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55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第一侧板的下侧和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盖板盖设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且盖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在底部主体上设有驱动轴,第一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一侧板连接,第二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第二侧板连接,第三传动部分别与驱动轴和盖板连接;通过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第一侧板的上侧和第二侧板的上侧向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盖板仅沿垂直于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主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预制板芯模模具的便捷安装和拆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板组合模具。

A combined die for precast plate core mold and precast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fabricated plate core mould,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main body, a first side plate, a second side plate, a cover plate, a first transmission part, a second transmission part and a third transmission part; the lower sid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are articulated with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main body respectively, and the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and the cover is covered. The two sides of th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upper sid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second side plate; a driv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body; the first transmission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first side plate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respectively; the third transmission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cover plate respectively;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driving shaft is carried out. Drive and drive the first drive, the second drive and the third drive, thereby driving the upper side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near or far from the center of the bottom main body and driving the cover plate only along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of the bottom main body.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f the mould for the core of the precast plat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prefabricated plate combined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及预制板组合模具。
技术介绍
预制板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就可进行安装使用。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在预制件内部构造出与外部连通的现浇区域(该现浇区域一般为一空腔结构),该现浇区域一般使用特定的芯模模具制作,在生成过程中,将特定的芯模模具放置到指定位置,并在模具外侧浇注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后,再将模具拆除,从而形成了带现浇区域(空腔)的预制板。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制作预制板的芯模模具,组装繁琐,且在拆除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以拆除的问题,需要借助较多的人力,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其拆除;另外也经常需要借助外力(敲打等)才能将模具拆除掉,在这种方式中经常会出现将预制板损坏的现象(如边角被破坏)。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能够方便安装和拆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所述底部主体上固定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盖板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或者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直接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主轴、第一辅轴、至少一根第一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一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一辅轴圆环,所述第一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所述第一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辅轴穿入所述第一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一辅轴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或者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第三主轴和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支架,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连接,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旋转;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活动架,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三主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三主轴穿入所述第一空间。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三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三主轴支架旋转;或者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主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三轴承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三主轴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位于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间,所述第三主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所述凸轮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凸轮活动的第二空间,通过所述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转动以作用于所述凸轮活动架,从而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主轴、第二辅轴、至少一根第二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二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辅轴圆环,所述第二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二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第二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辅轴穿入所述第二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轴和第二辅轴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主轴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或者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或平面框架,所述第一主轴支架的中线与所述底部主体垂直,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与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呈角度布置。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或平面框架,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部主体呈斜角布置。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平面板或弧面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呈斜角布置且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拢;所述盖板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盖板呈斜角布置。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所述主板的后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主板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前端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底部主体后端的宽度。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所述主板包括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铰接,所述第一主板与所述第二主板的接缝由所述主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主板的后端,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主板或第二主板上。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底部主体为一平面框架,所述平面框架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一前边和第一后边,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铰接,所述支撑件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前边和所述第一后边上。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上侧板和第一下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与所述第一下侧板铰接,所述第一上侧板与所述第一下侧板的接缝由所述第一前边延伸至所述第一后边;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和第二下侧板,所述第二上侧板与所述第二下侧板铰接,所述第二上侧板与所述第二下侧板的接缝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所述底部主体上固定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盖板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主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分别与所述底部主体的两侧铰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盖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配合;所述底部主体上固定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驱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盖板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和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向所述底部主体中心靠近或远离以及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传动部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或者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轴的转动直接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主轴、第一辅轴、至少一根第一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一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一辅轴圆环,所述第一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所述第一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一辅轴穿入所述第一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一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一辅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一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支架旋转;或者所述第一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第三主轴和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支架,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连接,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轴连接且可相对所述第一主轴旋转;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三主轴活动架,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第三主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三主轴穿入所述第一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主轴穿入所述第三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三主轴支架旋转;或者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另一端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轴向与所述第一主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第三轴承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三主轴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支架位于两个所述第三主轴活动架间,所述第三主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三主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主轴支架的最小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驱动轴直接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轮,所述凸轮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盖板下侧设有至少一个凸轮活动架,所述凸轮活动架上设有供所述凸轮活动的第二空间,通过所述驱动轴转动能够带动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转动以作用于所述凸轮活动架,从而带动所述盖板仅沿垂直于所述底部主体所在的水平面的方向靠近所述底部主体。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主轴、第二辅轴、至少一根第二连接杆、至少一个第二主轴支架和至少一个第二辅轴圆环,所述第二主轴连接在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所述第二主轴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辅轴圆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所述第二辅轴圆环的径向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垂直,所述第二辅轴穿入所述第二辅轴圆环且可相对所述第二辅轴圆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轴和第二辅轴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主轴穿入所述第二通孔且可相对所述第二主轴支架旋转;或者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主体为一主板或平面框架,所述第一主轴支架的中线与所述底部主体垂直,所述第二主轴支架与所述第一主轴支架呈角度布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预制板芯模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起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