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5403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控制系统对该排水系统中的水利开关的开度及相关组件的合理控制实现水体的合理排放,在保证了行洪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对脏水或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污水处理厂,若污水处理厂不能及时处理时,通过过水通道引入到调蓄设施中进行暂时存储,待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恢复时,再排至污水处理厂,且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实现水利开关的自动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水系统使用少量的土地面积就可以实现雨水和污水的有效分离处理。所述排水系统的使用不受场合的限定,可以适用于排水管网系统中的任一条管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城市和建筑群的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分流制、合流制和混流制,其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水体的收集、输送和处理。比如,采用一种方式对待所有废水的体制称合流制。它只有一个排水系统,称合流系统,其排水管道称合流管道。采用不同方式对待不同性质的废水的体制称分流制,它一般有两个排水系统。一个可以称为雨水系统,用于收集雨水和污染程度很低的、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水体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雨水管道。另一个可以称为污水系统,收集生活污水和需要处理后才能排放的工业废水,其管道称污水管道。混流制是一种介于分流制和合流制之间的体制,其主要是由于在分流制的区域内管路错接、混接等导致部分管道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废水,即雨水管道或污水管道实际上变成了合流管道。城市的污水管道和合流管道中的废水常统称城市污水。随着现代房屋卫生设备和高层建筑的出现,人口密集,粪便用水流输送,大大增加城市污水的强度;再加上工业发达,工业废水大量增加,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就出现不能容忍的污染情况。于是增设污水处理厂,并用管道连接各个出水口,把各排水干管中的废水汇集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形成截流式合流系统。连接出水口并截流废水至污水处理厂的管道称截流管道或截污管道。降雨时废水量骤增,如果把所有废水都截留,则截流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必然需要很大规模,过分增加工程费用。所以一般将排水干管和截流管相交处的检查井替换为分流井。分流井的构造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但是目前的设计并不完善,且针对不同的污水量和雨水量也没有做出改进。旱季时因管中只有污水,分流井可以将污水截住,流往污水管;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入污水管,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继续流向下游。对于雨水和污水的流向,目前的控制方法中多数是采用水位或雨量来控制的,但现有的水位控制法或雨量控制法,对雨水和污水的分流控制并不是很好,从而失去了分流井存在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用于雨水和/或污水的截流和分流,通过合理的调控,实现水体的自由排放和合理分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分流井井体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的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过水通道、调蓄设施和截污管;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与截污管相连;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其中,在靠近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过水通道的出口端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排水系统在第一出水口和截污管之间设置了过水通道和调蓄设施,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将脏水或初期雨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正常时脏水或初期雨水直接截流至污水处理厂;若污水处理厂不能及时处理时,将脏水或初期雨水通过过水通道引入到调蓄设施中进行暂时存储,待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恢复时,再排至污水处理厂;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地截流脏水或初期雨水。2)本技术的排水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功能强大等优点,使用少量的土地面积就可以实现雨水和污水的有效分离处理。所述排水系统的使用不受场合的限定,可以适用于排水管网系统中的任一条管网。3)本技术的排水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人为操作,通过控制单元,可以实现水利开关的自动调节,具有灵活多变等特点,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具体而言,本技术的排水系统具有智能排水的效果,通过控制系统对该排水系统中的水利开关的开度及相关组件的合理控制实现水体的合理排放,在保证了行洪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将脏水或初期雨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4)本技术的排水系统还可以在调蓄设施的出口端设置一体化处理设施,并通过一体化处理设施对存储在调蓄设施中的水体进行处理,减缓了汛期时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减少由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而发生内涝次数发生的频率。5)本技术的排水系统的第二出水口处还可以设置在线处理设施;所述在线处理设施可以有效解决第四水利开关开启时仍混有的可污染自然水体的脏水,做到彻底地将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分流处理。6)本技术的排水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截污管无法进行限流、干净的水或后期雨水也会进入截污管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的现象。通过合理的控制脏水、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排放途径,最大限度的把脏水截流至调蓄设施,把较干净的水排至自然水体。7)本技术的排水系统在降雨时,由于降雨强度较大,把不能及时截流到污水处理厂的初期雨水送至调蓄设施储存,同时一体化处理设施还可以对调蓄设施中的水体以恒定的流量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干净水体直接排放至与自然水体相连的管路中;后期较干净的雨水再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可以减少在降雨时发生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从而减少了雨水的溢流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入水口;2-;3-截污管;4-出水管;5-第一水利开关;6-第二水利开关;7-第四水利开关;8-过水通道;9-调蓄设施;10-分流井井体;11-一体化处理设施;12-第八水利开关;41-在线处理设施;42-第七水利开关。具体实施方式[排水系统]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分流井,所述分流井包括分流井井体和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的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过水通道、调蓄设施和截污管;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与截污管相连;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其中,在靠近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过水通道的出口端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有截污管和调蓄设施的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由分流井、过水通道、调蓄设施、截污管、出水管、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组成,所述分流井由分流井井体和三个开口组成,所述三个开口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所述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与截污管相连;其中,在靠近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过水通道的出口端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所述过水通道设置在调蓄设施顶部或内部;或者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并行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由分流井、过水通道、调蓄设施、截污管、出水管、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组成,所述分流井由分流井井体和三个开口组成,所述三个开口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所述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与截污管相连;其中,在靠近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过水通道的出口端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所述过水通道设置在调蓄设施顶部或内部;或者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并行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2.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由控制系统、分流井、过水通道、调蓄设施、截污管、出水管、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组成,所述分流井由分流井井体和三个开口组成,所述三个开口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所述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与截污管相连;其中,在靠近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过水通道的出口端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所述过水通道设置在调蓄设施顶部或内部;或者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并行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的开度。3.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由一体化处理设施、分流井、过水通道、调蓄设施、截污管、出水管、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组成,所述分流井由分流井井体和三个开口组成,所述三个开口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所述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与截污管相连;其中,在靠近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过水通道的出口端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所述过水通道设置在调蓄设施顶部或内部;或者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并行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所述调蓄设施的出口端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相连。4.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由一体化处理设施、控制系统、分流井、过水通道、调蓄设施、截污管、出水管、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组成,所述分流井由分流井井体和三个开口组成,所述三个开口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所述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与截污管相连;其中,在靠近所述过水通道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过水通道的出口端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置第二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出水口的过水量;在靠近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第四水利开关,用于控制通过第二出水口的过水量;所述过水通道设置在调蓄设施顶部或内部;或者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并行设置;所述调蓄设施的出口端与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和与其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的开度。5.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由在线处理设施、分流井、过水通道、调蓄设施、截污管、出水管、第一水利开关、第二水利开关和第四水利开关组成,所述分流井由分流井井体和三个开口组成,所述三个开口设置于所述分流井井体中,所述三个开口分别是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过水通道的入口端与分流井中的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过水通道与调蓄设施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