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及铰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518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及铰链结构,属于车辆领域。所述盖板结构包括盖板本体,配置成覆盖于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后向表面,且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后方的第二表面;和卡爪结构,由所述第一表面向前凸出延伸,所述卡爪结构伸入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内部且卡接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处,所述卡爪结构在所述销轴处设有相应的缺口,以用于容纳所述销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盖板结构可以遮挡外露的后背门铰链,消除用户直接看到第一铰链部、第二铰链部和销轴产生的零件单薄的感受,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及铰链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及铰链结构。
技术介绍
伴随着车辆外观设计日趋多样化,用户除了汽车外造型要求越来越苛刻,对汽车的细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辆的后背门铰链用于连接后背门与车身,在打开车辆的后背门时,铰链结构会展现在用户面前,用户会直接看到所述后背门铰链的轴销,以及冲压钣金的铰链结构,其金属感严重,轴销视觉感受单薄,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了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能够有效改善用户体验。进一步地,该盖板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了一种铰链结构,包括上述盖板结构,能够提高用户体验。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所述后背门铰链包括均呈“U”字形的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均具有开口端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与开口端相对的底端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铰链部固定于后背门,所述第二铰链部固定于车身,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铰链部的开口端且形成套接部,所述第一铰链部通过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销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部,以使得所述后背门可相对于所述车身旋转,所述盖板结构包括:盖板本体,配置成覆盖于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后向表面,且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后方的第二表面;和卡爪结构,由所述第一表面向前凸出延伸,所述卡爪结构伸入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内部且卡接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处,所述卡爪结构在所述销轴处设有相应的缺口,以用于容纳所述销轴。可选地,所述盖板本体呈曲面薄板状且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铰链部贴合的形状,且所述盖板本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在横向上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可选地,所述卡爪结构包括:第一卡爪,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卡爪的远离所述盖板本体的端部设有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凸起,以用于卡接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底端,以限制所述盖板结构在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可选地,所述卡爪结构还包括:第二卡爪组,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向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卡爪,两个所述第二卡爪沿横向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卡爪均在其远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端设有容纳所述销轴的所述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销轴相抵触以用于限制所述盖板结构在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可选地,所述卡爪结构还包括:第三卡爪组,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且向背离所述盖板本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卡爪,每一所述第三卡爪的远离所述盖板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起,两个所述第三卡爪配置成其所述第二凸起沿横向方向相背布置,以用于与所述第一铰链部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卡接,以限制所述盖板结构在前后方向和横向的自由度。可选地,所述第一卡爪、每一所述第二卡爪、每一所述第三卡爪均与所述盖板本体的边缘以一预定的距离布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配置成沿由后向前的方向逐渐变薄的锲型状,以用于使得所述盖板结构易于卡入所述第一铰链部。可选地,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盖板本体通过注塑工艺形成一体结构。可选地,所述盖板结构的材料为塑料。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铰链结构,包括上述的盖板结构以及所述后背门铰链。本技术的盖板结构通过卡爪结构直接固定于所述后背门铰链处,且盖板本体未设卡爪结构的第二表面面向车尾,即用户打开后背门时能看到光滑的第二表面,所述盖板结构可以遮挡外露的后背门铰链,消除用户直接看到第一铰链部、第二铰链部和销轴产生的零件单薄的感受,从而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盖板结构通过卡爪结构直接卡入所述第一铰链部内部,借助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原本的结构,不需要做改动,固定方式简单易实现。进一步地,所述卡爪结构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销轴的缺口,因此在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相对转动时,该卡爪结构能继续跟随所述第一铰链部转动不产生干涉。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铰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铰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中所说的前后方向、横向和竖直方向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横向和竖直方向。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10。如图1所示,所述后背门铰链一般包括均呈“U”字形的第一铰链部20和第二铰链部30,第一铰链部20具有开口端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21、与开口端相对的底端22和第二侧部23,第二铰链部30具有开口端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与开口端相对的底端31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铰链部20固定于后背门,所述第二铰链部30固定于车身,具体地,所述第一铰链部20在所述开口端的两侧设有具有第一安装孔的延伸部,用于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安装于所述后背门处,所述第二铰链部30的底端31设有第二安装孔,以用于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固定安装于所述车身处。所述第一铰链部20的底端22伸入所述第二铰链部30的开口端且形成套接部,所述第一铰链部20通过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销轴40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部30,以使得所述后背门可相对于所述车身旋转。本技术的盖板结构10包括盖板本体11和卡爪结构12。所述盖板本体11配置成覆盖于所述第一铰链部20的后向表面,且具有朝向前方的的第一表面111和朝向后方的第二表面112,所述第二表面112面向车尾。所述卡爪结构12由所述第一表面111向前凸出延伸,所述卡爪结构12伸入所述第一铰链部20的内部且卡接于所述第一铰链部20处,所述卡爪结构12在所述销轴40处设有相应的缺口125,以用于容纳所述销轴40。本技术的盖板结构10通过卡爪结构12直接固定于所述后背门铰链处,且盖板本体11未设卡爪结构12的第二表面112面向车尾,即用户打开后背门时能看到光滑的第二表面112,所述盖板结构10可以遮挡外露的后背门铰链,消除用户直接看到第一铰链部20、第二铰链部30和销轴40产生的零件单薄的感受,从而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本技术的盖板结构10通过卡爪结构12直接卡入所述第一铰链部20内部,借助所述第一铰链部20的原本的结构,不需要做改动,固定方式简单易实现。进一步地,所述卡爪结构12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销轴40的缺口125,因此在所述第一铰链部20和所述第二铰链部30相对转动时,该卡爪结构12能继续跟随所述第一铰链部20转动不产生干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本体11呈曲面薄板状且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铰链部20贴合的形状,且所述盖板本体11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在横向上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将所述盖板本体11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铰链部20相适应贴合的形状,可以节省空间使得结构紧凑、美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结构12包括第一卡爪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及铰链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所述后背门铰链包括均呈“U”字形的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均具有开口端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与开口端相对的底端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铰链部固定于后背门,所述第二铰链部固定于车身,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铰链部的开口端且形成套接部,所述第一铰链部通过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销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部,以使得所述后背门可相对于所述车身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包括:盖板本体,配置成覆盖于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后向表面,且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后方的第二表面;和卡爪结构,由所述第一表面向前凸出延伸,所述卡爪结构伸入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内部且卡接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处,所述卡爪结构在所述销轴处设有相应的缺口,以用于容纳所述销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所述后背门铰链包括均呈“U”字形的第一铰链部和第二铰链部,所述第一铰链部和所述第二铰链部均具有开口端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部、与开口端相对的底端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铰链部固定于后背门,所述第二铰链部固定于车身,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铰链部的开口端且形成套接部,所述第一铰链部通过设置于所述套接部的销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铰链部,以使得所述后背门可相对于所述车身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包括:盖板本体,配置成覆盖于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后向表面,且具有朝向前方的第一表面和朝向后方的第二表面;和卡爪结构,由所述第一表面向前凸出延伸,所述卡爪结构伸入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内部且卡接于所述第一铰链部处,所述卡爪结构在所述销轴处设有相应的缺口,以用于容纳所述销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呈曲面薄板状且配置成与所述第一铰链部贴合的形状,且所述盖板本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在横向上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结构包括:第一卡爪,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卡爪的远离所述盖板本体的端部设有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凸起,以用于卡接所述第一铰链部的底端,以限制所述盖板结构在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自由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后背门铰链的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赫沈鸿杰陆中飞和仕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