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落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513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橡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支撑杆、固定座和下料斗,支撑杆底部设置在第一滑轨内,固定座设置在支撑杆顶部,固定座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底部穿出固定座,固定座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下料斗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内滑动的滑轮;能够根据需要横向和纵向移动下料斗,将下料斗内的橡胶分开放置在收集框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橡胶落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橡胶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橡胶落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橡胶生产时,需要将橡胶片放置在放置框内,现有的下料一般都是落料装置掉落在放置框内统一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橡胶落料装置,能够根据需要横向和纵向移动下料斗,将下料斗内的橡胶分开放置在收集框内。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支撑杆、固定座和下料斗,支撑杆底部设置在第一滑轨内,固定座设置在支撑杆顶部,固定座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底部穿出固定座,固定座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下料斗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内滑动的滑轮。进一步,下料斗底部设置有缓冲袋,缓冲袋为上口大下口小的伸缩袋。进一步,下料斗内壁贴合设置有防静电膜,其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和内层之间还设置有外基层、中间层、内基层。进一步,下料斗出料端为褶皱软管结构,褶皱软管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褶皱软管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通过固定圈连接。进一步,滑轨至少包括两个收尾相连的滑轨本体,滑轨本体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滑轮外壁周向设置有防滑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将支撑杆设置在滑轨内,在需要纵向移动下料斗时,操作工人将支撑杆在滑轨内移动,进而将下料斗纵向移动;下料斗可在固定座内横向移动;下料斗可根据需要纵向和横向移动,将下料斗移动到收集装置上方,方便下料。2.设置有缓冲袋,能够减缓下料速度,避免下料速度过快导致撒料的现象。3.设置有防静电膜,能够避免产生静电导致橡胶粘壁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滑轨侧视图。图3为收集槽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轨、2-支撑杆、3-固定座、4-下料斗、5-凹槽、6-滑轮、7-伸缩袋、8-第一固定座、9-第二固定座、10-固定圈、11-滑轨本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在需要纵向移动下料斗4时,操作工人将支撑杆2在滑轨1内移动,进而将下料斗4纵向移动;下料斗4可在固定座3内横向移动;下料斗4可根据需要纵向和横向移动,将下料斗4移动到收集装置上方,方便下料。实施例2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下料斗4底部设置有缓冲袋7,缓冲袋7为上口大下口小的伸缩袋7,能够减缓下料速度,避免下料速度过快导致撒料的现象。实施例3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下料斗4底部设置有缓冲袋7,缓冲袋7为上口大下口小的伸缩袋7,下料斗4内壁贴合设置有防静电膜,其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和内层之间还设置有外基层、中间层、内基层,能够避免产生静电导致橡胶粘壁的现象。实施例4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下料斗4底部设置有缓冲袋7,缓冲袋7为上口大下口小的伸缩袋7,下料斗4内壁贴合设置有防静电膜,其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和内层之间还设置有外基层、中间层、内基层,下料斗4出料端为褶皱软管结构,褶皱软管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8,褶皱软管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9,第一固定座8和第二固定座9通过固定圈10连接,将出料端为褶皱软管结构,在不需要下料时,使用固定圈10将褶皱软管往上伸缩,对空间不遮挡;在需要下料时,将固定圈10向下放置,将褶皱软管向下放置,方便下料。实施例5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下料斗4底部设置有缓冲袋7,缓冲袋7为上口大下口小的伸缩袋7,下料斗4内壁贴合设置有防静电膜,其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和内层之间还设置有外基层、中间层、内基层,下料斗4出料端为褶皱软管结构,褶皱软管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8,褶皱软管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9,第一固定座8和第二固定座9通过固定圈10连接,滑轨1至少包括两个收尾相连的滑轨本体11,滑轨本体11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根据需要安装滑轨本体11的个数,使得拼接的滑轨1长度适中,增大使用便捷性。实施例6橡胶落料装置,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下料斗4底部设置有缓冲袋7,缓冲袋7为上口大下口小的伸缩袋7,下料斗4内壁贴合设置有防静电膜,其包括表层和内层,所述表层和内层之间还设置有外基层、中间层、内基层,下料斗4出料端为褶皱软管结构,褶皱软管下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8,褶皱软管上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9,第一固定座8和第二固定座9通过固定圈10连接,滑轨1至少包括两个收尾相连的滑轨本体11,滑轨本体11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滑轮1外壁周向设置有防滑橡胶,能够避免滑轮1在滑轨本体11内随意滑动。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橡胶落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1.橡胶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

【技术特征摘要】
1.橡胶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1)、支撑杆(2)、固定座(3)和下料斗(4),支撑杆(2)底部设置在滑轨(1)内,固定座(3)设置在支撑杆(2)顶部,固定座(3)为矩形边框结构,下料斗(4)底部穿出固定座(3),固定座(3)横向边框上开设有凹槽(5),下料斗(4)侧壁上设置有在凹槽(5)内滑动的滑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料斗(4)底部设置有缓冲袋(7),缓冲袋(7)为上口大下口小的伸缩袋(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落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料斗(4)内壁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勐腊田野橡胶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