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84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座、安装座、主动件、第一弹性元件、从动件、第二弹性元件和限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感器座、弹性组件、主动件、从动件、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以及限位件形成push‑push机构,实现第一次按压,将传感器座安装到安装座的空腔中,第二次按压,传感器座自动从安装座的空腔中弹出的效果。

A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a sensor, which comprises a sensor seat, an installation seat, an active part, a first elastic element, a follower, a second elastic element and a limiting ele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first press by setting a sensor seat, an elastic component, an active component, a follower, a first elastic element, a second elastic element and a limit member to form a push_push mechanism, and installs the sensor seat into the cavity of the mounting seat, and the second press, the sensor seat automatically ejects from the cavity of the mounting seat. Th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现有的智能家居中的传感器通常采用直接插入的方式将传感器安装到智能家居内,通过侧面挤压式的小开关来防止传感器脱落,这种传感器拔出时就需要按压小开关并施加使传感器和接口分开的力来使传感器拔出,由于小开关较小,难以按压,同时为了拔出传感器需要施加两个方向的力,因此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传感器座、弹性组件、主动件、从动件、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以及限位件形成push-push机构,实现第一次按压,将传感器座安装到安装座的空腔中,第二次按压,传感器座自动从安装座的空腔中弹出的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座,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安装座,具有容纳所述传感器座的空腔;空腔的底部设有驱动所述传感器座离开所述空腔的弹性组件,空腔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凹槽;主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该主动件上设有轨迹槽,传感器座从上向下移动驱动所述主动件朝远离空腔的方向转动;第一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主动件与凹槽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驱动所述主动件朝靠近空腔的方向转动;从动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在所述主动件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朝远离空腔的方向转动并解锁所述传感器座;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从动件与凹槽之间;在该第二弹性元件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朝靠近空腔的方向转动并锁住所述传感器座;限位件,一端阻尼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另一端设置在轨迹槽内并跟随主动件的转动在所述轨迹槽内单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主动件上设有心形槽;心形槽的心尖远离空腔设置;心形槽内设有心形凸块;心形凸块远离心形槽的心尖的表面向靠近心形槽的心尖方向凹陷;心形槽与心形凸块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轨迹槽。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底座和第三弹性元件;底座设置在传感器座的底部;第三弹性元件设置在底座与空腔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座靠近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从动件上对应所述卡槽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的顶面为第一配合面;第一配合面的顶端到从动件的距离小于第一配合面的底端到从动件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的顶端到凹槽的距离小于第二配合面的底端到凹槽的距离;主动件靠近空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块的顶面为第三配合面;第三配合面的顶端到主动件的距离小于第三配合面的底端到主动件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主动件靠近空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顶面为第三配合面;第三配合面的顶端到主动件的距离小于第三配合面的底端到主动件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弹性元件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传感器座、弹性组件、主动件、从动件、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以及限位件形成push-push机构,实现第一次按压,将传感器座安装到安装座的空腔中,第二次按压,传感器座自动从安装座的空腔中弹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中传感器座安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中的传感器座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中的传感器座拆卸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安装座);图7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中的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中的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中的限位件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1-安装座;2-传感器座;3-底座;4-从动件;5-限位件;6-主动件;7-第三弹性元件;8-第二弹性元件;9-第一弹性元件;11-空腔;12-凹槽;13-盖板;21-卡槽;41-第一凸块;61-心形槽;62-心形凸块;63-第二凸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座2,连接待安装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由于用于智能家居的传感器的种类和型号较多,因此设置传感器座2,可以减少不同的传感器需要使用不同的安装结构的问题,增强安装结构的互换性。安装座1,具有容纳所述传感器座2的空腔11;空腔11的底部设有驱动所述传感器座2离开所述空腔11的弹性组件,空腔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凹槽12;弹性组件可以采用弹簧等现有技术实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底座3和第三弹性元件7;底座3设置在传感器座2的底部;第三弹性元件7设置在底座3与空腔11之间。底座3可以与传感器座2一体成型连接,也可以是如图1-6所示的分体连接。第三弹性元件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三弹性元件7为圆柱螺旋压缩弹簧。主动件6,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该主动件6上设有轨迹槽,传感器座2从上向下移动驱动所述主动件6朝远离空腔11的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凹槽12内设有一向远离空腔11的方向凸的第三凸块,第三凸块呈圆环状,第三凸块内穿设有第一转轴,主动件6套在第一转轴上,从而实现主动件6与凹槽12的转动连接。优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三凸块上设有一缺口,缺口的宽度略小于第一转轴的直径,从而既方便安装第一转轴,又不会使第一转轴脱落。第一弹性元件9,设置在所述主动件6与凹槽12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9驱动所述主动件6朝靠近空腔11的方向转动;第一弹性元件9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一弹性元件9为圆柱螺旋扭转弹簧。从动件4,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在所述主动件6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4朝远离空腔11的方向转动并解锁所述传感器座2;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凹槽12内设有一向远离空腔11的方向凸的第四凸块,第四凸块呈圆环状,第四凸块内穿设有第二转轴,从动件4套在第二转轴上,从而实现从动件4与凹槽12的转动连接。优选地,如图1-5所示,第四凸块上设有一缺口,缺口的宽度略小于第二转轴的直径,从而既方便安装第二转轴,又不会使第二转轴脱落。第二弹性元件8,设置在所述从动件4与凹槽12之间;在该第二弹性元件8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4朝靠近空腔11的方向转动并锁住所述传感器座2;第二弹性元件8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第二弹性元件8为圆柱螺旋扭转弹簧。限位件5,一端阻尼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另一端设置在轨迹槽内并跟随主动件6的转动在所述轨迹槽内单向运动。所述阻尼转动,是指限位件5与凹槽12之间有摩擦力,使限位件5不会在限位件5自身的重力下转动,只能跟随主动件6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单向运动是指,如图9所示,限位件5位于轨迹槽内的一端只能按照a-b-c-d-a的顺序循环运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限位件5为一呈U型的铁丝。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座(2),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安装座(1),具有容纳所述传感器座(2)的空腔(11);空腔(11)的底部设有驱动所述传感器座(2)离开所述空腔(11)的弹性组件,空腔(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凹槽(12);主动件(6),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该主动件(6)上设有轨迹槽,传感器座(2)从上向下移动驱动所述主动件(6)朝远离空腔(11)的方向转动;第一弹性元件(9),设置在所述主动件(6)与凹槽(12)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9)驱动所述主动件(6)朝靠近空腔(11)的方向转动;从动件(4),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在所述主动件(6)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4)朝远离空腔(11)的方向转动并解锁所述传感器座(2);第二弹性元件(8),设置在所述从动件(4)与凹槽(12)之间;在该第二弹性元件(8)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4)朝靠近空腔(11)的方向转动并锁住所述传感器座(2);限位件(5),一端阻尼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另一端设置在轨迹槽内并跟随主动件(6)的转动在所述轨迹槽内单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座(2),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安装座(1),具有容纳所述传感器座(2)的空腔(11);空腔(11)的底部设有驱动所述传感器座(2)离开所述空腔(11)的弹性组件,空腔(11)的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凹槽(12);主动件(6),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该主动件(6)上设有轨迹槽,传感器座(2)从上向下移动驱动所述主动件(6)朝远离空腔(11)的方向转动;第一弹性元件(9),设置在所述主动件(6)与凹槽(12)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9)驱动所述主动件(6)朝靠近空腔(11)的方向转动;从动件(4),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在所述主动件(6)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4)朝远离空腔(11)的方向转动并解锁所述传感器座(2);第二弹性元件(8),设置在所述从动件(4)与凹槽(12)之间;在该第二弹性元件(8)的驱动下,所述从动件(4)朝靠近空腔(11)的方向转动并锁住所述传感器座(2);限位件(5),一端阻尼转动连接在所述凹槽(12)内,另一端设置在轨迹槽内并跟随主动件(6)的转动在所述轨迹槽内单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6)上设有心形槽(61);心形槽(61)的心尖远离空腔(11)设置;心形槽(61)内设有心形凸块(62);心形凸块(62)远离心形槽(61)的心尖的表面向靠近心形槽(61)的心尖方向凹陷;心形槽(61)与心形凸块(62)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轨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底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渝红周旭郑智伟姜雨孜谭鸿哲郑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