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手术器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0087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镜手持器械及其使用方法,腔镜手持器械包含远端工作头部,近端手柄及在其间延伸的加长杆部;所述手柄包含前把手,后把手及连接其的手柄转轴,且所述前把手和后把手可相对于所述手柄转轴作旋转运动;所述前把手包含前手指圈,所述后把手包括拇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指圈包含内圈曲面和外圈曲面,第一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一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第二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二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不相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镜手术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腔镜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外科手术器械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外科手术中医生运用不同的手术器械完成组织抓取,剪切,分离,凝血,缝合闭合等操作,外科手术器械经过数百年发展已经成熟。腔镜手术的已经临床开展30多年,正在快速进步。简单的说,腔镜手术即手术医生采用加长的外科手持器械,经由自然腔道或构建的穿刺通道进入患者体内,完成组织抓取,剪切,分离,凝血,缝合闭合等操作。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外科手术,主要优势在于对于病人创伤小可减轻病痛和加速恢复。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用时较长,通常腔镜手术需1~3小时。由于手术空间的限制,手术医生经常需要长时间的以困难姿势操作器械,容易疲劳,甚至诱发关节炎,肩周炎等风险。外科手持器械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支持多种握持手法,减少极端操作姿势和减轻疲劳感。另外由于腔镜手术中,手术医生不能用手直接触及和感知患者组织器官,且由于手术视野的限制,腔镜手术器械的精确操作尤为重要。操作同一把器械时,不同手术医生,或同一手术医生在不同手术中,或者同一手术中具体的某项操作过程中,医生握持手术器械的手法各有不同。研究表明,腔镜手术中,如图2所示的手指握持法pinchgrip(或称为精确握持法precisiongrip)和如图3所示的手掌握持法pamgrip(或称为大力握持法forcegrip)为最常用的两种手法。现有的外科手持器械中,例如腔镜手术剪刀,腔镜手术分离钳,腔镜手术抓钳等,通常采用剪刀型手柄,可以支持多种握持手法。然而现有的采用剪刀型手柄的外科手持器械,几乎所有的设计均忽略了小手指对于辅助平衡和辅助施力的独特作用,这类手柄的操控性能也有待提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手指辅助平衡和辅助施力的新型手柄及应用其的外科手持器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制造出或使用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科手持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腔镜手术器械,包含远端工作头部,近端手柄及在其间延伸的加长杆部;所述手柄包含前把手,后把手及连接其的手柄转轴,且所述前把手和后把手可相对于所述手柄转轴作旋转运动;所述前把手包含前手指圈,所述后把手包括拇指圈,所述前手指圈包含内圈曲面和外圈曲面,第一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一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第二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二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不相交。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位置、外形和尺寸设计成当手术医生采用精确握持法操控所述手柄时,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可方便的支撑其小拇指,达到辅助平衡和辅助施力的功能。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悬臂的位置相对于第一悬臂更接近所述远端工作头部,且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相对位置符合下述关系:所述第一过渡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与所述手柄转轴的几何中心点构成第一虚拟直线,所述,第二过渡区域的几何中心点与所述手柄转轴的几何中心点构成第二虚拟直线,所述第一虚拟直线和第二虚拟直线构成夹角A,且10°≤A≤20°。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悬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悬臂。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把手的近端与沿外圈曲面相交的边缘朝手柄转轴方向的位置设置若干第一摩擦凸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腔镜手术器械的精确握持使用方法如下:S1:手术医生的无名指穿过所述前手指圈,其中指贴在所述外圈曲面的上侧,其小指按压在所述第二悬臂之上,无名指,中指和小指与所述前把手之间形成三角形的三个支撑点,从而在没有拇指参与的情形下控制所述手柄的平衡;S2:手术医生的拇指穿过所述拇指圈,运动拇指使所述后把手围绕所述手柄转轴旋转,并由所述杆部将所述后把手的运动转换成所述远端工作头部的运动。附图说明为了更充分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外科手持器械模拟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采用手指握持手法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采用手掌握持法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科手持器械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外科手持器械前把手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外科手持器械后把手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4所示前把手和后把手又一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外科手持器械的在实施胆囊手术的操作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外科手持器械的在实施胆囊手术的又一操作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手指握持手法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手指握持手法大力操作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手掌握持法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采用手掌握持法大力操作示意图;在所有的视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等同的零件或部件。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但是,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因此,这里公开的内容不是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参考图1-3,为方便表述,后续凡接近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近端,而远离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远端。如图1-3所示,结合前述背景所述,在进行外科手术,特别是在腔镜手术时,当套管组件(未示出)插入到位,各种微创手术器械,比如外科手持器械10就可以通过套管组件形成的通道插入到体腔。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同时使用一个或多个套管组件,而外科手持器械10也根据手术需要配置一个或多个进行同时操作。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外科手持器械10,包括远端的工作头部106,近端手柄11及在其间延伸的加长杆部105;所述手柄包含前把手101,后把手102及连接其的手柄转轴103,所述前把手101和后把手102可相对于所述手柄转轴103作旋转运动;所述前把手101包含前手指圈110,所述后把手102包括拇指圈120,所述前手指圈111底部设置有支撑臂112。目前的腔镜手术通常包括胆囊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胃底折叠手术,腹腔镜脾切除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等手术,腔镜手术的整体的操作难度较大,用时较长,手术医生在持续的手术操作需1~3小时。为了减轻手术医生长时间手术以困难姿势操作器械,现有的外科手持器械一定程度的考虑了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支持多种握持手法,一定程度的减少极端操作姿势和减轻疲劳感。如图2所示的手指握持手法和如图3所示的手掌握持法为最常用的两种手法。如图1和图2展示了手术医生使用典型外科手持器械10以手指握持手法进行牵拉器官或抓取组织的握持状态:手术医生某一只手的无名指穿过所述前手指圈111,其中指贴在前手指圈111的上侧的解锁扳机115位置,其小指内侧面按压在所述支撑臂112之上;其拇指穿过所述拇指圈120运动拇指使所述后把手102围绕所述手柄转轴103来回旋转,并由所述杆部105将所述后把手102的运动转换成所述远端工作头部106的运动。如图1和图3展示了手术医生使用典型外科手持器械10以手掌握持法进行牵拉器官或抓取组织的握持状态:手术医生某一只手的手掌贴紧所述手柄11的侧面,其拇指按住手柄11的对侧面将后把手102夹紧在手掌中,形成一个U型的夹持,其小指按压在所述前把手101的支撑臂112之上,无名指穿过所述前手指圈110,其中指贴在所述前手指圈110的上侧的解锁扳机115位置,运动使所述前把手101围绕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镜手术器械,包含远端工作头部,近端手柄及在其间延伸的加长杆部;所述手柄包含前把手,后把手及连接其的手柄转轴,且所述前把手和后把手可相对于所述手柄转轴作旋转运动;所述前把手包含前手指圈,所述后把手包括拇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指圈包含内圈曲面和外圈曲面,第一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一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第二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二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不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手术器械,包含远端工作头部,近端手柄及在其间延伸的加长杆部;所述手柄包含前把手,后把手及连接其的手柄转轴,且所述前把手和后把手可相对于所述手柄转轴作旋转运动;所述前把手包含前手指圈,所述后把手包括拇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指圈包含内圈曲面和外圈曲面,第一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一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第二悬臂与所述外圈曲面相交于第二过渡区域并朝向背离所述前手指圈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不相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位置、外形和尺寸设计成当手术医生采用手指握持法操控所述手柄时,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可方便的支撑其小拇指,达到辅助平衡和辅助施力的功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镜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臂的位置相对于第一悬臂更接近所述远端工作头部,且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相对位置符合下述关系:所述第一过渡区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莫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