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庆祥专利>正文

可变径筒子纱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662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变径筒子纱管,将数个广布有穿孔的长条状圆弧片,以内、外双层活动交叠的方式构成圆筒状或锥筒状,且于外层圆弧片内缘设有定位柱与圆弧导柱,并将一扭转弹簧的支点固定于该定位柱,而把扭转弹簧的两活动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另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相对该圆弧导柱设有圆弧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纱线的内缩力而自动调整筒径,平衡内层纱与外层纱的收缩力,具有可轻松解决染色时内、外层产生色差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染色机,尤其涉及一种可轻松解决染色时内、外层产生色差的可变径筒子纱管。纱或是线在放入筒子纱染色机内染色前,须经过松纱处理,此有两种作用;一是将卷绕在纸管上的纱或线,重新卷绕在如图2所示的多孔状不锈钢纱管上或是多孔状耐高温塑胶纱管(21)上,形成纱粒(22)状态,再进行染色;二是减低纱与纱之间的紧密度与张力,使泵打出的染液,能充分地从纱粒的内层往外层渗出去,即IN→OUT(如图3所示)或是使从泵打出的染液,能充分地从纱粒的外层往内层渗透进去,即OUT→IN(如图4所示),使纱粒(22)的内外层颜色完全一致,因此,松纱后,纱粒(22)密度的好与坏足以影响到染色后纱的品质。一般松纱后,纱粒(22)的硬度要求在0.3~0.4之间,太紧、太硬会造成内外层纱颜色不均;太松、太软会产生脱纱。再者,纱或线在染色之前,如先经松纱处理,其染色后,纱粒的内外层颜色较均匀,但是有的纱,因其材质的特性使然,在进行高温染色时收缩比较厉害,(一般而言,人造纤维的纱如100%POLYESTER或尼龙纱比天然纤维的纱,如纯绵纱收缩比较厉害),而发生下列两种情况1、纱粒上、下收缩。使纱粒与纱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从泵打出的染液会从此间隙中溢出,造成纱柱(15)内的染液压力下降,使染液无法充分地从纱粒内层往外层渗透出,或是从外层往内层渗透进去,产生上、下层色差。2、纱粒的外层纱向内层纱挤缩。当外层纱向内层纱挤缩时,内层纱会同时向纱管(21)管壁挤缩,由于纱管(21)管壁的抗压强度大,不会被纱的收缩力量压扁而收缩,使靠近纱管(21)管壁附近的内层纱承受最大的收缩压力,被挤压较厉害,使内层纱的密度比外层纱的密度大,从而使纱的内、外层产生色差。目前,因纱粒(22)上、下收缩,而造成上、下层纱粒产生色差的问题,可用下列方法解决利用自动向下压缩落锁锁头装置,当纱粒上、下收缩,纱粒与纱粒间之间隙变大时,自动向下压缩落锁锁头会自动落下,向下压缩,使纱粒与纱粒保持紧密一起,不会产生间隙,因此染色过程中,纱柱内的染液压力不会降低,进而减少失压情形,使上、下层纱粒色差问题获得解决。另,纱粒向内层收缩,造成内、外层色差的问题,目前是使用下列两种方法解决1、是将未松纱前的纱粒(卷绕在纸管上的纱粒)整粒放入高温高压蒸锅内先行蒸煮,让纱先行收缩后,再把纱粒从蒸锅内取出,再松纱,再染色,由于卷绕在(松纱在)纱管上的纱已先行收缩过,因此在染色时,纱粒向内层收缩的情形(力量)会减少很多,进而减少产生内、外层色差情形,但增加此项蒸纱手续,对制造厂而言,意味着增加生产成本。2、降低松纱后纱粒的直径大小,即降低纱粒(待染纱粒)的重量,此种处理方式,由于纱粒的外径(重量)变小,在染色时,外层纱向内挤缩的力量会相对地变小,使内层纱的密度,不会被挤缩太厉害,(密度变大),进而减少内、外层色差情形发生。但是,因纱粒的直径变小,重量减低,影响到产量。且浴比会变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上述两种方法,不能作为解决内、外层色差的最理想办法。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变径筒子纱管,其特征是将数个广布有穿孔的长条状圆弧片,以内、外双层活动交叠的方式构成圆筒状或锥筒状,且于外层圆弧片内缘设有定位柱与圆弧导柱,并将一扭转弹簧的支点固定于该定位柱,而把扭转弹簧的两活动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另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相对该圆弧导柱设有圆弧导管。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变径筒子纱管,其中内、外层圆弧片的端部设有相互卡扣的扣片。本技术可根据纱线的内缩力而自动调整筒径,平衡内层纱与外层纱的收缩力,具有轻松解决染色时内、外层产生色差的功效。图2是一般习用筒子纱及其纱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染液由内而外渗透的示意图。图4是染液由外而内渗透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横向剖视结构图。图7是图6所示7-7断面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8-8断面的剖视图。该内、外层圆弧片(3b)、(3a)的端部设有相互卡扣的扣片(35b)、(35a)。基于上述结构,本技术令松纱在可变径筒子纱管上的纱或线(不先行蒸纱),在染色时,当外层纱向内层纱挤缩时,内层纱可同时向此纱管管壁作等力挤缩,此时,此纱管的直径会随着纱粒的向内挤缩力量,而渐渐向内缩小。即借由可变径筒子纱管可向内缩小的功能,在染色过程中,当内层纱承受到外层纱向内的挤缩力量时,内层纱可将所受到的挤压力量,同时向可变径筒子纱管管壁作等力的压力释放(使纱管的直径变小),使染色前及染色后,每个纱粒的外层纱及内层纱的密度均保持完全一致,减少内、外层的色差。总之,借由扭转弹簧(4)的弹力,达到松纱后(未染色前),此可变径纱管的直径和未卷上纱前纱管的直径一样。染色时,外层纱向内层纱挤缩,内层纱向此可变径纱管挤缩的力量大于弹簧扩张的力量,而令此可变径纱管的直径向内缩小,内层纱的所有挤缩力释放,使内、外层纱的硬度,在染色中均保持一致,即解决内、外层色差问题。故本技术具有可根据纱线的内缩力而自动调整筒径,以达到轻松解决染色时内、外层产生色差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揭示的构造,为昔所无,且确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并具可供产业利用价值,完全符合新型专利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径筒子纱管,其特征是将数个广布有穿孔的长条状圆弧片,以内、外双层活动交叠的方式构成圆筒状或锥筒状,且于外层圆弧片内缘设有定位柱与圆弧导柱,并将一扭转弹簧的支点固定于该定位柱,而把扭转弹簧的两活动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另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相对该圆弧导柱设有圆弧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径筒子纱管,其特征是所述内、外层圆弧片的端部设有相互卡扣的扣片。专利摘要一种可变径筒子纱管,将数个广布有穿孔的长条状圆弧片,以内、外双层活动交叠的方式构成圆筒状或锥筒状,且于外层圆弧片内缘设有定位柱与圆弧导柱,并将一扭转弹簧的支点固定于该定位柱,而把扭转弹簧的两活动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另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相对该圆弧导柱设有圆弧导管。本技术可根据纱线的内缩力而自动调整筒径,平衡内层纱与外层纱的收缩力,具有可轻松解决染色时内、外层产生色差的功效。文档编号B65H75/18GK2499381SQ0123357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1日专利技术者陈庆祥 申请人:陈庆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径筒子纱管,其特征是将数个广布有穿孔的长条状圆弧片,以内、外双层活动交叠的方式构成圆筒状或锥筒状,且于外层圆弧片内缘设有定位柱与圆弧导柱,并将一扭转弹簧的支点固定于该定位柱,而把扭转弹簧的两活动端分别固定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另于两侧的内层圆弧片上,相对该圆弧导柱设有圆弧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陈庆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