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家珍专利>正文

恒带液单摆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752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恒带液单摆臂装置,具有导布辊,左、右扩幅辊,左、右摆臂和包括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以及分别与所说电机和计算机电连接的驱动器在内的摆臂角位移电控总成,以其还具有下左、右导布辊;左右摆臂呈土字形结构;导布辊与左、右摆臂的直臂联结且可转动;下左、右导布辊与左、右摆臂的下部横臂联结且可转动;左、右扩幅辊与左、右摆臂中间横臂固定联结;左、右摆臂与转轴固定联结;转轴通过轴座可与机架固定联结;转轴的一端与所说电机轴联结;可定置在机架上的传感器与定置在转轴上的感应件相对应布置,传感器可与电控总成的计算机电连接为主要特征。具有结构合理、稳定可靠,便于装拆,染色质量好等特点和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带液单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采用浸染工艺染色的染色机特别是卷染机的恒带液单摆臂装置,属于印染机械

技术介绍
在采用浸染工艺染色的过程中,织物的带液量的多少及其带液量的恒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织物染色的深浅及染色的色差。由于织物通过染浴的行程很短,染料的固色大多是在布卷上进行的。因此在织物的染色过程中,布卷所受外来挤力的大小和全程的均匀一致,对于保证染色的匀染性,与浸渍时间、染液温度和均匀的染液液流等工艺因素,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布卷所受外来挤力尽可能的小量化和全程的均匀一致,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染色效果,常用技术对此采取拉簧式张力架,来克服由于布卷卷径的增大,对上卷织物所产生的较大的且是一个递增变量的挤压力,而导致前后染色色差的问题。但是由于这种拉簧式张力架的结构不合理,会造成外来挤压力(即拉簧矢量分力),且所说外来挤压力随着布卷卷径的增大而增大,从而令织物所带的染液向两侧边区扩散,造成织物幅面的左中右色差(请参读ZL03277302.1的附图1)。而中国专利ZL03277302.1所公开的能够使导布辊与收卷辊的布卷之间始终保持一定值的距离,而对布卷不施加挤压力,且不存在附加张力的“恒带液摆臂装置”,较好地解决了所说常用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有效改善了织物的色差,提高了布卷的单卷产量。但是,在中国专利ZL03277302.1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该专利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诸如其所采用的扩幅辊是弯辊,在工作中,由于随着收卷布卷直径的不断增大,摆臂不间断地有规律地旋转,以致布面与所说扩幅辊的包角也在不停地变化,而这种变化极易使布面起皱,而形成染色次品甚至是废品;其所采用的收布辊与扩幅辊之间的距离较大,以期提高布卷的单卷产量,但由于所说距离较大,织物张力也就较大,而张力较大则必然会使织物带液量少而上色缓慢,且染好的织物布面手感僵硬;其所采用的左右导向管与左右机架分别固定连结的结构方式,不但由于机架是板材而两者联结强度和稳定性较差,而且左右导向管的同轴性也很难实现,甚至有可能形成织物起皱,等等。以上所说的3个方面,是在ZL03277302.1实施中所发现的主要不足。而所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染色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ZL03277302.1的不足进行改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靠,有效克服布面起皱,染色质量好的恒带液单摆臂装置。本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带液单摆臂装置,具有导布辊,左、右扩幅辊,左、右摆臂和包括可与机架固定联结的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以及分别与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和计算机电连接的驱动器在内的摆臂角位移电控总成,其改进点在于还具有下左、右导布辊;左右摆臂呈土字形结构;导布辊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摆臂的直臂联结且可自由转动;下左、右导布辊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摆臂的下部横臂联结且可自由转动;左、右扩幅辊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辊;左、右扩幅橄榄辊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摆臂中间横臂固定联结;左、右摆臂相对称地分别与转轴固定联结;转轴的两端分别与轴座动连接,轴座可与机架固定联结;转轴的一端与所说电机轴联结;可定置在机架上的传感器与定置在转轴上的感应件相对应布置,传感器可与电控总成的计算机电连接实行原点控制。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技术由于其织物与导布辊的包角,可随着收卷布卷直径的增大,摆臂在电控总成的控制下,以一定规律的旋转,例如说卷径每增大10mm,摆臂旋转0.6°,且保持不变;扩幅辊采用中间大例如其外径为Φ60mm,两端小例如其外径为Φ50mm的橄榄辊,且设置在导布辊和下导布辊之间,因而在工作状况下,织物与橄榄辊的包角,在一定的布卷最大卷径例如Φ1000mm的条件下,自始至终,变化很小,由此有效防止了布面起皱。且由于其设置了下导布辊,因而其橄榄辊与液下导布辊的距离可以缩小,在染色过程中,可以将织物张力放的相对较低,而令织物布面平滑,上色快,手感好,染色质量好。由于其采用了摆臂与转轴固定联结,转轴与设在染缸缸壁外的轴座动连接,轴座与机架固定转结的技术结构,因而其结构合理,稳定可靠,左右摆臂同轴性得以保证,安装调试也很方便,从而实现了本技术所要实现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点在于所说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是伺服电机,或者是步进电机,或者是带编码器的三相交流电机。所说3种电机,是本技术所主张的。特别推荐的是伺服电机,而与其配置的驱动器是伺服驱动器。在转轴上固装有制动件,在制动件的两侧分别设有可与机架固定联结的气/液动组件,2个气/液动组件的活塞杆分别与刹车盘固定联结,2个刹车盘分别与制动件呈面与面邻接;所说气/液动组件与与计算机电连接的电磁阀管路连接。所给出的是一种气/液动制动装置。由于该制动装置的存在,将更加有利于摆臂摆动位置的正确到位,这对于染色过程自始至终实现恒张力控制,进一步保证染色质量,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且由于所说制动装置的存在,对于所说电机或与电机转轴连接的其它装置例如联轴器等,都有很好的保护功用。转轴与所说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轴的联结,是通过金属弹性联轴器联结的。由于弹性联轴器的存在,可以吸收由于染卷机启动或停止工作在短时间内所产生的较大扭矩的冲击。当然,在正常工作状况下,牵引织物的扭矩和摆臂不同位置自重的扭矩之和,应当小于弹性联轴器的形变扭矩,因而不会影响染色效果。这是在选择市供弹性联轴器时应当密切注意的。所说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是带有变速器的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当然所说变速器的采用与否,可以根据所设计的转轴的角位移度和位移速度而定。在所说电机的转速符合摆臂运动的设计速度的条件下,可以不用变速器,在通常的情况下,本技术主张采用变速器,因为采用变速器,可以降低所说电机的额定功率。当与高温高压卷染机配装时,转轴的两端可分别穿过染液缸缸壁;且在转轴与染液缸缸壁之间设有机械密封件。以避免染液和高温汽体的流失,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在左、右摆臂的下部横臂的底部中央,设有具有与转轴配装凹口的联结臂,联结臂设有通孔;转轴设有与联结臂配装的台阶,台阶沿轴向设有螺孔;左、右摆臂与转轴通过联结臂所设的通孔和转轴的台阶所设的螺孔,两者由螺钉联结。这是本技术特别主张的一种摆臂与转轴的联结结构。因为这种结构装拆方便,可以方便地将摆臂连同导布辊、扩幅辊和下导布辊,与转轴实行安装和拆卸。当然,本技术并不排除其它诸如焊接等联结方式。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技术所具有的结构合理,稳定可靠,安装维修方便,染色质量好等特点和功效,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左侧D0为收卷辊的工作状态侧向示意图;图中所示19、20为染液下左、右导布辊;图2是如同图1所示的右侧D1为收卷辊的工作状态侧向示意图,图中所示19、20为染液下左右导布辊;图3是如同图1所示的本技术轴向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视图;图5是图3的C向视图(局部);图6是图3拆除导布辊、扩幅辊和下导布辊后位于摆臂部位的局部示图;图7是图3的B-B向视图;图8是图7的D-D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电线、气/液管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事实上,通过解读附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带液单摆臂装置,具有导布辊(1),左、右扩幅辊(2、3),左、右摆臂(4、5)和包括可与机架(13)固定联结的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6-1)以及分别与受控可间歇旋转一定角度的电机(6-1)和计算机电连接的驱动器(6-2)在内的摆臂角位移电控总成(6),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下左、右导布辊(8、9);左右摆臂(4、5)呈土字形结构;导布辊(1)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摆臂(4、5)的直臂(4-1)联结且可自由转动;下左、右导布辊(8、9)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摆臂(4、5)的下部横臂(4-3、4-4)联结且可自由转动;左、右扩幅辊(2、3)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辊;左、右扩幅橄榄辊(2、3)的两端分别与左、右摆臂(4、5)中间横臂(4-5、4-6)固定联结;左、右摆臂(4、5)相对称地分别与转轴(10)固定联结;转轴(10)的两端分别与轴座(12)动连接,轴座(12)可与机架(13)固定联结;转轴(10)的一端与所说电机(6-1)轴联结;可定置在机架(13)上的传感器(6-3)与定置在转轴(10)上的感应件(6-4)相对应布置,传感器(6-3)可与电控总成(6)的计算机电连接实行原点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东陈立秋方世慧李家珍
申请(专利权)人:李家珍马晓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