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36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外墙、夹设于两个所述外墙之间的第一连接件和箱型柱、与所述箱型柱连接的内隔墙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外墙共同围成一收容所述箱型柱的收容空间,所述箱型柱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一端伸出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覆盖所述箱型柱伸出所述收容空间的拐角且分别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隔墙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可靠并且在地震及温度作用下墙板不致受损。

Integral structure of internal partition wall and external wall assembly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gral structure for assembling and connecting an internal partition wall and an external wall, comprising two external walls spaced,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box-shaped column clamped between the two external walls, an internal partition wall connected with the box-shaped column and a second connector,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two external walls are jointly enclosed in a row. The box column is partially accommodated i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extends out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t one end. The second connector covers the corner of the box column which extends out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and the inner partition wall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liable connection and no damage to the wall panel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and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目前装配式结构的外墙与主体结构主要采用螺栓连接,其与主体结构钢柱钢梁之间的连接整体性较差,尤其是在地震力作用下,结构变形加剧,导致外墙板随结构左右晃动、内隔墙受到挤压,外墙则有脱落掉下的危险,而内隔墙板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挤压破坏,预制装配式结构在地震地区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整体性好且具有抗震功能的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外墙、夹设于两个所述外墙之间的第一连接件和箱型柱、与所述箱型柱连接的内隔墙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外墙共同围成一收容所述箱型柱的收容空间,所述箱型柱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一端伸出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覆盖所述箱型柱伸出所述收容空间的拐角且分别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隔墙连接。优选的,所述箱型柱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箱型柱包括与所述外墙抵接的抵接部及连接两所述抵接部的两连接部,两所述抵接部抵接两所述外墙并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墙,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的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内隔墙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两所述抵接部的两连接处。优选的,所述外墙包括靠近所述内隔墙一侧的内侧ALC板、远离所述内隔墙一侧的外侧ALC板及夹设于所述内侧ALC板和外侧ALC板之间的保温层。优选的,所述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外墙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矩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外墙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处。优选的,所述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还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隔墙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均呈L型。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两两设于两所述外墙与两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处两端,所述第三连接板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两两设于所述内隔墙与两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处两端。优选的,所述箱型柱为钢制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有益效果在于:外墙与箱型柱之间连接可靠并且容易实施,内隔墙与箱型柱间连接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保证结构在地震及温度作用下墙板不致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的一种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的另一种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100,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外墙10、夹设于所述两个外墙10之间的第一连接件20和箱型柱30、与所述箱型柱30连接的内隔墙40、用于连接所述外墙10与所述内隔墙40的第二连接件50、一端与所述外墙1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板60、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墙10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第二连接板70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内隔墙40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第三连接板80。所述第一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0配合将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外墙10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50、所述第二连接板70及所述第三连接板80配合将所述内隔墙40和所述外墙10连接固定。所述外墙10包括内侧ALC板11、外侧ALC板13及保温层15,所述内侧ALC板位于靠近所述内隔墙30一侧,所述外侧ALC板位于远离所述内隔墙30一侧,所述保温层15夹设于所述内侧ALC板11和所述外侧ALC板之间。通过此种设计使得所述外墙10具有良好的隔音性及良好的隔热性,使得在温度的作用下所述外墙10不易受损。所述第一连接件20为一字型连接件,为矩形结构,夹设于两个所述外墙10之间且两端与两个所述外墙10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0和两个所述外墙10共同围成一收容所述箱型柱30的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0的外表面与两个所述外墙10的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箱型柱30为长方体型钢制结构,且所述箱型柱30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即所述箱型柱30的一端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具体的,所述箱型柱30包括与所述外墙10抵接的两抵接部31及连接两所述抵接部31的两连接部33,两所述抵接部31抵接两所述外墙10并一端延伸出两所述外墙10。所述连接部33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抵接的第一连接部331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31相对设置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的第二连接部333。所述内隔墙4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33连接,且所述内隔墙4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33连接的面积小于的所述第二连接部333的面积,即所述内隔墙40与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33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50设于所述箱型柱30伸出所述收容空间部分。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5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50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33与两所述抵接部31的两连接处。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件50为L型连接件,即所述第二连接件50横截面为L形,由长方体结构弯折90度形成,并且与所述抵接部31延伸出所述外墙10部分及所述第一连接部331连接拐角部分相匹配,即所述第二连接件50完全覆盖所述抵接部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33裸露在外部的部分。所述第一连接板60设于所述外侧ALC板1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上,连接所述外墙1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所述第一连接板60为矩形板。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板60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60分别两两设于两所述外墙10的所述外侧ALC板1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连接处的两端。即靠近地表面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60,远离地表面位置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60。当然,其设置方式不限于此。所述第一连接板60设置个数可为更多,本技术并不对此作限定。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板6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0和所述外墙10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将所述外墙10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板70设于所述内侧ALC板1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0上,一端与所述内侧ALC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70为L型,由长方体结构弯折90度形成,即第二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外墙、夹设于两个所述外墙之间的第一连接件和箱型柱、与所述箱型柱连接的内隔墙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外墙共同围成一收容所述箱型柱的收容空间,所述箱型柱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一端伸出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覆盖所述箱型柱伸出所述收容空间的拐角且分别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隔墙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外墙、夹设于两个所述外墙之间的第一连接件和箱型柱、与所述箱型柱连接的内隔墙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外墙共同围成一收容所述箱型柱的收容空间,所述箱型柱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且一端伸出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二连接件覆盖所述箱型柱伸出所述收容空间的拐角且分别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隔墙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柱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箱型柱包括与所述外墙抵接的抵接部及连接两所述抵接部的两连接部,两所述抵接部抵接两所述外墙并一端延伸出所述外墙,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抵接的第一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内隔墙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两所述抵接部的两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隔墙与外墙装配连接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包括靠近所述内隔墙一侧的内侧ALC板、远离所述内隔墙一侧的外侧ALC板及夹设于所述内侧ALC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宾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雅鑫建筑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