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5606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属于材料检测领域,包括在试模中放置加工成一定尺寸的再生骨料,在其侧表面利用导电硅胶粘贴一定数目的金属针状电极且间距相同,随后浇筑砂浆振捣密实,在砂浆中部插入数目和间距与上述相同的金属针状电极。养护完成后,逐次分别测试再生骨料周围及砂浆中部相邻的两根电极间的电阻,均取其平均值。随后采用上述砂浆成型试块,检测其输运系数,最终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的输运系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检测砂浆与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的输运性质,测试原理简单,结果可靠。

A test method for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esting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aterial testing, including placing recycled aggregate processed to a certain size in a test mold, pasting a certain number of metal needle-like electrodes on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with the same spacing by conductive silica gel, and then pouring the mortar to vibrate and compact. Insert the same metal needle electrode in the middle part of mortar with the same number and spacing. After curing, the resistances between the two electrodes around the recycled aggregate and the adjacent electrodes in the middle of the mortar were measured successively, and their average values were taken. Subsequently, the above-mentioned mortar blocks were used to test their transport coefficients, and finally the transport coefficients of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recycled aggregate were calculated by formula.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for testing the transport property of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mortar and recycled aggregate, and the testing principle is simple and the result is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属于材料检测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旧结构的拆除和新结构的兴建并行。一方面,旧结构的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包括大量的混凝土废弃物,其堆积和处置需占用大量空间,且易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新结构的兴建需要大量的砂石骨料,由于其用量很大,不少地区出现了砂石骨料供应不足的情形。所以,对混凝土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具有显而易见的迫切需求。但是再生骨料不仅棱角多,而且通常情况下表面都会有残余的旧砂浆覆盖,导致新砂浆与再生骨料的界面过渡区较为薄弱,孔隙较多,有利于外界氯离子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通过扩散、渗透等方式输运进结构内部造成耐久性下降,因此对于砂浆和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的研究十分重要。此外,现有的输运性质测试方法中,NEL方法为清华大学路新瀛教授提出的一种快速评定混凝土抗渗性的方法,详见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97120246.X,被采纳为我国行业标准JC/T1086;RCM方法为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为欧洲标准采用,标准号码为NTBUILD492,也被我国吸收为国家标准GB/T50082和一些行业标准,如JTG/TB07-01-2006;ASTMC1202即常用的电通量法,是美国国家标准,也被吸收为我国国家标准GB/T50082和我国行业标准JTJ275。这些方法均是适用于整个混凝土试块的输运性质测试方法。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对于砂浆和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的检测,大多采用X射线衍射及SEM扫描电镜等进行定性分析,尚未发现砂浆和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的输运性质定量分析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通过对分别对金属针状电极的电阻和纯砂浆试块的输运系数进行测量,分析所检测到的数据,对界面过渡区输运系数进行定量计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再生骨料加工成长方体,贴边置于立方体试模中;步骤二:在再生骨料的侧表面用导电硅胶粘结4-8根具有等间距的金属针状电极;其中,金属针状电极垂直于再生骨料的顶面,其外露部分能与测试夹具牢固连接;步骤三:将成型水胶比为0.35-0.45,胶砂比为0.5-0.8的砂浆,浇注在试模剩余的空间当中,并振捣密实;步骤四:在砂浆的顶面,沿其中心线同样插入金属针状电极,金属针状电极的数量、间距和插入的深度均与再生骨料上的金属针状电极相同;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试块置于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28天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逐次测试再生骨料、砂浆顶面上相邻两根金属针状电极的电阻,取其平均值分别为R1、R2;步骤六:再以步骤五形成的砂浆成型试块,按照现行输运性质测试方法,测量砂浆成型试块的输运系数D1,并通过如下所示的公式计算界面过渡区的输运系数:进一步地,现行输运性质测试方法为NEL法、RCM法、ASTMC1202方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将再生骨料加工成边长a=5-10cm,厚度b=a/2,高度为(a+0.1)cm的长方体,贴边置于边长为(a+0.1)cm的立方体试模中。进一步地,步骤二中,金属针状电极的直径为0.1-0.5mm,长为20-40mm,中心间距5-10m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该方法可对砂浆-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进行定量检测。2.该方法测试操作简便,设备要求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再生骨料砂浆试块的金属针状电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再生骨料1加工成边长a=5-10cm,厚度b=a/2,高度为(a+0.1)cm的长方体,贴边置于边长为(a+0.1)cm的立方体试模中;步骤二:在再生骨料1的侧表面用导电硅胶粘结4-8根具有等间距的金属针状电极2,金属针状电极2的直径为0.1-0.5mm,长为20-40mm,中心间距5-10mm。其中,金属针状电极2垂直于再生骨料(1)的顶面,其外露部分能与测试夹具牢固连接;步骤三:将成型水胶比为0.35-0.45,胶砂比为0.5-0.8的砂浆,浇注在试模剩余的空间当中,并振捣密实;步骤四:在砂浆的顶面,沿其中心线同样插入金属针状电极2,金属针状电极2的数量、间距和插入的深度均与再生骨料上的金属针状电极2相同;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试块置于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28天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逐次测试再生骨料、砂浆顶面上相邻两根金属针状电极2的电阻,取其平均值分别为R1、R2;步骤六:再以步骤五形成的砂浆成型试块,按照现行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如NEL法、RCM法、ASTMC1202方法等(其为现有技术),测量砂浆成型试块的输运系数D1,并通过如下所示的公式(1)计算界面过渡区的输运系数: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列举,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变通亦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总之,上述实施例仅为列举,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再生骨料(1)加工成长方体,贴边置于立方体试模中;步骤二:在再生骨料(1)的侧表面用导电硅胶粘结4‑8根具有等间距的金属针状电极(2);其中,金属针状电极(2)垂直于再生骨料(1)的顶面,其外露部分能与测试夹具牢固连接;步骤三:将成型水胶比为0.35‑0.45,胶砂比为0.5‑0.8的砂浆,浇注在试模剩余的空间当中,并振捣密实;步骤四:在砂浆的顶面,沿其中心线同样插入金属针状电极(2),金属针状电极(2)的数量、间距和插入的深度均与再生骨料上的金属针状电极(2)相同;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试块置于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28天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逐次测试再生骨料、砂浆顶面上相邻两根金属针状电极(2)的电阻,取其平均值分别为R1、R2;步骤六:再以步骤五形成的砂浆成型试块,按照现行输运性质测试方法,测量砂浆成型试块的输运系数D1,并通过如下所示的公式(1)计算界面过渡区的输运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输运性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再生骨料(1)加工成长方体,贴边置于立方体试模中;步骤二:在再生骨料(1)的侧表面用导电硅胶粘结4-8根具有等间距的金属针状电极(2);其中,金属针状电极(2)垂直于再生骨料(1)的顶面,其外露部分能与测试夹具牢固连接;步骤三:将成型水胶比为0.35-0.45,胶砂比为0.5-0.8的砂浆,浇注在试模剩余的空间当中,并振捣密实;步骤四:在砂浆的顶面,沿其中心线同样插入金属针状电极(2),金属针状电极(2)的数量、间距和插入的深度均与再生骨料上的金属针状电极(2)相同;步骤五:将步骤四形成的试块置于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28天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逐次测试再生骨料、砂浆顶面上相邻两根金属针状电极(2)的电阻,取其平均值分别为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朋戴鹏梁甜甜孙少明刘昶宏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