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79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盘管、集液管和六个接头组件,所述盘管包括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通过接头组件分别与分液管和集液管连接;分液管内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三者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盘管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降低盘管安装时间和更换成本,且它可以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

A detachable coil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heat medium flow r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rs, and discloses a detachable coil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heat medium flow rate, which comprises a dividing pipe, a coil, a collecting pipe and six joint assemblies. The coil includes a first coil, a second coil and a third coil, a first coil, a second coil and a third coil. The triple helical coil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viding pipe and the collecting pip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joint assembly, and the heat medium flow regul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dividing pipe, and the triple helical coil, the second helical coil and the third helical coil are detachable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assembly. It is equipped with multiple coils, which can improve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il and the joint assembly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which can reduce the installation time and replacement cost of the coil, and it can adjust the amount of heat medium entering the coil in a unit time through the heat medium flow regul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浮动盘管热交换器内的盘管往往只具有一个浮动盘管,然后将浮动盘管的两端直接焊接在热交换器的冷媒或热媒的出入口处,浮动盘管安装比较麻烦,且当浮动盘管损坏后,只能将整个管束全部切割下来后进行更换,更换成本较高;同时这样单一的盘管,换热效率往往较低,由于盘管不能调节进入盘管内的热媒流量,这样对热交换器筒体内的水温就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盘管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降低盘管安装时间和更换成本,且它可以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盘管、集液管和六个接头组件,其中三个接头组件固定在分液管上,另外三个接头组件固定在集液管上,所述盘管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上端分别与分液管上的三个接头组件一一连接,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下端分别与集液管上的三个接头组件一一连接,分液管上固定有热媒进口,集液管上固定有热媒出口;所述分液管内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三者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轴,调节轴的左端连接有三个遮挡部,三个遮挡部分别与分液管上的三个接头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遮挡部包括压靠在分液管的内孔的内壁上的弧形板,弧形板通过连接臂固定在套管上,套管的中部内壁上成型有环槽,环槽内固定有摩擦环,摩擦环的内壁压靠在调节轴的外壁上,所述摩擦环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圈,挡圈插套在调节轴上的挡圈槽内,挡圈置于环槽内;左侧的遮挡部的弧形板压靠在第一挡条上,中间的遮挡部的弧形板压靠在第二挡条上,右侧的遮挡部的弧形板压靠在第三挡条上,第一挡条、第二挡条和第三挡条固定在内孔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轴的左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分液管的左侧壁上,调节轴的右端通过轴承铰接在端盖上,端盖固定在分液管的右端,所述调节轴穿过端盖的外伸出端固定有调节手轮;所述接头组件包括固定在集液管或分液管上的柱体和锁紧螺母,柱体成型有盘管套孔,第一螺旋盘管或第二螺旋盘管或第三螺旋盘管的一端插套在与其对应的一个接头组件的柱体的盘管套孔内,柱体的外壁上成型有外壁螺纹和锥部,锥部上成型有若干开口槽,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成型有内壁螺纹和锥孔,内壁螺纹螺接在外壁螺纹上,锥孔的内壁压靠在锥部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三者的管径、螺距和圈数一致。第一挡条的长度小于第二挡条的长度小于第三挡条,第三挡条位于固定在分液管上的三个接头组件的下侧,所述弧形板大于盘管套孔的孔径。所述端盖呈六角柱体状,端盖成型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底面上成型有圆柱凸起,圆柱凸起插套在分液管的内孔内;所述圆柱凸起上成型有台阶孔,台阶孔内固定有油封,油封套接在调节轴上;所述分液管的右端外壁成型有螺纹段,螺纹段螺接在螺纹孔内,所述螺纹段与螺纹孔之间设有密封垫,密封垫的两侧面分别压靠在螺纹段的右端面与螺纹孔的底面上。所述密封垫呈圆环状,密封垫的左侧壁上成型有凸筋。所述盘管套孔的内径与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第三螺旋盘管三者的管径配合连接,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和第三螺旋盘管的两端端部各套接有一个“O”型圈,“O”型圈置于盘管套孔的内壁上的圆形凹槽内。本技术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设有多个盘管,可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同时盘管与接头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可降低盘管安装时间和更换成本,且它可以通过热媒流量调节装置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盘管内的热媒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方向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2关于A-A的剖视图;图4为图2关于B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关于C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关于D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1、盘管2、集液管3和六个接头组件4,其中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分液管1上,另外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集液管3上,所述盘管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上端分别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下端分别与集液管3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分液管1上固定有热媒进口11,集液管3上固定有热媒出口31;所述分液管1内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所述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三者与接头组件4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包括调节轴51,调节轴51的左端连接有三个遮挡部52,三个遮挡部52分别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对应,所述遮挡部52包括压靠在分液管1的内孔101的内壁上的弧形板521,弧形板521通过连接臂522固定在套管523上,套管523的中部内壁上成型有环槽5231,环槽5231内固定有摩擦环53,摩擦环53的内壁压靠在调节轴51的外壁上,所述摩擦环5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圈54,挡圈54插套在调节轴51上的挡圈槽511内,挡圈54置于环槽5231内;左侧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一挡条55上,中间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二挡条56上,右侧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三挡条57上,第一挡条55、第二挡条56和第三挡条57固定在内孔101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轴51的左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分液管1的左侧壁上,调节轴51的右端通过轴承铰接在端盖58上,端盖58固定在分液管1的右端,所述调节轴51穿过端盖58的外伸出端固定有调节手轮512;所述接头组件4包括固定在集液管3或分液管1上的柱体41和锁紧螺母42,柱体41成型有盘管套孔411,第一螺旋盘管21或第二螺旋盘管22或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一端插套在与其对应的一个接头组件4的柱体41的盘管套孔411内,柱体41的外壁上成型有外壁螺纹412和锥部413,锥部413上成型有若干开口槽414,所述锁紧螺母42的内壁成型有内壁螺纹421和锥孔422,内壁螺纹421螺接在外壁螺纹412上,锥孔422的内壁压靠在锥部413的外壁上。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三者的管径、螺距和圈数一致。更进一步的说,第一挡条55的长度小于第二挡条56的长度小于第三挡条57,第三挡条57位于固定在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的下侧,所述弧形板521大于盘管套孔411的孔径。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端盖58呈六角柱体状,端盖58成型有螺纹孔581,螺纹孔581的底面上成型有圆柱凸起582,圆柱凸起582插套在分液管1的内孔101内;所述圆柱凸起582上成型有台阶孔583,台阶孔583内固定有油封59,油封59套接在调节轴51上;所述分液管1的右端外壁成型有螺纹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1)、盘管(2)、集液管(3)和六个接头组件(4),其中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分液管(1)上,另外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集液管(3)上,所述盘管(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上端分别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下端分别与集液管(3)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分液管(1)上固定有热媒进口(11),集液管(3)上固定有热媒出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1)内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所述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三者与接头组件(4)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包括调节轴(51),调节轴(51)的左端连接有三个遮挡部(52),三个遮挡部(52)分别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对应,所述遮挡部(52)包括压靠在分液管(1)的内孔(101)的内壁上的弧形板(521),弧形板(521)通过连接臂(522)固定在套管(523)上,套管(523)的中部内壁上成型有环槽(5231),环槽(5231)内固定有摩擦环(53),摩擦环(53)的内壁压靠在调节轴(51)的外壁上,所述摩擦环(5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圈(54),挡圈(54)插套在调节轴(51)上的挡圈槽(511)内,挡圈(54)置于环槽(5231)内;左侧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一挡条(55)上,中间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二挡条(56)上,右侧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三挡条(57)上,第一挡条(55)、第二挡条(56)和第三挡条(57)固定在内孔(101)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轴(51)的左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分液管(1)的左侧壁上,调节轴(51)的右端通过轴承铰接在端盖(58)上,端盖(58)固定在分液管(1)的右端,所述调节轴(51)穿过端盖(58)的外伸出端固定有调节手轮(512);所述接头组件(4)包括固定在集液管(3)或分液管(1)上的柱体(41)和锁紧螺母(42),柱体(41)成型有盘管套孔(411),第一螺旋盘管(21)或第二螺旋盘管(22)或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一端插套在与其对应的一个接头组件(4)的柱体(41)的盘管套孔(411)内,柱体(41)的外壁上成型有外壁螺纹(412)和锥部(413),锥部(413)上成型有若干开口槽(414),所述锁紧螺母(42)的内壁成型有内壁螺纹(421)和锥孔(422),内壁螺纹(421)螺接在外壁螺纹(412)上,锥孔(422)的内壁压靠在锥部(413)的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媒流量可调的可拆卸式盘管组件,包括分液管(1)、盘管(2)、集液管(3)和六个接头组件(4),其中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分液管(1)上,另外三个接头组件(4)固定在集液管(3)上,所述盘管(2)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上端分别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的下端分别与集液管(3)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连接,分液管(1)上固定有热媒进口(11),集液管(3)上固定有热媒出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1)内设有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所述第一螺旋盘管(21)、第二螺旋盘管(22)和第三螺旋盘管(23)三者与接头组件(4)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热媒流量调节装置(5)包括调节轴(51),调节轴(51)的左端连接有三个遮挡部(52),三个遮挡部(52)分别与分液管(1)上的三个接头组件(4)一一对应,所述遮挡部(52)包括压靠在分液管(1)的内孔(101)的内壁上的弧形板(521),弧形板(521)通过连接臂(522)固定在套管(523)上,套管(523)的中部内壁上成型有环槽(5231),环槽(5231)内固定有摩擦环(53),摩擦环(53)的内壁压靠在调节轴(51)的外壁上,所述摩擦环(5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圈(54),挡圈(54)插套在调节轴(51)上的挡圈槽(511)内,挡圈(54)置于环槽(5231)内;左侧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一挡条(55)上,中间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二挡条(56)上,右侧的遮挡部(52)的弧形板(521)压靠在第三挡条(57)上,第一挡条(55)、第二挡条(56)和第三挡条(57)固定在内孔(101)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轴(51)的左端通过轴承铰接在分液管(1)的左侧壁上,调节轴(51)的右端通过轴承铰接在端盖(58)上,端盖(58)固定在分液管(1)的右端,所述调节轴(51)穿过端盖(58)的外伸出端固定有调节手轮(512);所述接头组件(4)包括固定在集液管(3)或分液管(1)上的柱体(41)和锁紧螺母(42),柱体(41)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龙林向红邱振雷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金泰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