次拼接形成隧道管;分隔环,所述分隔环环绕所述隧道管的外壁设置,且位于所述隧道管的掘进端;自密实混凝土,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填充于所述隧道围岩、所述隧道管和所述分隔环之间空腔;其中,所述管片、所述隧道围岩、所述分隔环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以形成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衬砌于隧道围岩,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片,所述管片组装于掘进机中且沿环向依次衔接形成环形管段,多个环形管段沿轴向依次拼接形成隧道管;分隔环,所述分隔环环绕所述隧道管的外壁设置,且位于所述隧道管的掘进端;自密实混凝土,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填充于所述隧道围岩、所述隧道管和所述分隔环之间空腔;其中,所述管片、所述隧道围岩、所述分隔环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以形成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片与所述隧道围岩形成的所述空腔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填充,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的选型与所述管片选型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环环绕所述隧道管,且设置于所述隧道管的外壁,以阻止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填充时流向所述隧道管的掘进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为普通型自密实混凝土、水下自护型自密实混凝土和快硬型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密实混凝土管片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扩展度为600mm-750mm,浇筑塌落度为240mm-280mm,浇筑V型漏斗通过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毅金峰杨佐斌周虎王明友刘峰秦鹏翔王卫潘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