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11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包括挂臂、吊模,吊模包括两个模板,在螺杆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螺帽,在螺杆的延伸段上设有卡块,卡块的上端面与挂臂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在每一个模板竖直段的外侧壁上设有突起,且突起置于间隙内滚轮固定在挂臂下表面中部,滚轮与工型钢上表面接触,在每一个模板水平段两端的端面上均开有滑槽,在侧挡板的侧壁下端设有方形楞条,在方形楞条上设有直齿条,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直齿条相配合的齿轮。将挂臂置于型钢梁上,利用滚轮将挂臂与型钢梁的上表面隔离,确保泵送管具备足够空间向吊模内注入混凝土,使得型钢梁的混凝土外包施工能够分段进行,缩短了型钢梁外包施工的工时,降低了施工强度。

A hanging die assembly for fixed steel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reotyped steel structure lifting die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hanging arm and a hanging die. The lifting die comprises two templates, each end of the screw is provided with a nut, and the extension section of the screw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 A gap is left betwee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clamp and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hanging arm, and the outer wall of each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 The roller is fix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hanging arm in the clearance, and the roller contacts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I-section steel. A slid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both ends of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each template, a square ribbon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baffle, a straight rack is arranged on the square ribbon, and a straight rack is arranged at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Mating gear. The cantilever arm is placed on the section steel beam, and the cantilever arm is isolated from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ection steel beam by the roller,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pumping pipe has enough space to inject concrete into the suspension formwork, so that the concrete outsourc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ection steel beam can be carried out in sections, thus shortening the working hours of the section steel beam outsourcing construction and reducing the construction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
技术介绍
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或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300米以上为超高层建筑。而在具体施工时,100m以上超高建筑物设有型钢混凝土梁结构,且在现有技术中进行型钢梁外包混凝土施工时,无法在型钢梁下方搭设支模架以用于混凝土凝结前的支撑,而利用上层型钢梁作为模板吊挂基础时,同样需要搭设支模架,而搭设支模架不但工作量大,并且搭设难度高,且在混凝土浇注时容易对泵送管形成干涉,以至于降低型钢梁的外包施工效率,大大延长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实现超高层建筑型钢梁外包混凝土快速施工。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包括挂臂以及吊模,所述吊模包括两个呈L形的模板,两个所述模板的水平段端部相互铰接,在所述挂臂两端均开有螺孔,螺杆活动贯穿螺孔后向下延伸,在螺杆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与之配合的螺帽,且在螺杆的延伸段上设有卡块,卡块的上端面与挂臂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在每一个所述模板竖直段的外侧壁上设有突起,且突起置于间隙内;还包括滚轮和四个侧挡板,所述滚轮固定在所述挂臂下表面中部,且滚轮的外圆周壁与工型钢的上表面接触,在每一个所述模板水平段两端的端面上均开有滑槽,在所述侧挡板的侧壁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方形楞条,且在方形楞条上设有直齿条,在每一个模板的竖直段外侧壁均设有两个电机,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直齿条相配合的齿轮,在每一个所述侧挡板的中部设有U形孔,使用时,位于吊模同一侧的两个侧挡板上的U形孔合并构成一个供工型钢通过的通道。针对现有技术中,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水平高度大于100米的型钢梁进行混凝土外包施工时无法在型钢梁下方搭设模支架的问题,申请人利用型钢梁自身的结构强度,将挂臂置于型钢梁上,且利用滚轮将挂臂与型钢梁的上表面隔离,以确保混凝土浇注施工时泵送管具备足够空间向吊模内注入混凝土,而吊模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供工型钢通过的通道,使得型钢梁的混凝土外包施工能够分段进行,即只需推动挂臂做直线运动,则能够实现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干结后继续进行下一段型钢梁的混凝土外包工序,不仅缩短了型钢梁外包施工的工时,还大大降低了施工强度;具体安装使用时,首先将挂臂置于工型钢上方,且确保滚轮与工型钢的上表面接触,以留出空隙方便混凝土的浇注,然后调节螺杆上的两个螺母,使得模板竖直段外侧壁上的突起被固定在卡块与挂臂端部下方之间的间隙内,以实现水平段相互铰接的两个模板被紧固在挂臂上,而由于两个模板构成一个U形的夹持区域,该U形区域将工型钢所包裹,且在工型钢的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四个侧挡板,两个侧挡板拼接后能够对U形区域的一个开放端所封闭,然后向只在上方存在一个开口的区域内注入混凝土,即完成工型钢的混凝土外包工序。其中,位于吊模同一侧的两个侧挡板移动时,利用方形楞条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使得侧挡板保持其竖直状态,启动电机,使得电机输出端上的齿轮与方形楞条上的直齿带相啮合,进而带动方形楞条以及侧挡板朝工型钢的中部移动,直至两个侧挡板将吊模的两端完全封闭,且当浇注的混凝土干结后,只需驱动挂臂,吊模以及多个侧挡板即能够沿工型钢的轴线方向移动,以实现工型钢的分段外包施工。所述方形楞条的长度大于所述滑槽的长度。进一步地,方形楞条的长度大于滑槽的长度,同时保证直齿带的长度大于滑槽的长度,即电机启动后,能够实现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侧挡板完全拼接在一起,且只留下供工型钢通过的通道,以避免混凝土泄露;同时在拆模时,确保侧挡板能够快速克服混凝土的粘接阻力,以缩短施工工时。所述滚轮的个数至少为两个。进一步地,由于在吊模安装结束后,吊模、挂臂以及浇注的混凝土的重量全部依靠滚轮来承载,因此,将滚轮的个数设置成两个或是两个以上,且上述滚轮均匀分布固定在挂臂下方,并且保证与工型钢的上表面接触,以确保整个吊模组件的使用稳定性;并且,在分段浇注过程中吊模组件会整体移动,且多个滚轮能够保证吊模组件平稳过渡至另一段工型钢上,避免吊模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差,保证整个工型钢的混凝土外包工序后外形的一致性。所述滚轮为钢轮。作为优选,利用钢轮优异的承载性能以及耐磨性,确保挂臂与工型钢之间的间距大小在长时间施工过程中保持一致,进而提高混凝土在工型钢上的分布均匀度。所述挂臂呈U形,且所述螺杆活动贯穿所述挂臂的两个竖直段。进一步地,U形的挂臂能够对模板的竖直段进行局部包裹,对模板具备一定的限位功能,能够避免在混凝土浇注后对模板竖直段形成挤压,降低模板形变受损的几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利用型钢梁自身的结构强度,将挂臂置于型钢梁上,且利用滚轮将挂臂与型钢梁的上表面隔离,以确保混凝土浇注施工时泵送管具备足够空间向吊模内注入混凝土,而吊模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供工型钢通过的通道,使得型钢梁的混凝土外包施工能够分段进行,即只需推动挂臂做直线运动,则能够实现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干结后继续进行下一段型钢梁的混凝土外包工序,不仅缩短了型钢梁外包施工的工时,还大大降低了施工强度;2、本专利技术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方形楞条的长度大于滑槽的长度,同时保证直齿带的长度大于滑槽的长度,即电机启动后,能够实现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侧挡板完全拼接在一起,且只留下供工型钢通过的通道,以避免混凝土泄露;3、本专利技术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U形的挂臂能够对模板的竖直段进行局部包裹,对模板具备一定的限位功能,能够避免在混凝土浇注后对模板竖直段形成挤压,降低模板形变受损的几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挂臂、2-滚轮、3-工型钢、4-模板、5-卡块、6-螺杆、7-滑槽、8-电机、9-齿轮、10-直齿条、11-通道、12-侧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挂臂1以及吊模,所述吊模包括两个呈L形的模板4,两个所述模板4的水平段端部相互铰接,在所述挂臂1两端均开有螺孔,螺杆6活动贯穿螺孔后向下延伸,在螺杆6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与之配合的螺帽,且在螺杆6的延伸段上设有卡块5,卡块5的上端面与挂臂1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在每一个所述模板4竖直段的外侧壁上设有突起,且突起置于间隙内;还包括滚轮2和四个侧挡板12,所述滚轮2固定在所述挂臂1下表面中部,且滚轮2的外圆周壁与工型钢3的上表面接触,在每一个所述模板4水平段两端的端面上均开有滑槽7,在所述侧挡板12的侧壁下端设有与滑槽7相配合的方形楞条,且在方形楞条上设有直齿条10,在每一个模板4的竖直段外侧壁均设有两个电机8,在电机8的输出端设有与直齿条10相配合的齿轮9,在每一个所述侧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包括挂臂(1)以及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模包括两个呈L形的模板(4),两个所述模板(4)的水平段端部相互铰接,在所述挂臂(1)两端均开有螺孔,螺杆(6)活动贯穿螺孔后向下延伸,在螺杆(6)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与之配合的螺帽,且在螺杆(6)的延伸段上设有卡块(5),卡块(5)的上端面与挂臂(1)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在每一个所述模板(4)竖直段的外侧壁上设有突起,且突起置于间隙内;还包括滚轮(2)和四个侧挡板(12),所述滚轮(2)固定在所述挂臂(1)下表面中部,且滚轮(2)的外圆周壁与工型钢(3)的上表面接触,在每一个所述模板(4)水平段两端的端面上均开有滑槽(7),在所述侧挡板(12)的侧壁下端设有与滑槽(7)相配合的方形楞条,且在方形楞条上设有直齿条(10),在每一个模板(4)的竖直段外侧壁均设有两个电机(8),在电机(8)的输出端设有与直齿条(10)相配合的齿轮(9),在每一个所述侧挡板(12)的中部设有U形孔,使用时,位于吊模同一侧的两个侧挡板(12)上的U形孔合并构成一个供工型钢(3)通过的通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型钢结构吊模组件,包括挂臂(1)以及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模包括两个呈L形的模板(4),两个所述模板(4)的水平段端部相互铰接,在所述挂臂(1)两端均开有螺孔,螺杆(6)活动贯穿螺孔后向下延伸,在螺杆(6)两端端部上分别设有与之配合的螺帽,且在螺杆(6)的延伸段上设有卡块(5),卡块(5)的上端面与挂臂(1)的下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在每一个所述模板(4)竖直段的外侧壁上设有突起,且突起置于间隙内;还包括滚轮(2)和四个侧挡板(12),所述滚轮(2)固定在所述挂臂(1)下表面中部,且滚轮(2)的外圆周壁与工型钢(3)的上表面接触,在每一个所述模板(4)水平段两端的端面上均开有滑槽(7),在所述侧挡板(12)的侧壁下端设有与滑槽(7)相配合的方形楞条,且在方形楞条上设有直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进进杨忠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