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庆祥专利>正文

刺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654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刺青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融合马达式刺青机可作成笔状的优点,及线圈式刺青机操作起来具有“Q弹”效果的优点,使该线圈式刺青机也可制作成笔状,大幅改变长久以来线圈式刺青机的设计思维。刺青机的设计思维。刺青机的设计思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刺青机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刺青用品,尤指一种刺青机。

技术介绍

[0002]请参阅日本专利申请号P2006

527255,该专利图1及图2共揭示2种刺青机的构造,图1是马达式刺青机,主要是通过马达带动刺针上下往复移动而达到刺青效果,至于图2则是线圈式刺青机,主要是通过电磁铁组通电后将上方的铁片一端往下吸,接着铁片除了带动刺针往下移动外,同时会使得电磁铁组形成断路而失去磁力,进而无法吸引铁片一端往下移动,由于铁片因本身材料特性而具有弹性,会带动刺针回复到原本位置,如此一来可带动该刺针上下往返移动,以达到刺青效果。
[0003]由该专利图1及图2所示可知,此种刺青机不足之处在于:马达、电磁铁组所在位置并非位于刺针移动方向,造成刺青师在握持此种刺青机时会感受到整个机台的重心往后倾而难以握持进行刺青,尤其对于新手刺青师而言,更需花费许多时间才得以适应。
[0004]请再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595516“用于纹身机的传动机构”,此专利将马达与刺针整合成一个类似笔的构造,如此一来在使用上不易感受到重心偏移等问题。然而,对于一个刺青师而言,刺青机在使用时必须要有“Q弹”的效果,所谓“Q弹”效果是指即使每个人肌肤的软硬程度不同,仍旧可达成刺针扎入皮肤的深浅度一致,但马达式刺青机只能呆板的带动刺针往复移动,当肤质较硬时则刺针扎入皮肤较浅,反之肤质较软时则扎入程度较深,难以造成所谓“Q弹”效果。爰此,本专利技术创作者开始思考如何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先前技术所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解决的手段,该手段为关于一种刺青机,包括:
[0006]一管状壳体:
[0007]该管状壳体内部中空,该刺青机于使用状态下,朝向人体肌肤一端界定为底端,反之为顶端。
[0008]一电磁铁组:
[0009]该电磁铁组沿该管状壳体内一段部设置,一第一贯孔轴向贯穿该电磁铁组。
[0010]一磁铁单元:
[0011]该磁铁单元设置于该第一贯孔内,且该磁铁单元轴向贯设一第二贯孔。
[0012]一芯棒:
[0013]该芯棒穿过该第二贯孔,且该芯棒一端设有一刺针,该刺针可受该磁铁单元的带动而操作性自该底端裸出。
[0014]一弹性元件:
[0015]设于该管状壳体内,且该弹性元件分别直接或间接连接该磁铁单元或该芯棒,用以供带动该芯棒复位。
[0016]一供电单元:
[0017]该供电单元电性连接该电磁铁组,该供电单元可供输出脉波电流至该电磁铁组,以供该电磁铁组顶端所产生的磁性与该磁铁单元顶端磁性相同。
[0018]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供应脉波电流给该电磁铁组,使该电磁铁组两端所产生的磁性分别与该磁铁单元两端相同而产生斥力,此斥力可有效带动该芯棒移动从而带动该刺针自该底端裸出,当该脉波电流处于零准位时,这时该电磁铁组失去磁力,使该弹性元件推挤该磁铁单元从而带动该刺针缩入该底端内。如此反复,使得该刺针反复自该底端裸出、缩入,以达成刺青效果。
[0019]由于本专利技术改变线圈式刺青机的设计方式,使线圈式刺青机也可制作成笔状,如此一来,刺青师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就如同握持笔具一般相当容易上手,同时还可保有线圈式刺青机的“Q弹”特色,以改善现有技术所述不足之处。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刺青机,包括:
[0021]一管状壳体:
[0022]该管状壳体内部中空,该刺青机于使用状态下,朝向人体肌肤一端界定为底端,反之为顶端。
[0023]一电磁铁组:
[0024]该电磁铁组沿该管状壳体内一段部设置,一第一贯孔轴向贯穿该电磁铁组。
[0025]一磁铁单元:
[0026]该磁铁单元设置于该第一贯孔内,且该磁铁单元轴向贯设一第二贯孔。
[0027]一芯棒:
[0028]该芯棒穿过该第二贯孔,且该芯棒一端设有一刺针,该刺针可受该磁铁单元的带动而操作性自该底端裸出。
[0029]一供电单元:
[0030]该供电单元电性连接该电磁铁组,该供电单元可供输出交流电至该电磁铁组。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剖视暨作动示意图一;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剖视暨作动示意图二;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剖视图;
[0035]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1

管状壳体;11

顶端;12

底端;13

中空管体;131

第一凸肋;2

电磁铁组;21

第一贯孔;22

第一电磁铁单元;23

第二电磁铁单元;24

第三电磁铁单元;3

磁铁单元;31

第二贯孔;32

第一磁铁;33

第二磁铁;4

芯棒;41

刺针;42

第二凸肋;5

弹性元件;6

线性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通过图式的配合,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以对本专利技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0038]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刺青机,包括:
[0039]一管状壳体(1):
[0040]请参阅图1所示,该管状壳体(1)内部中空,该刺青机于使用状态下,朝向人体肌肤一端界定为底端(12),反之为顶端(11)。此外,该管状壳体(1)较佳为形成一笔状,令刺青师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如同持笔书写时的手感而容易上手,且该管状壳体(1)底部外侧较佳设有花纹,以增加手指跟该管状壳体(1)之间的磨擦力。
[0041]一电磁铁组(2):
[0042]请参阅图1所示,该电磁铁组(2)沿该管状壳体(1)内一段部设置,一第一贯孔(21)轴向贯穿该电磁铁组(2)。
[0043]一磁铁单元(3):
[0044]请参阅图1所示,该磁铁单元(3)设置于该第一贯孔(21)内,且该磁铁单元(3)轴向贯设一第二贯孔(31)。该磁铁单元(3)主要是受该电磁铁组(2)的磁力带动,以沿该第一贯孔(21)上下移动。
[0045]一芯棒(4):
[0046]请参阅图1所示,该芯棒(4)穿过该第二贯孔(31),且该芯棒(4)一端设有一刺针(41),该刺针(41)可受该磁铁单元(3)的带动而操作性自该底端(12)裸出。为了让该磁铁单元(3)得以产生较佳力道带动该芯棒(4)移动,如本专利技术的图式所示,该电磁铁组(2)较佳包括依序相互叠设的一第一电磁铁单元(22)、一第二电磁铁单元(23)及一第三电磁铁单元(24),且该第一贯孔(21)依序贯穿该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状壳体:内部中空,该刺青机于使用状态下,朝向人体肌肤一端界定为底端,反之为顶端;一电磁铁组:沿该管状壳体内一段部设置,一第一贯孔轴向贯穿该电磁铁组;一磁铁单元:设置于该第一贯孔内,且该磁铁单元轴向贯设一第二贯孔;一芯棒:穿过该第二贯孔,且该芯棒一端设有一刺针,该刺针受该磁铁单元的带动而操作性自该底端裸出;一弹性元件:设于该管状壳体内,且该弹性元件分别直接或间接连接该磁铁单元或该芯棒,用以供带动该芯棒复位;一输电单元:电性连接该电磁铁组,该输电单元供电性连接一市电或一电源供应单元,以供输出脉波电流至该电磁铁组,以供该电磁铁组顶端所产生的磁性与该磁铁单元顶端磁性相同。2.一种刺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状壳体:内部中空,该刺青机于使用状态下,朝向人体肌肤一端界定为底端,反之为顶端;一电磁铁组:沿该管状壳体内一段部设置,一第一贯孔轴向贯穿该电磁铁组;一磁铁单元:设置于该第一贯孔内,且该磁铁单元轴向贯设一第二贯孔;一芯棒:穿过该第二贯孔,且该芯棒一端设有一刺针,该刺针受该磁铁单元的带动而操作性自该底端裸出;一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陈庆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