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染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762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机染色装置,它包含有染色机(1),所述的染色机含有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卷布辊、位于卷布辊下方的扩幅架(8)、导布辊(9)、以及位于导布辊和扩幅架之间的染液施加器(2)、位于导布辊下方的集液槽(7),且集液槽(7)、加压泵(4)、控制阀(6)、加热器(10)、染液施加器(2)通过管路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染色机(1)至少有两台,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2)通过控制阀和管路并联在一染液混合器(5)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设备,特别是对纺织织物进行染色、整理等湿处理的设备,该装置中含有多台染色机。
技术介绍
目前,印染企业在对织物进行染整加工中,普通采用卷染机等染色设备,03209602.X的申请对现有的平幅卷染机进行了改进,把原卷染机中织物浸渍给液改为通过染液施加器喷液给液,染液由机内加热方式改为由机外循环加热系统供给,从而达到了降低浴比、减少废水排放的效果。但这种改进的染色机以及其它现有的间歇式染色机在印染厂中均为单机操作,由操作工分别看管运行。由于织物的染色加工牵涉到前处理、染色、水洗、固色等多个工序,各个工序中又涉及加水量的控制,染料助剂的使用,加热升温、运行时间的控制、色差核对等等一系列的操作,这些工序和操作的把握上往往存在较多的经验因素和随意性,不同操作工人在操作处理上的差别,会造成染色效果上的差异。此外,由于不同机台或不同时间段的供水供热等状况的也可能存在差异,也会造成染色效果的差异。上述情况就是目前印染厂中不同机台染同种颜色时普遍存在的染色“缸差”病疪的主要原因。在色差较大时,还须进行调整色光,甚至回修处理,不仅增加工作量,提高生产成本,而且可能造成织物品质的损伤,在进行活性染料等染色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并且更难补救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染色机单机运行存在“缸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对小浴比平幅喷液染色机进行多机组合的多机染色装置及相应的技术。达到避免或减少“缸差”病疪,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染色质量的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机染色装置,它包含有染色机,所述的染色机含有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卷布辊、位于卷布辊下方的扩幅架、导布辊、以及位于导布辊和扩幅架之间的染液施加器、位于导布辊下方的集液槽,且集液槽、加压泵、控制阀、加热器、染液施加器通过管路相连,其特点是所述的染色机至少有两台,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通过控制阀和管路并联在一染液混合器上。本技术的染液混合器为一箱形体,它具有多个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各进液口分别与一台染色机的加压泵连通;其出液口分别与一台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连通,染液混合器的进液口与加压泵之间、出液口与染液施加器之间接有控制阀。采用上述结构的多机染色装置,可根据所需加工织物的数量,通过控制阀的开、关控制染液的流经线路,确定装置中采用染色机的台数,装置中输送至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的染液相同,多余的染液通过各染色机的集液槽收集,再集中至染液混合器后循环使用。本技术也可采用如下方案装置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染色机,各染色机不设各自独立的加热器、加压泵和过滤器,而将共用的加热器和过滤器设置在染液混合器中,加压泵设置在染液混合器的出液口,加压泵后接一染液分配器,染液分配器的输出通过控制阀与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相连,各染色机的集液槽通过控制阀和染液混合器的进液口相连,将配置好的染液放入染液混合器中,加热达到设定温度后,经加压泵加压后通过染液分配器分配至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均匀施加到织物的整个门幅,织物吸收染液,多余的染液通过各染色机的集液槽收集,流回到染液混合器中进行循环使用,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所喷出的染液的质、热一致,避免了“缸差”病疪的产生。采用该方案可达到装置结构更紧凑的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采用多机染色装置,便于管理、操作,提高生产效率;2)对于较大批量、需多缸才能完成的染色任务,可避免或减少“缸差”病疪的产生;3)颜色核对、色光调整等工序统一完成,降低了劳动强度;4)设备制作简单、可灵活选用数台染色机通过管路进行装配组合,即可满足不同染色批量的要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染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染色机;1a-不带独立加热器、加压泵、加热桶的染色机;2-染液施加器;3-染液加热桶;4-加压泵;5-染液混合器;6-控制阀;6a-调节阀;7-集液槽;8-扩幅架;9-导布辊;10-加热器;11-过滤器;12-染液分配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结构参照图1,它包含有完全相同的三台染色机1,每台染色机(见图3)内包含由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卷布辊、位于卷布辊下方的扩幅架8、导布辊9、以及位于导布辊和扩幅架之间的染液施加器2、位于导布辊下方的集液槽7,且集液槽7、加热桶3、加压泵4、控制阀6、染液施加器2通过管路相连,加热器10、过滤器11位于加热桶内,需染色的织物可在两卷布辊上交替卷绕,往复运行。在每一染色机均投放长度基本一致的织物,并卷绕在一侧的卷布辊上,在各染液加热桶3中加入按工艺要求统一配制好的染液,并根据染色工艺要求进行加热,经泵4和控制阀6将染液加压输入至染液混合器5,此时调节阀6a关闭(如调节阀6a打开,而关闭该台染色机与染液混合器5相连的控制阀、则意味该台染色机单机运作,未组合进多机染色装置),染液在染液混合器5中充分混合后,从染液混合器的输出口经控制阀由管路输至每台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2,本技术的染液施加器2为带出液口的施液管,通过对控制阀6的调节,使输至每个施液管入口处的染液的压力相等,并达到工艺要求。准备工作就绪后,启动各染色机的卷绕运行装置,使织物以相同的速度和张力的工艺状态向另一侧的卷布辊运动,施液管将染液均匀地喷至织物的整个门幅,使织物在喷液区通过时实现吸收染液或与染液交换,再卷绕至另一卷布辊上,当某一染色机中织物全部卷绕至另一卷布辊,即所谓“到头”时,该染色机停止运行并等待,当三台染色机全都“到头”时,各染色机同时调头启动,织物反向运行,重复上述染色过程,经多次反复运行,直至织物染色符合要求。在以上染色过程中,未被织物吸收的染液由染色机底部的集液槽收集,并经管路流入机外的染液加热桶,进行循环使用。控制阀的调节控制、温度控制以及卷绕运行装置转速及转向的控制等均为常规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结构参照图2,采用相同的三台染色机1a,染色机不设各自独立的加热器、过滤器和加压泵,各染色机的集液槽通过控制阀6并接于染液混合器5的各进液口,染液混合器5为一箱形体,内置加热器10和过滤器11,过滤器位于混合器的进液口处,染液混合器5的出液口为一个,接有加压泵4和染液分配器12,所述的染液分配器12有一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其每一个输出端通过控制阀6与一台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2相连,将配置好的染液放入染液混合器5中,加热达到设定温度后,经加压泵加压再由染液分配器分配至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2,均匀施加到织物的整个门幅,织物吸收染液,多余的染液通过各染色机的集液槽收集,流回到染液混合器5中进行循环使用,各染色机的染液施加器所喷出的染液的质、热一致,避免了“缸差”病疪的产生。采用此种结构的多机染色装置,结构更紧凑,使用更方便。根据织物批量的大小。可采用N台染色机进行组合,方便、灵活。采用多机染色装置,便于管理、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较大批量、需多缸才能完成的染色任务,可避免或减少“缸差”病疪的产生;设备制作简单、可灵活选用数台染色机通过管路进行装配组合,即可满足不同染色批量的要求。本装置还可用于织物的前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铁民叶建军赵志民王海平袁振华唐国治邓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