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件清洗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812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镀件清洗槽,包括清洗槽、挡盖、连接杆、第一铰接轴、铰接支架、支杆、第二铰接轴,连接座、气缸、支撑板,固定架、支架、滚轮等。其通过在清洗槽的上端设置挡盖,并利用翻转机构进行翻转,电镀件进入清洗槽时,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支杆和连接杆动作,从而带动挡盖向上翻转,清洗时,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带动支杆和连接杆动作,从而带动挡盖向下盖合,防止清洗过程中废液溅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清洗槽的下方设置滚动机构,可以方便的移动清洗槽,节省工人体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架上设置锁紧螺栓,便于滚动机构的拆除;其通过在两个挡盖的连接处粘贴橡胶密封条,可以进一步防止废液从缝隙中溅出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件清洗槽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镀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镀件清洗槽。
技术介绍
:电镀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或塑料材质表面镀上一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薄层的工艺。工件经电镀处理后,可以有效防止被氧化,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导电性、抗腐蚀性,以及增进工件美观等作用。电镀处理中,电镀后均需要对工件进行清洗,以除去工件表面上残留的电镀液。因为电镀液中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含有铬、镉、镍、铜、锌、金、银等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而其中某些成分是毒性物质,可能致癌、致畸。现有技术中,电镀工件一般采用人工清洗,工人手持冲水喷头直接冲洗电镀件,或者将电镀件直接放入清洗池中浸泡清洗。但人工冲洗电镀件或清洗池内清洗电镀件,其会容易导致清洗的废液容易溅到工人。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用于电镀件的清洗采用人工清洗,容易导致废液溅到工人,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从而提出一种电镀件清洗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镀件清洗槽,包括:矩形的清洗槽,所述清洗槽的上端设有对称的两个矩形的挡盖。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挡盖和所述清洗槽的侧壁上,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挡盖的上端面外侧,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清洗槽的外壁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L型的铰接支架上,所述铰接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的外端成型有向下倾斜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在“匚”字形的连接座上,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的缸体下端成型有支耳,所述支耳铰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外侧壁上。滚动机构,所述滚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下端,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匚”字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底面和下端侧壁上,所述固定架的下端成型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铰接有滚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清洗槽的下端侧壁上成型有对称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外端成型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架的竖板上成型有定位孔,锁紧螺栓穿过所述定位孔后螺接在所述内螺纹孔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两个所述挡盖的连接处分别成型有半圆形的缺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两个所述挡盖的连接处分别粘贴有橡胶密封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翻转机构为个或多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架和所述滚轮分别为两组,两组所述支架和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下端面两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在清洗槽的上端设置挡盖,并利用翻转机构进行翻转,电镀件进入清洗槽时,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支杆和连接杆动作,从而带动挡盖向上翻转,清洗时,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带动支杆和连接杆动作,从而带动挡盖向下盖合,防止清洗过程中废液溅出;其通过在清洗槽的下方设置滚动机构,可以方便的移动清洗槽,节省工人体力;其通过设置固定架上设置锁紧螺栓,便于滚动机构的拆除;其通过在两个挡盖的连接处粘贴橡胶密封条,可以进一步防止废液从缝隙中溅出来。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镀件清洗槽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镀件清洗槽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固定架与凸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清洗槽,2-挡盖,3-连接杆,4-第一铰接轴,5-铰接支架,6-支杆,7-第二铰接轴,8-连接座,9-气缸,10-安装座,11-固定架,12-支架,13-滚轮,14-凸块,1401-内螺纹孔,901-支耳,1101-定位孔,15-锁紧螺栓,201-缺口,16-橡胶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镀件清洗槽,包括:矩形的清洗槽1,所述清洗槽1的上端设有对称的两个矩形的挡盖2。两个所述挡盖2的连接处分别成型有半圆形的缺口201。两个所述挡盖2的连接处分别粘贴有橡胶密封条16。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挡盖2和所述清洗槽1的侧壁上,一个挡盖上设置1个或多个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挡盖2的上端面外侧,所述连接杆3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清洗槽1的外壁并通过第一铰接轴4铰接在L型的铰接支架5上,所述铰接支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杆3的外端成型有向下倾斜的支杆6,所述支杆6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7铰接在“匚”字形的连接座8上,连接座8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缸9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9的缸体下端成型有支耳901,所述支耳901铰接在安装座10上,所述安装座10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外侧壁上。滚动机构,所述滚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下端,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匚”字形的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底面和下端侧壁上,所述固定架11的下端成型有支架12,所述支架12上铰接有滚轮13。所述清洗槽1的下端侧壁上成型有对称的凸块14,所述凸块14的外端成型有内螺纹孔1401,所述固定架11的竖板上成型有定位孔1101,锁紧螺栓15穿过所述定位孔1101后螺接在所述内螺纹孔1401内。所述支架12和所述滚轮13分别为两组,两组所述支架12和所述滚轮13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1的下端面两侧。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镀件清洗槽,包括清洗槽、挡盖、连接杆、第一铰接轴、铰接支架、支杆、第二铰接轴,连接座、气缸、支撑板,固定架、支架、滚轮等。其通过在清洗槽的上端设置挡盖,并利用翻转机构进行翻转,电镀件进入清洗槽时,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带动支杆和连接杆动作,从而带动挡盖向上翻转,清洗时,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带动支杆和连接杆动作,从而带动挡盖向下盖合,防止清洗过程中废液溅出;其通过在清洗槽的下方设置滚动机构,可以方便的移动清洗槽,节省工人体力;其通过设置固定架上设置锁紧螺栓,便于滚动机构的拆除;其通过在两个挡盖的连接处粘贴橡胶密封条,可以进一步防止废液从缝隙中溅出来。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件清洗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清洗槽(1),所述清洗槽(1)的上端设有对称的两个矩形的挡盖(2);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挡盖(2)和所述清洗槽(1)的侧壁上,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挡盖(2)的上端面外侧,所述连接杆(3)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清洗槽(1)的外壁并通过第一铰接轴(4)铰接在L型的铰接支架(5)上,所述铰接支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杆(3)的外端成型有向下倾斜的支杆(6),所述支杆(6)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7)铰接在“匚”字形的连接座(8)上,连接座(8)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缸(9)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9)的缸体下端成型有支耳(901),所述支耳(901)铰接在安装座(10)上,所述安装座(10)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外侧壁上;滚动机构,所述滚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下端,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匚”字形的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底面和下端侧壁上,所述固定架(11)的下端成型有支架(12),所述支架(12)上铰接有滚轮(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件清洗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清洗槽(1),所述清洗槽(1)的上端设有对称的两个矩形的挡盖(2);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挡盖(2)和所述清洗槽(1)的侧壁上,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挡盖(2)的上端面外侧,所述连接杆(3)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清洗槽(1)的外壁并通过第一铰接轴(4)铰接在L型的铰接支架(5)上,所述铰接支架(5)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外侧壁上,所述连接杆(3)的外端成型有向下倾斜的支杆(6),所述支杆(6)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7)铰接在“匚”字形的连接座(8)上,连接座(8)的下端固定连接气缸(9)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9)的缸体下端成型有支耳(901),所述支耳(901)铰接在安装座(10)上,所述安装座(10)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外侧壁上;滚动机构,所述滚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清洗槽(1)的下端,所述滚动机构包括“匚”字形的固定架(11),所述固定架(11)固定设置在所述清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