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841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3:24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和至少一个充电箱,充电箱的箱体侧壁上设有充电线圈,箱体内设有变压器和第一电气盒,第一电气盒分别与充电线圈和变压器电连接,变压器与市电电网相连;机器人本体由车辆机架、安装于车辆机架下方的车轮组件和安装于车辆机架上方的车厢组成;车厢的侧壁上与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受电线圈,且受电线圈与充电线圈的轴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箱体设有电池和第二电气盒,第二电气盒分别与受电线圈和电池电连接,第二电气盒内还设有通讯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电过程没有线路的连接,无导电接点外露,避免了触电危险,且在充电过程中,机器人本体离开充电箱也能自动停止充电,保证了人生及财产安全。

A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track type robot

An orbital robot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omprises a robot body and at least one charging box. A charging coil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harging box, and a transformer and a first electric box are arranged in the box body. The first electric box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il and the transformer respectively, and the transform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grid. The vehicle frame, the wheel assembly installed under the vehicle frame and the carriage installed above the vehicle frame are composed; the side wall of the carriage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fied coil corresponding to the charging coil, and the axle centers of the electrified coil and the charging coil are located at the same level;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battery and a second electric box, and the second electric box is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electric circuit. The box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receiving coil and the battery respectively, and the second electric box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 circuit connection during the charging process, and no conductive contacts are exposed, thus avoiding the danger of electric shock. In the charging process, the robot body can automatically stop charging when it leaves the charging box, thus ensuring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式移动机器人无线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工矿企业的用电设备,其在充电过程中,一般采用插头插入插座的方式进行充电,这种方式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然而,由于一些机器设备在高空、复杂的环境中运行,这样使得人工操作困难,且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工矿企业采用插头插入插座方式对用电设备充电,因特作业环境,导致人工操作困难,且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车载结构的机器人本体,以及安放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预定停车位置的充电箱;所述充电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充电箱的箱体侧壁上设有充电线圈,所述箱体内设有变压器和第一电气盒,所述第一电气盒分别与充电线圈和变压器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用于与市电电网相连;所述机器人本体由车辆机架、安装于车辆机架下方的车轮组件和安装于车辆机架上方的车厢组成;所述车厢的侧壁上与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受电线圈,且受电线圈的轴心与充电线圈的轴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箱体设有电池和第二电气盒,所述第二电气盒分别与受电线圈和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气盒内还设有用于与智能终端进行通讯连接的通讯模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箱的数量为两个,当机器人本体在预定停车位置时,所述两个充电箱分别位于机器人本体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充电箱的充电线圈均位于靠近机器人本体的内侧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厢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与充电线圈相对应的受电线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每个充电箱的箱体侧壁上均水平间隔设有多个充电线圈,所述受电线圈的数量与充电线圈的数量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轮组件为四轮结构或三轮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车厢内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第二电气盒电连接,电机的转轴与车轮组件的车轴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气盒内还设有用于定位巡航的导航模块。本技术的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1)充电设备与被充电设备不发生物理与电气连接,通过电能的电磁感应式或谐振式,即可进行充电。2)整个充电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实现了无人值守。3)充电过程中,充电设备与被充电设备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提高了用电安全性。4)可远程控制充电过程并反映设备用电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机器人本体提供的一实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机器人本体提供的一实例的车厢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充电箱提供的一实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充电箱提供的一实例的箱体内部示意图。图中:1、机器人本体,101、车厢,102、车辆机架,103、车轮组件,104、受电线圈,105、电池,106、第二电气盒,2、充电箱,201、箱体,202、充电线圈,203、第一电气盒,204、变压器。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图1为本技术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提供的一实例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的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车载结构的机器人本体1,以及安放在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预定停车位置的充电箱2;所述充电箱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充电箱2的箱体201侧壁上设有充电线圈202,所述箱体201内设有变压器204和第一电气盒203,所述第一电气盒203分别与充电线圈202和变压器204电连接,所述变压器204用于与市电电网相连;所述机器人本体1由车辆机架102、安装于车辆机架102下方的车轮组件103和安装于车辆机架102上方的车厢101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1在预定停车位置时,所述车厢101的侧壁上与充电线圈20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受电线圈104,且受电线圈104的轴心与充电线圈202的轴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箱体201设有电池105和第二电气盒106,所述第二电气盒106分别与受电线圈104和电池105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气盒106内还设有用于与智能终端进行通讯连接的通讯模块。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箱2的数量为两个,当机器人本体1在预定停车位置时,所述两个充电箱2分别位于机器人本体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充电箱2的充电线圈202均位于靠近机器人本体1的内侧侧壁上,所述车厢10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与充电线圈202相对应的受电线圈104。具体实施中,每个充电箱2的箱体201侧壁上均水平间隔设有多个充电线圈202,所述受电线圈104的数量与充电线圈202的数量相同,用于安装充电线圈202的充电箱2的箱体201侧壁,以及用于安装受电线圈104的车厢101侧壁均设有绝缘底板,其中,受电线圈104与充电线圈202分别嵌设于对应的绝缘底板中。具体实施中,所述车轮组件103为四轮结构或三轮结构,所述车厢101内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第二电气盒106电连接,电机的转轴与车轮组件103的车轴相连。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电气盒106内还设有用于定位巡航的导航模块,机器人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导航模块,可实现精准回位并找到其预定的停车位置,以实现充电线圈202与受电线圈104的精准对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如下:机器人本体1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第二电气盒106内的电路检测到电池105电量不足而需要充电时,机器人本体1通过设定的轨道或导航模块自动移动到预定的停车位置,并发出充电请求;充电箱2收内的第一电气盒203接收到充电请求,并检测到机器人本体1的停车定位后,自动开启充电功能对机器人本体1进行充电;机器人本体1内的第二电气盒106检测到充电满足时(或者充电箱2内的第一电气盒203检测到充电满足时),自动停止充电;机器人本体1进行正常的巡查作业任务。其整个充电过程没有线路的连接,无导电接点外露,不会出现电压触电危险,即使在充电过程中,机器人本体1离开充电箱2也能自动停止充电,保证了人生及财产安全。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结构的机器人本体,以及安放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预定停车位置的充电箱;所述充电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充电箱的箱体侧壁上设有充电线圈,所述箱体内设有变压器和第一电气盒,所述第一电气盒分别与充电线圈和变压器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用于与市电电网相连;所述机器人本体由车辆机架、安装于车辆机架下方的车轮组件和安装于车辆机架上方的车厢组成;所述车厢的侧壁上与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受电线圈,且受电线圈的轴心与充电线圈的轴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箱体设有电池和第二电气盒,所述第二电气盒分别与受电线圈和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气盒内还设有用于与智能终端进行通讯连接的通讯模块,以及用于定位巡航的导航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结构的机器人本体,以及安放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预定停车位置的充电箱;所述充电箱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充电箱的箱体侧壁上设有充电线圈,所述箱体内设有变压器和第一电气盒,所述第一电气盒分别与充电线圈和变压器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用于与市电电网相连;所述机器人本体由车辆机架、安装于车辆机架下方的车轮组件和安装于车辆机架上方的车厢组成;所述车厢的侧壁上与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受电线圈,且受电线圈的轴心与充电线圈的轴心均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箱体设有电池和第二电气盒,所述第二电气盒分别与受电线圈和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气盒内还设有用于与智能终端进行通讯连接的通讯模块,以及用于定位巡航的导航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箱的数量为两个,当机器人本体在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平官建成李冬明王正国贺义平陈壁鑫刘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图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