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26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碎料机、水解罐、循环式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所述的碎料机、水解罐、水解液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依次连接,所述的水解罐采用酶水解反应罐,所述的循环浓缩罐包括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均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本生产线可将虾蟹边角料进行重复利用,通过水解反应罐对虾蟹边角料进行蛋白质水解,并对水解液进行浓缩,与辅料(面粉)进行混合成膏状物品,并通过成型机成型,通过第二烘干机进行制成食品产品,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生产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虾水产的加工中,一般采用去偷包装不仅能保证下的清洁,同时有助于长时间保存,而对虾加工中产生的虾头、虾壳等废弃物约占虾体重量30%~40%,在虾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成本,通过酶水解对蛋白质进行提取,用于食品的添加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设计一种通过虾蟹头为原料制成食品成本行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碎料机、水解罐、循环式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所述的碎料机、水解罐、水解液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依次连接,所述的水解罐采用酶水解反应罐,所述的循环浓缩罐包括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均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的上端设置有喷淋头,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下侧通过板件隔离,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上侧相通,所述的板件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的第二腔体的上端设置有冷凝板,所述的第一浓缩罐的第一腔体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连接,所述的第二浓缩罐的第一腔体的底部通过第二管体与第一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还与虾头酶水解液输送源连接,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与第二浓缩罐的第二腔体底部均通过第三管体引出并连接第一输出管输出,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与第二浓缩罐的底部还均通过第四管体引出弄连接第二输出管输出,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均设置有阀体,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输出管以及第二输出管均设置有泵体,第二输出管输送连接物流混合机,所述的物料成型机包括包括外壳体、塑模辊筒、驱动电机以及输送带,所述的外壳体设置有工作腔体,所述的塑模辊筒设置在工作腔体内,所述的塑模辊筒套设并固定在驱动轴上,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与驱动轴固定,使得驱动电机带动塑模辊筒在工作腔体内转动,所述的塑模辊筒的外壁面设置有若干用于物料混合机混合的膏状物成型的凹槽,所述的外壳体的工作腔体的右侧壁面与塑模辊筒的壁面贴合,所述的外壳体的工作腔体的左下壁面与塑模辊筒的壁面贴合,所述的外壳体的工作腔体的左上壁面与塑模辊筒的壁面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外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工作腔体连通的出料口,所述的外壳体的上侧设置有与工作腔体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的出料口的下端设置有输送带。进一步的:所述的成型机的后端还设置有烘干机,使得所述的输送带输送出料口的产品进入烘干机。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塑模辊筒的壁面设置有若干推料组件,所述的推料组件包括推料板以及弹簧,所述的塑模辊筒设置有用于设置滑动槽,所述的推料板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的弹簧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推料板的一端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的底部固定,所述的推料板的另一端呈弧形面。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凝板的截面呈圆环状,冷凝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的冷凝板设置有冷凝腔,使得冷凝板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的冷凝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的冷凝板与冷凝泵连接,所述的冷凝泵的冷源输出口、第二浓缩罐的冷凝板、第一浓缩罐的冷凝板以及冷凝泵的回流口依次呈闭合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本生产线可将虾蟹边角料进行重复利用,通过水解反应罐对虾蟹边角料进行蛋白质水解,并对水解液进行浓缩,与辅料(面粉)进行混合成膏状物品,并通过成型机成型,通过第二烘干机进行制成食品产品,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生产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本技术涉及的循环式浓缩罐采用低热循环进行蒸发水份使得水解液进行浓缩,避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水解液在高温情况下营养流失以及造成焦糊影响口感,采用双浓缩罐结构不仅可进行循环的浓缩,从而达到高浓缩液的目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浓缩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循环式浓缩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一种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碎料机、水解罐、循环式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所述的碎料机、水解罐、水解液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依次连接,所述的水解罐采用酶水解反应罐,所述的循环浓缩罐包括第一浓缩罐11以及第二浓缩罐12,所述的第一浓缩罐11以及第二浓缩罐12均包括第一腔体131以及第二腔体132,所述的第一腔体131的上端设置有喷淋头133,所述的第一腔体131与第二腔体132间下侧通过板件134隔离,所述的第一腔体131与第二腔体132间上侧相通,所述的板件134设置有循环风机135,所述的第二腔体132的上端设置有冷凝板136,所述的第一浓缩罐11的第一腔体131底部通过第一管道141与第二浓缩罐12的喷淋头133的连接管142连接,所述的第二浓缩罐12的第一腔体131的底部通过第二管体与第一浓缩罐11的喷淋头133的连接管142连接,所述第一浓缩罐11的喷淋头133的连接管142还与虾头酶水解液输送源连接,所述的第一浓缩罐11与第二浓缩罐12的第二腔体132底部均通过第三管体引出并连接第一输出管145输出,所述的第一浓缩罐11与第二浓缩罐12的底部还均通过第四管体引出弄连接第二输出管输出147,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均设置有阀体,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输出管145以及第二输出管均设置有泵体,第二输出管输送连接物流混合机,所述的物料成型机包括包括外壳体21、塑模辊筒22、驱动电机153以及输送带24,所述的外壳体21设置有工作腔体211,所述的塑模辊筒22设置在工作腔体211内,所述的塑模辊筒22套设并固定在驱动轴221上,所述的驱动电机153的转动轴与驱动轴221固定,使得驱动电机153带动塑模辊筒22在工作腔体211内转动,所述的塑模辊筒22的外壁面设置有若干用于物料混合机混合的膏状物成型的凹槽222,所述的外壳体21的工作腔体211的右侧壁面与塑模辊筒22的壁面贴合,所述的外壳体21的工作腔体211的左下壁面与塑模辊筒22的壁面贴合,所述的外壳体21的工作腔体211的左上壁面与塑模辊筒22的壁面间设置有间隙212,所述的外壳体21的下端设置有与工作腔体211连通的出料口213,所述的外壳体21的上侧设置有与工作腔体211连通的进料口214,所述的出料口213的下端设置有输送带24,所述的成型机的后端还设置有烘干机,使得所述的输送带24输送出料口213的产品进入烘干机,所述的所述的塑模辊筒22的壁面设置有若干推料组件,所述的推料组件包括推料板251以及弹簧252,所述的塑模辊筒22设置有用于设置滑动槽223,所述的推料板251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滑动槽223内,所述的弹簧252设置在滑动槽223内,所述的弹簧252的一端与推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碎料机、水解罐、循环式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所述的碎料机、水解罐、水解液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依次连接,所述的水解罐采用酶水解反应罐,所述的循环浓缩罐包括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均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的上端设置有喷淋头,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下侧通过板件隔离,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上侧相通,所述的板件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的第二腔体的上端设置有冷凝板,所述的第一浓缩罐的第一腔体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连接,所述的第二浓缩罐的第一腔体的底部通过第二管体与第一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还与虾头酶水解液输送源连接,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与第二浓缩罐的第二腔体底部均通过第三管体引出并连接第一输出管输出,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与第二浓缩罐的底部还均通过第四管体引出弄连接第二输出管输出,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均设置有阀体,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输出管以及第二输出管均设置有泵体,第二输出管输送连接物流混合机,所述的物料成型机包括包括外壳体、塑模辊筒、驱动电机以及输送带,所述的外壳体设置有工作腔体,所述的塑模辊筒设置在工作腔体内,所述的塑模辊筒套设并固定在驱动轴上,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与驱动轴固定,使得驱动电机带动塑模辊筒在工作腔体内转动,所述的塑模辊筒的外壁面设置有若干用于物料混合机混合的膏状物成型的凹槽,所述的外壳体的工作腔体的右侧壁面与塑模辊筒的壁面贴合,所述的外壳体的工作腔体的左下壁面与塑模辊筒的壁面贴合,所述的外壳体的工作腔体的左上壁面与塑模辊筒的壁面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外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与工作腔体连通的出料口,所述的外壳体的上侧设置有与工作腔体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的出料口的下端设置有输送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智能化功能性生物食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碎料机、水解罐、循环式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所述的碎料机、水解罐、水解液浓缩罐、物料混合机以及成型机依次连接,所述的水解罐采用酶水解反应罐,所述的循环浓缩罐包括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以及第二浓缩罐均包括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的上端设置有喷淋头,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下侧通过板件隔离,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间上侧相通,所述的板件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的第二腔体的上端设置有冷凝板,所述的第一浓缩罐的第一腔体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连接,所述的第二浓缩罐的第一腔体的底部通过第二管体与第一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浓缩罐的喷淋头的连接管还与虾头酶水解液输送源连接,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与第二浓缩罐的第二腔体底部均通过第三管体引出并连接第一输出管输出,所述的第一浓缩罐与第二浓缩罐的底部还均通过第四管体引出弄连接第二输出管输出,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均设置有阀体,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输出管以及第二输出管均设置有泵体,第二输出管输送连接物流混合机,所述的物料成型机包括包括外壳体、塑模辊筒、驱动电机以及输送带,所述的外壳体设置有工作腔体,所述的塑模辊筒设置在工作腔体内,所述的塑模辊筒套设并固定在驱动轴上,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与驱动轴固定,使得驱动电机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星周尽学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