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14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其机架的固定支撑板上端侧装设接料移送组件、自动上料组件、自动分料组件,接料移送组件上端侧装设滚动检测组件;接料移送组件包括移送驱动无杆气缸、移送驱动活动座、接料升降驱动气缸、接料升降活动座、前侧接料板、后侧接料板;自动上料组件包括放料料框、承托引导块、活动顶料板、顶料气缸安装架、顶料驱动气缸、落料引导块、左侧承接板、右侧承接板、传感器安装架、压力传感器;滚动检测组件包括滚动驱动机构、CCD检测机构。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且高效地实现圆棒件检测作业,即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且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工成本的优点。

An automatic detection device for round ro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testing device for a round rod. The end and side of the fixed support plate of the frame are equipped with a feeding transfer component, an automatic feeding component and an automatic feeding component, and the upper end and side of the feeding transfer component are equipped with a rolling detection component. Driving cylinder, feeding lifting movable seat, front feeding plate, rear feeding plate; automatic feeding components include feeding frame, supporting guide block, movable top feeding plate, ejecting cylinder mounting frame, ejecting driving cylinder, blanking guide block, left bearing plate, right bearing plate, sensor mounting frame, pressure sensor; rolling inspection; The measuring components include rolling driving mechanism and CCD detect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above structure design, the invention can automatically and efficiently realize the inspection of round rods, that i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design,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 labor cost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圆棒件而言,在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圆棒件进行检测,以判断生产出来的圆棒件是否为合格品。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来实现圆棒件质量检测,检测效率低、检测可靠性较差,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该圆棒自动检测设备结构设计新颖、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且能够有效地节省人工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有机架,机架的上端部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的上端侧装设有接料移送组件、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前端侧的自动上料组件、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后端侧的自动分料组件,接料移送组件的上端侧于自动上料组件与自动分料组件之间装设有滚动检测组件;接料移送组件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上表面且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动作的移送驱动无杆气缸,移送驱动无杆气缸的驱动端装设有移送驱动活动座,移送驱动活动座的上表面装设有上下动作的接料升降驱动气缸,接料升降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接料升降活动座,接料升降活动座的前端部螺装有朝前水平延伸的前侧接料板,前侧接料板前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前侧接料槽;接料升降活动座的后端部螺装有朝后水平延伸的后侧接料板,后侧接料板后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后侧接料槽;自动上料组件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上表面且呈矩形形状的放料料框,放料料框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且用于放置圆棒件的放料腔室,放料腔室内嵌装有搭放于放料腔室底面的承托引导块,承托引导块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承托引导块的上表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放料料框的放料腔室内于承托引导块的后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有与放料料框的后侧板相互接触的活动顶料板,活动顶料板呈竖向布置且活动顶料板的下端部依次穿过放料料框的底板、固定支撑板并延伸至固定支撑板的下端侧,固定支撑板的下表面螺装有顶料气缸安装架,顶料气缸安装架螺装有上下动作的顶料驱动气缸,顶料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顶料板的下端部连接;活动顶料板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活动顶料板的上表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放料料框的后侧板外表面螺装有落料引导块,落料引导块开设有朝上开口的落料引导槽,落料引导槽的底面为倾斜面且落料引导槽的底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落料引导块的出料侧装设有左侧承接板、位于左侧承接板右端侧且与左侧承接板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右侧承接板,左侧承接板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位于落料引导槽出料口下方的左侧承接V形槽,右侧承接板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位于落料引导槽出料口下方的右侧承接V形槽,左侧承接V形槽与右侧承接V形槽正对布置;左侧承接板于左侧承接V形槽的下端侧螺装有左侧传感器安装架,右侧承接板于右侧承接V形槽的下端侧螺装有右侧传感器安装架,左侧传感器安装架装设有左侧压力传感器,右侧传感器安装架装设有右侧压力传感器;滚动检测组件包括有滚动驱动机构、位于滚动驱动机构上端侧的CCD检测机构,滚动驱动机构包括有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左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左侧轴承安装板、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右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右侧轴承安装板,左侧轴承安装板、右侧轴承安装板的下端部分别螺装于固定支撑板的上表面,左侧轴承安装板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两个前后对齐间隔排布且轴线分别水平布置的左侧支承轴承,右侧轴承安装板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两个前后对齐间隔排布且轴线分别水平布置的右侧支承轴承,两个左侧支承轴承与两个右侧支承轴承左右正对布置;左侧轴承安装板的左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滚轮安装座,左侧滚轮安装座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左侧滚轮安装轴,左侧滚轮安装轴的右端部装设有位于两个左侧支承轴承正上方的左侧驱动滚轮,左侧滚轮安装座的下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左侧滚轮升降气缸,左侧滚轮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左侧滚轮安装座连接;右侧轴承安装板的右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滚轮安装座,右侧滚轮安装座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右侧滚轮安装轴,右侧滚轮安装轴的左端部装设有位于两个右侧支承轴承正上方的右侧驱动滚轮,右侧滚轮安装座的下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右侧滚轮升降气缸,右侧滚轮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右侧滚轮安装座连接;左侧滚轮安装座或者右侧滚轮安装座装设有与相应侧的左侧滚轮安装轴、右侧滚轮安装轴驱动连接的滚轮驱动电机;CCD检测机构包括有固定安装架,固定安装架包括有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左端侧的左侧支撑板、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右端侧的右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右侧支撑板分别呈竖向布置且左侧支撑板、右侧支撑板的下端部分别螺装于固定支撑板的上表面,左侧支撑板的上端部与右侧支撑板的上端部之间连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安装架顶板,安装架顶板位于滚动驱动机构的上端侧,安装架顶板螺装有相机安装座,相机安装座装设有CCD工业相机,CCD工业相机的下端部装设有相机镜头;该圆棒自动检测设备配装有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的控制器,移送驱动无杆气缸、接料升降驱动气缸、顶料驱动气缸、左侧压力传感器、右侧压力传感器、左侧滚轮升降气缸、右侧滚轮升降气缸、滚轮驱动电机、CCD工业相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左侧滚轮升降气缸的下端侧装设有螺装紧固于所述固定支撑板上表面的左侧气缸安装座,左侧滚轮升降气缸螺装于左侧气缸安装座的上表面,左侧气缸安装座装设有朝上竖向延伸的左侧导柱,所述左侧滚轮安装座对应左侧导柱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孔,左侧导柱的上端部嵌插于左侧滚轮安装座的导向孔内;所述右侧滚轮升降气缸的下端侧装设有螺装紧固于固定支撑板上表面的右侧气缸安装座,右侧滚轮升降气缸螺装于右侧气缸安装座的上表面,右侧气缸安装座装设有朝上竖向延伸的右侧导柱,所述右侧滚轮安装座对应右侧导柱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孔,右侧导柱的上端部嵌插于右侧滚轮安装座的导向孔内。其中,所述安装架顶板螺装有两个左右间隔布置且分别朝下延伸的检测传感器安装架,各检测传感器安装架分别装设有激光位移传感器,各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自动分料组件包括有废品收料框、位于废品收料框上端侧的良品收料框,废品收料框、良品收料框的前端侧装设有位于所述接料移送组件后端侧的自动分料机构,自动分料机构包括有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左端侧的左侧分料支撑板、位于接料移送组件右端侧的右侧分料支撑板,左侧分料支撑板、右侧分料支撑板左右正对且分别呈竖向布置,左侧分料支撑板、右侧分料支撑板的下端部分别螺装于所述固定支撑板的上表面,左侧分料支撑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左侧分料引导面,右侧分料支撑板的上端部设置有右侧分料引导面,左侧分料引导面、右侧分料引导面分别为倾斜面且左侧分料引导面、右侧分料引导面分别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左侧分料支撑板与右侧分料支撑板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且位于左侧分料引导面、右侧分料引导面下端侧的分料驱动转轴,分料驱动转轴的左端部与左侧分料支撑板的上端部连接,分料驱动转轴的右端部与右侧分料支撑板的上端部连接,分料驱动转轴的外围套卡有分料引导块;左侧分料支撑板的左侧面或者右侧分料支撑板的右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机架(1)的上端部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11),固定支撑板(11)的上端侧装设有接料移送组件(2)、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前端侧的自动上料组件(3)、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后端侧的自动分料组件(4),接料移送组件(2)的上端侧于自动上料组件(3)与自动分料组件(4)之间装设有滚动检测组件(5);接料移送组件(2)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且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动作的移送驱动无杆气缸(21),移送驱动无杆气缸(21)的驱动端装设有移送驱动活动座(22),移送驱动活动座(22)的上表面装设有上下动作的接料升降驱动气缸(23),接料升降驱动气缸(23)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接料升降活动座(24),接料升降活动座(24)的前端部螺装有朝前水平延伸的前侧接料板(25),前侧接料板(25)前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前侧接料槽(251);接料升降活动座(24)的后端部螺装有朝后水平延伸的后侧接料板(26),后侧接料板(26)后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后侧接料槽(261);自动上料组件(3)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且呈矩形形状的放料料框(31),放料料框(31)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且用于放置圆棒件的放料腔室(311),放料腔室(311)内嵌装有搭放于放料腔室(311)底面的承托引导块(32),承托引导块(32)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承托引导块(32)的上表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放料料框(31)的放料腔室(311)内于承托引导块(32)的后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有与放料料框(31)的后侧板相互接触的活动顶料板(331),活动顶料板(331)呈竖向布置且活动顶料板(331)的下端部依次穿过放料料框(31)的底板、固定支撑板(11)并延伸至固定支撑板(11)的下端侧,固定支撑板(11)的下表面螺装有顶料气缸安装架(332),顶料气缸安装架(332)螺装有上下动作的顶料驱动气缸(333),顶料驱动气缸(333)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顶料板(331)的下端部连接;活动顶料板(331)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活动顶料板(331)的上表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放料料框(31)的后侧板外表面螺装有落料引导块(34),落料引导块(34)开设有朝上开口的落料引导槽(341),落料引导槽(341)的底面为倾斜面且落料引导槽(341)的底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落料引导块(34)的出料侧装设有左侧承接板(351)、位于左侧承接板(351)右端侧且与左侧承接板(351)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右侧承接板(352),左侧承接板(351)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位于落料引导槽(341)出料口下方的左侧承接V形槽(3511),右侧承接板(352)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位于落料引导槽(341)出料口下方的右侧承接V形槽(3521),左侧承接V形槽(3511)与右侧承接V形槽(3521)正对布置;左侧承接板(351)于左侧承接V形槽(3511)的下端侧螺装有左侧传感器安装架(361),右侧承接板(352)于右侧承接V形槽(3521)的下端侧螺装有右侧传感器安装架(362),左侧传感器安装架(361)装设有左侧压力传感器(371),右侧传感器安装架(362)装设有右侧压力传感器(372);滚动检测组件(5)包括有滚动驱动机构(51)、位于滚动驱动机构(51)上端侧的CCD检测机构(52),滚动驱动机构(51)包括有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左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右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的下端部分别螺装于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两个前后对齐间隔排布且轴线分别水平布置的左侧支承轴承(5121),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两个前后对齐间隔排布且轴线分别水平布置的右侧支承轴承(5122),两个左侧支承轴承(5121)与两个右侧支承轴承(5122)左右正对布置;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的左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左侧滚轮安装轴(5141),左侧滚轮安装轴(5141)的右端部装设有位于两个左侧支承轴承(5121)正上方的左侧驱动滚轮(5151),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的下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左侧滚轮升降气缸(5161),左侧滚轮升降气缸(516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连接;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的右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滚轮安装座(5132),右侧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棒自动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1),机架(1)的上端部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固定支撑板(11),固定支撑板(11)的上端侧装设有接料移送组件(2)、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前端侧的自动上料组件(3)、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后端侧的自动分料组件(4),接料移送组件(2)的上端侧于自动上料组件(3)与自动分料组件(4)之间装设有滚动检测组件(5);接料移送组件(2)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且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动作的移送驱动无杆气缸(21),移送驱动无杆气缸(21)的驱动端装设有移送驱动活动座(22),移送驱动活动座(22)的上表面装设有上下动作的接料升降驱动气缸(23),接料升降驱动气缸(23)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装设有接料升降活动座(24),接料升降活动座(24)的前端部螺装有朝前水平延伸的前侧接料板(25),前侧接料板(25)前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前侧接料槽(251);接料升降活动座(24)的后端部螺装有朝后水平延伸的后侧接料板(26),后侧接料板(26)后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后侧接料槽(261);自动上料组件(3)包括有装设于固定支撑板(11)上表面且呈矩形形状的放料料框(31),放料料框(31)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且用于放置圆棒件的放料腔室(311),放料腔室(311)内嵌装有搭放于放料腔室(311)底面的承托引导块(32),承托引导块(32)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承托引导块(32)的上表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放料料框(31)的放料腔室(311)内于承托引导块(32)的后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嵌装有与放料料框(31)的后侧板相互接触的活动顶料板(331),活动顶料板(331)呈竖向布置且活动顶料板(331)的下端部依次穿过放料料框(31)的底板、固定支撑板(11)并延伸至固定支撑板(11)的下端侧,固定支撑板(11)的下表面螺装有顶料气缸安装架(332),顶料气缸安装架(332)螺装有上下动作的顶料驱动气缸(333),顶料驱动气缸(333)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活动顶料板(331)的下端部连接;活动顶料板(331)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活动顶料板(331)的上表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放料料框(31)的后侧板外表面螺装有落料引导块(34),落料引导块(34)开设有朝上开口的落料引导槽(341),落料引导槽(341)的底面为倾斜面且落料引导槽(341)的底面从前至后逐渐朝下倾斜延伸;落料引导块(34)的出料侧装设有左侧承接板(351)、位于左侧承接板(351)右端侧且与左侧承接板(351)左右正对间隔布置的右侧承接板(352),左侧承接板(351)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位于落料引导槽(341)出料口下方的左侧承接V形槽(3511),右侧承接板(352)开设有朝上开口且位于落料引导槽(341)出料口下方的右侧承接V形槽(3521),左侧承接V形槽(3511)与右侧承接V形槽(3521)正对布置;左侧承接板(351)于左侧承接V形槽(3511)的下端侧螺装有左侧传感器安装架(361),右侧承接板(352)于右侧承接V形槽(3521)的下端侧螺装有右侧传感器安装架(362),左侧传感器安装架(361)装设有左侧压力传感器(371),右侧传感器安装架(362)装设有右侧压力传感器(372);滚动检测组件(5)包括有滚动驱动机构(51)、位于滚动驱动机构(51)上端侧的CCD检测机构(52),滚动驱动机构(51)包括有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左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位于接料移送组件(2)右端侧且呈竖向布置的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的下端部分别螺装于固定支撑板(11)的上表面,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两个前后对齐间隔排布且轴线分别水平布置的左侧支承轴承(5121),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两个前后对齐间隔排布且轴线分别水平布置的右侧支承轴承(5122),两个左侧支承轴承(5121)与两个右侧支承轴承(5122)左右正对布置;左侧轴承安装板(5111)的左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左侧滚轮安装轴(5141),左侧滚轮安装轴(5141)的右端部装设有位于两个左侧支承轴承(5121)正上方的左侧驱动滚轮(5151),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的下端侧装设有上下动作的左侧滚轮升降气缸(5161),左侧滚轮升降气缸(516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与左侧滚轮安装座(5131)连接;右侧轴承安装板(5112)的右端侧可相对上下活动地装设有右侧滚轮安装座(5132),右侧滚轮安装座(5132)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右侧滚轮安装轴(5142),右侧滚轮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锋张智聪晏晓辉李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