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874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20
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拖动臂、止动爪和卡板,止动爪位于拖动臂和卡板之间,拖动臂中部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拖动臂上部通过铰轴转动连接有拖动转换臂,止动爪下部通过中间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止动爪朝向卡板的侧面开设有卡槽,卡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卡板侧部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卡板侧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拖动转换臂端部一侧的挡块,壳体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拖动臂绕连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制作成本低,能够在车门半锁的状态下完成自动吸合至全锁状态,无需打开车门重新关闭车门,操作便捷,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汽车车门系统中,要使车门能够顺利的关闭,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施加到车门上,当外力不足时,汽车容易处在半锁的状态,需要重新开启车门使用更大的外力使其完全锁紧,这样会给操作的舒适性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一些高端汽车在车门系统内布置了自动吸合机构,可以实现车门一定程度的自动关闭,然而这种机构往往过于复杂,对锁体内部机械结构间的配合度要求过高,并且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性强、操作便捷、能够自动完成吸合的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拖动臂、止动爪和卡板,止动爪位于拖动臂和卡板之间,拖动臂中部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拖动臂上部通过铰轴转动连接有拖动转换臂,止动爪下部通过中间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止动爪朝向卡板的侧面开设有卡槽,卡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卡板侧部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卡板侧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拖动转换臂端部一侧的挡块,壳体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拖动臂绕连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拖动臂之间设置有拉线。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回位弹簧,铰轴、中间轴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弹簧。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位于止动爪两侧的第一止动开关和第二止动开关,第一止动开关和第二止动开关分别与驱动电机之间电连接,止动爪上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止动开关相对应的第一压片,拖动臂下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止动开关相对应的第二压片。壳体内间隔设置有位于卡板一侧的第一锁止开关和第二锁止开关,卡板侧部开设有缺口。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位于拖动转换臂一侧的限位柱,拖动转换臂与限位柱侧壁压接配合。所述拖动转换臂与定位柱相接触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导向面,卡板上部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导向面,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均为弧面,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相契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处于半锁的状态下,卡板上的第一卡头卡设在止动爪的卡槽内,此时,第二卡头位于卡槽外侧,第一锁止开关在卡板侧部的挤压通下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锁止开关位于卡板侧部的缺口内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得系统检测到车门处于半锁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开始自动吸合,驱动电机通过拉线拉动拖动臂绕连接轴顺时针旋转,并带动拖动转换臂向前移动,拖动转换臂在限位柱的作用下,使得拖动转换臂在移动的过程中推动卡板侧部的挡块,从而带动卡板绕转轴顺时针转动,并且拖动转换臂上的第一导向面和卡板上的第二导向面逐渐相契合,当第一卡头从止动爪的卡槽内滑出,第二卡头滑入并卡设在止动爪的卡槽内时,自动吸合完成,使得车门处于全锁的状态。2、本专利技术完成自动吸合后,第一锁止开关和第二锁止开关均位于卡板侧部的缺口内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得系统检测到车门处于全锁的状态,同时,止动爪上的第一压片触碰第一止动开关,从而使得驱动电机停止拉动拖动臂转动,并且驱动电机反向转动释放拉线,拖动臂在连接轴上的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绕连接轴逆时针转动,并带动拖动转换臂复位,当拖动臂上的第二压片触碰第二止动开关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拖动臂和拖动转换臂完全复位。3、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全开的状态下,卡板上的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均位于止动爪的卡槽外侧,此时,第一锁止开关和第二锁止开关均在卡板侧部的挤压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得系统检测到车门处于全开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处于非吸合状态,拖动转换臂与卡板处于分离状态,各个部件之间互不干涉,不影响车门的正常锁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制作成本低,能够在车门半锁的状态下完成自动吸合至全锁状态,无需打开车门重新关闭车门,操作便捷,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全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半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全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拖动臂2、止动爪3和卡板4,止动爪3位于拖动臂2和卡板4之间,拖动臂2中部通过连接轴5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拖动臂2上部通过铰轴6转动连接有拖动转换臂7,止动爪3下部通过中间轴8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止动爪3朝向卡板4的侧面开设有卡槽9,卡板4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卡板4侧部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头11和第二卡头12,卡板4侧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拖动转换臂7端部一侧的挡块13,壳体1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拖动臂2绕连接轴5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拖动臂2之间设置有拉线。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和拉线。所述连接轴5上设置有回位弹簧14,铰轴6、中间轴8和转轴10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弹簧15。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位于止动爪3两侧的第一止动开关16和第二止动开关17,第一止动开关16和第二止动开关17分别与驱动电机之间电连接,止动爪3上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止动开关16相对应的第一压片18,拖动臂2下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止动开关17相对应的第二压片19。壳体1内间隔设置有位于卡板4一侧的第一锁止开关20和第二锁止开关21,卡板4侧部开设有缺口22。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位于拖动转换臂7一侧的限位柱23,拖动转换臂7与限位柱23侧壁压接配合。所述拖动转换臂7与定位柱相接触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导向面24,卡板4上部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导向面25,第一导向面24和第二导向面25均为弧面,第一导向面24和第二导向面25相契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全开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卡板4上的第一卡头11和第二卡头12均位于止动爪3的卡槽9外侧,此时,第一锁止开关20和第二锁止开关21均在卡板4侧部的挤压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得系统检测到车门处于全开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处于非吸合状态,拖动转换臂7与卡板4处于分离状态,各个部件之间互不干涉,不影响车门的正常锁合;本专利技术在车门处于半锁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卡板4上的第一卡头11卡设在止动爪3的卡槽9内,此时,第二卡头12位于卡槽9外侧,第一锁止开关20在卡板4侧部的挤压通下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锁止开关21位于卡板4侧部的缺口22内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得系统检测到车门处于半锁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开始自动吸合,驱动电机通过拉线拉动拖动臂2绕连接轴5顺时针旋转,并带动拖动转换臂7向前移动,拖动转换臂7在限位柱23的作用下,使得拖动转换臂7在移动的过程中推动卡板4侧部的挡块13,从而带动卡板4绕转轴10顺时针转动,并且拖动转换臂7上的第一导向面24和卡板4上的第二导向面25逐渐相契合,当第一卡头11从止动爪3的卡槽9内滑出,第二卡头12滑入并卡设在止动爪3的卡槽9内时,自动吸合完成,使得车门处于全锁的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锁止开关20和第二锁止开关21均位于卡板4侧部的缺口22内处于开启状态,从而使得系统检测到车门处于全锁的状态,同时,止动爪3上的第一压片18触碰第一止动开关16,从而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拖动臂、止动爪和卡板,止动爪位于拖动臂和卡板之间,拖动臂中部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拖动臂上部通过铰轴转动连接有拖动转换臂,止动爪下部通过中间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止动爪朝向卡板的侧面开设有卡槽,卡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卡板侧部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卡板侧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拖动转换臂端部一侧的挡块,壳体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拖动臂绕连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拖动臂、止动爪和卡板,止动爪位于拖动臂和卡板之间,拖动臂中部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拖动臂上部通过铰轴转动连接有拖动转换臂,止动爪下部通过中间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止动爪朝向卡板的侧面开设有卡槽,卡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卡板侧部间隔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卡板侧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拖动转换臂端部一侧的挡块,壳体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拖动臂绕连接轴转动的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拖动臂之间设置有拉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门锁的自动吸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回位弹簧,铰轴、中间轴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门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尚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百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