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文杰专利>正文

实验用连续烘干定型机拉布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93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实验用连续烘干定型机的拉布架,包括座板(31)、座板四角的角柱(32),连接角柱的螺杆(33)及摇盘(34),角柱(32)构成的四方框内为拉布架的矩形框体(21),框体内中空部位纵、横向各设一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主经杆与主纬杆形成十字交错,其特征在于:框体的框缘(211)设有条形孔(212),主经杆与主纬杆由底部向框缘条形孔(211)穿伸一滑动杆(222、232),框体二垂直相邻的框缘(211),各设有一可伸展的A、B扎针排(24、25),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表面分别设有条形孔(221、231),且条形孔分别设有可伸展的C扎针排(29)与D扎针排(20);主纬杆(23)二端分别连结A扎针排(24)与C扎针排(29)最末端;主经杆(22)二端分别连结B扎针排(25)与D扎针排(20)最末端;主纬杆或主经杆移动可以连动扎针排展开与收束,主经杆与主纬杆底部分别设有齿条(204、294),螺杆(33)可与齿条(204、294)啮合。(*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品烘干定型机的拉布架,尤指一种实验用连续烘干定型机拉布架
技术介绍
纺织工业中染整作业为重要的一道工艺,“染整”即织品的染色与整理,“染色”攸关织品的色泽,对于消费者视觉感受尤为重要,而“整理”则能确保该色泽的质量稳定,并进一步强化染色效果。纺织品陈列、展览甚至于交易过程的展示,概以样品提供鉴赏与选择,生产者依据样品的色泽从事生产交货,然而,织品染色往往因主观视觉或客观的光线环境、色料调配、施工步骤或人为的施工技术等干扰,难于生产中一次精确掌握即大批量生产。为避免错误地大量生产,造成严重产业损失,一般染整作业前先进行实验,借由先期模拟试做,而可以修正、降低实际生产的错误率与产品的不良率。织品染整的模拟实验过程,是以与量产相同条件而小规模的染色作业环境将织品染色,进而烘干定型。习用实验室染整作业的烘干定型,主要是先将织品(包括平织布与针织布)平置于一拉布架拉伸延展,使其平整,再送入烘干机中。该拉布架1,请参阅图1所示,主体包括一矩形框体11,框体11内部的中空部位纵、横向各设一组(二支平行)具螺纹的经杆12与纬杆13,且经杆12与纬杆13各被一调节螺柱14、15所贯穿,各调节螺柱一端露出一调节把141、151提供操作者使用。另外,经杆12与纬杆13表面设有多数扎针121,将织品扎挂固定,操作者借分别控制调节把旋转调节螺柱14、15,进而连动经杆12与纬杆23的前进、后退,对织品形成一拉延作业,使其在烘干作业前有一平整状态。再将其搭置于烘干机的输送轨4。然而,习用的缺点在于1、经纬向调节螺柱各有二支,但各自平行分立,操作者仅能以经验与目测各自先后调节,因此容易造成织品拉伸不够平整,甚至扭曲。进而影响烘干后的成品美观与织品色样准确性。2、经杆与纬杆表面设有扎针,是多数集中于某一区域,扎针虽起固定织品的作用,却也限制住织品在扎针固定区域的延展,而无法全面均匀伸张,容易扭曲织品完美的设计组织与纹路,使得烘干成品在光线投射环境中容易显出色泽不同。3、如果在实验室中试做的织品品质难以固定,遑论实际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稳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习用拉布架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提供一个均匀、稳定的试做环境,经多年实务经验与研发,现设计出一种实验用连续烘干定型机拉布架,为实验室试做提供稳定的操作环境。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用连续烘干定型机拉布架,包括座板、座板四角有角柱,4根螺杆连接角柱、螺杆一端有摇盘。角柱构成的四方框内可放置一矩形框体,框体内中空部位纵、横向各设一主经杆与主纬杆,主经杆与主纬杆形成十字交错。框体的框缘设有条形孔,主经杆与主纬杆由底部向框缘条形孔分别穿伸一滑动杆。框体二垂直相邻的框缘,各设有一可伸展的A、B扎针排,主经杆与主纬杆表面分别设有条形孔,且条形孔分别设有可伸展的C扎针排与D扎针排;主纬杆二端分别连结A扎针排与C扎针排最末端;主经杆二端分别连结B扎针排与D扎针排最末端;主纬杆或主经杆移动可以连动扎针排展开与收束;主经杆与主纬杆底部分别设有齿条,螺杆可与齿条啮合。扎针排由数单片针板片并排连成,可伸展。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织品可以在纵、横方向各自施力平均且同步拉延,因此可使织品拉伸时平整,进而改善烘干后的成品美观。2、经杆与纬杆表面上各设有扎针,织品虽固定于扎针,但扎针是可随扎针排展开而随之散开,可以全面均匀伸张,有助织品完美的设计组织与纹路,使得烘干成品在光线投射环境中色泽可以较为均匀。3、如果在实验室中织品品质可以固定,有助于稳定实际生产中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拉布架与输送轨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拉布架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底视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主视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配合工作台调整示意一图; 图6是本技术配合工作台调整示意二图;图7是本技术配合输送轨搭置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配合图3、图4所示,一种实验用连续烘干定型机拉布架,该拉布架2主体包括一矩形框架21,该框架21的框缘211设有条形孔212。框体21内部的中空部位纵、横向各设一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主经杆与主纬杆形成十字交错,主经杆与主纬杆上各设有条形孔221、231。又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由底部向框缘211的条形孔穿伸一滑动杆222、232,滑动杆位移使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延框缘的条形孔移动。框体21二垂直相邻的框缘211,各设有一A、B扎针排24、25,各A、B扎针排由数单元针板片241、251序列并排。单元针板片表面设有数扎针26,请参阅图3所示,单元针板片241、251底部各延伸一支杆,支杆穿伸入框缘21的条形孔211。且支杆底部设偏转片28,各偏转片抵于框缘底面,且两两偏转片28由一偏转连结杆27相连(见图3),使扎针排的单元针板片241、251形成可于框缘21的条形孔211活动的状态。主纬杆23一端,连结A扎针排24最末端单元针板片241,使得主纬杆移动时,可以连动A扎针排24使单元针板片241展开与收束。主经杆22一端,连结B扎针排25最末端单元针板片251,使得主经杆移动时,可以连动B扎针排25使单元针板片251展开与收束。主经杆22、主纬杆23表面条形孔各设有一C扎针排29、D扎针排20,C、D扎针排由数单元针板片291、201序列并排,且单元针板片各表面设有数扎针26,单元针板片底部各延伸一支杆,支杆分别穿伸入条形孔221、231,且支杆底部设偏转片292、201,偏转片292抵于主经杆22底面,偏转片201抵于主纬杆23底面,且两两偏转片各由偏转连结杆293、202相连(见图3所示),使扎针排的单元针板片于条形孔活动的状态。主经杆22一端连接主纬杆D扎针排20最末端单元针板片201,使得主经杆22移动时,可以连动D扎针排20使单元针板片201展开与收束。主纬杆23一端并连接主经杆C扎针排29最末端单元针板片291,使得主纬杆23移动时,可以连动D扎针排29,使单元针板片291展开与收束。另,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底部,可分别连设一齿条204、294,可以借由外部工具旋转齿条204、294,驱使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移动。工作状态说明请参阅图5,配合图6所示,使用时,先将织品平置于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交错后与二垂直相邻框缘211合围的空间表面上。并搭固于A、B、C、D扎针排24、25、29、20的单元针板片上形成初步固定。然后将拉布架2,置于一配合的工作台3(该工作台仅为本设计配合使用的工具)上,该工作台3主体为一对应拉布架框体21面积的座板31,座板四角隅各矗立一角柱32,各角柱间连接一螺杆33,螺杆一端设有一摇盘34。拉布架2的四角隅外缘,纳入座板31四角隅内缘,并以角柱顶部可旋转的固持挡片35压合稳定,然后以各螺杆33啮合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底部所设的齿条294、204,借由摇盘34间接旋转齿条294、204,驱使主经杆22与主纬杆23移动。主经杆22移动时,可以同时连动B扎针排25与D扎针排20,使单元针板片251、201同步展开与收束。然后再使得主纬杆23移动时,可以同时连动A扎针排24与C扎针排29,使单元针板片241、291同步展开与收束。然后如图7所示由输送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文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