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29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板,包括矩形的防眩板本体(1)和连接座(2),防眩板本体的边沿设置倒圆角,连接座固定在防眩板本体的底部,防眩板本体上自上而下开有多排导流孔(3),导流孔包括左右两列,并且左右两列的导流孔数量相等,防眩板本体的边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第一加强筋的厚度大于防眩板本体的厚度,并且第一加强筋的两侧分别凸出于防眩板本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在遇到大风天气时,气流可通过导流孔从防眩板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减小了本申请对风的阻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风对本申请的作用力也相应的减小,可避免在风大的天气下防眩板被风吹折。

Anti glar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glare board, which comprises a rectangular anti-glare board body (1) and a connecting seat (2), the edge of the anti-glare boar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hamfered corner, the connecting seat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nti-glare board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diversion holes (3) ar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of the anti-glare board body, and the diversion holes include left and right rows. The number of diversion holes is equal, and the edge of the anti-glare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reinforcing rib (4).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 reinforcing rib is grea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he anti-glare plate body,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reinforcing rib are protruding from the two sides of the anti-glare plate body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when the application meets the gale weather, the air flow can flow from one side of the anti-glare board to the other side through the orifice, thereby reducing the resistance to the wind in the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ion force and the reaction force, the action force of the wind on the application is also reduced accordingly, and the anti-glare board is avoided in the gale weather. The wind blow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眩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眩板,属于市政工程设备

技术介绍
夜晚或者光线较暗的白天行车,为提高视线,汽车司机会开启灯光,在车速较快时,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为避免光源照射对方来车司机产生眩光而发生安全事故,在路中央安装隔离带护栏,将道路双向行使的车道隔离开,当前高速公路上大都采用绿化带将两个方向的车道隔开,绿化带内的植物阻挡开两侧的灯光,而在一些桥梁、高架等路段上,不具有种植绿化植物的条件,就需要用到防眩板。现有的防眩板为一整体的板材,防眩板的底部直接固定在地面上或者安装在防眩板支撑架上,这一样的防眩板在大风天气下,对风的阻力较大,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风吹动防眩板的力也很大,如此防眩板较容易被风吹倒甚至折断,使用寿命由此被缩短很多,由此导致路政养护投入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眩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眩板在风吹时风阻较大容易被风吹折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板,包括矩形的防眩板本体和连接座,所述的防眩板本体的边沿设置倒圆角,所述的连接座固定在防眩板本体的底部,所述的防眩板本体上自上而下开有多排导流孔,所述的导流孔包括左右两列,并且左右两列的导流孔数量相等,所述的防眩板本体的边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的第一加强筋的厚度大于防眩板本体的厚度,并且第一加强筋的两侧分别凸出于防眩板本体的两侧。本申请中的防眩板在防眩板本体上开设导流孔,当有风吹响防眩板时,风可从导流孔内通过防眩板,防眩板对风的阻力减小,从而减小风吹动防眩板的压力,防止防眩板被风吹动而倾倒或者被风吹折,本申请中在防眩板本体的边沿处设置第一加强筋,增强防眩板本体的强度,防止防眩板由于受到风吹而折断,延长防眩板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眩板本体上设置有数量与导流孔相等的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包括矩形的倾斜板和两个三角状连接板,所述的倾斜板的顶部与防眩板本体固定并且倾斜板的底部朝着远离防眩板本体的方向倾斜,所述的两个连接板分别位于倾斜板的两侧,并且两个连接板的一边分别倾斜板的左端和右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的另一边分别与导流孔的左右两边固定连接,每一列的导流孔上的导流板交替设置在防眩板本体的两侧。本申请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在将导流孔遮住,使导流板一侧的灯光无法直接穿过导流孔直射到另一侧,进一步的增强防眩的效果,另一方面气流可顺利的通过导流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眩板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的第二加强件与第三加强筋形状相同并且关于防眩板本体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二加强筋包括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所述的纵向加强筋设置在两排导流孔之间,所述的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纵向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连接,所述的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将防眩板本体分成数量与导流孔数量相等的多个防眩板单元,每个防眩板单元上开有一个导流孔。本申请设置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进一步的增强防眩板本体的强度,防止防眩板受理发生折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纵向加强筋的宽度大于横向加强筋的宽度,并且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远离防眩板本体一侧的面与第一加强筋凸出于防眩板本体的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本申请中由于防眩板本体的高度远大于宽度,纵向方向上更容易由于受力而折损,因此纵向加强筋的宽度大于横向加强筋的宽度,在纵向方向上最大程度的增强防眩板本体的强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座水平设置,连接座上位于防眩板本体两侧的部位均开有用于固定防眩板本体的安装孔。本申请中连接座上开设安装孔,方便将本申请安装在地面或者防眩板支撑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眩板本体的两侧与连接座之间各设置有多个第四加强筋。本申请设置第四加强筋,增强防眩板本体与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在遇到大风天气时,气流可通过导流孔从防眩板的一侧流动到另一侧,减小了本申请对风的阻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风对本申请的作用力也相应的减小,可避免在风大的天气下防眩板被风吹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眩板本体;2、连接座;3、导流板;4、第一加强筋;5、倾斜板;6、连接板;7、纵向加强筋;8、横向加强筋;9、安装孔;10、第四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防眩板,包括矩形的防眩板本体1和连接座2,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顶部的水平边沿设置倒圆角,所述的连接座2固定在防眩板本体1的底部,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上自上而下开有多排导流孔3,所述的导流孔3包括左右两列,并且左右两列的导流孔3数量相等,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的边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的厚度大于防眩板本体1的厚度,并且第一加强筋4的两侧分别凸出于防眩板本体1的两侧。本申请中导流孔3设置为八排两列,共十六个导流孔3,本申请中第一加强筋4沿着防眩板本体1的左边沿、有边沿和上边沿设置。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上设置有数量与导流孔3相等的导流板,本申请中的所述的导流板包括矩形的倾斜板5和两个三角状的连接板6,所述的倾斜板5的顶部与防眩板本体1固定并且倾斜板5的底部朝着远离防眩板本体1的方向倾斜,所述的两个连接板6分别位于倾斜板5的两侧,并且两个连接板6的一边分别倾斜板5的左端和右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6的另一边分别与导流孔3的左右两边固定连接,同一个导流板的两个连接板6的下表面和倾斜板5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申请中左侧一列的导流孔3上的导流板设置为:自上而下第一、三、五、七个导流孔3上的导流板设置在防眩板本体1的后表面上,第二、四、六、八个导流孔3上的导流板设置在防眩板本体1的前表面上;右侧一列的导流孔3上的导流板设置方式为:自上而下第一、三、五、七个导流孔3上的导流板设置在防眩板本体1的前表面上,第二、四、六、八个导流孔3上的导流板设置在防眩板本体1的后表面上。本申请中的倾斜板5在防眩板本体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导流孔3的面积,即倾斜板5在防眩板本体1上的投影完全覆盖导流孔3,这样防眩板一侧的灯光就可以全部被挡住而不会通过导流孔3直射到防眩板的另一侧。为进一步的增强本申请中防眩板本体1的强度,本申请中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所述的第二加强筋与第三加强筋形状相同并且关于防眩板本体1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二加强筋包括纵向加强筋7和横向加强筋8,所述的纵向加强筋7设置在两排导流孔3之间,所述的横向加强筋8的两端分别与纵向加强筋7和第一加强筋4连接,所述的纵向加强筋7、横向加强筋8和第一加强筋4将防眩板本体1分成数量与导流孔3数量相等的多个防眩板单元,每个防眩板单元上开有一个导流孔3。本申请中每个导流孔3的四周均有加强筋强化其强度,整体上的强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由于本申请中防眩板本体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远大于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所以本申请将所述的纵向加强筋7的宽度设置为大于横向加强筋8的宽度,保持防眩板本体1在纵向方向上的强度,本申请中横向加强筋8和纵向加强筋7远离防眩板本体1一侧的面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防眩板本体(1)和连接座(2),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的边沿设置倒圆角,所述的连接座(2)固定在防眩板本体(1)的底部,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上自上而下开有多排导流孔(3),所述的导流孔(3)包括左右两列,并且左右两列的导流孔(3)数量相等,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的边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的厚度大于防眩板本体(1)的厚度,并且第一加强筋(4)的两侧分别凸出于防眩板本体(1)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防眩板本体(1)和连接座(2),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的边沿设置倒圆角,所述的连接座(2)固定在防眩板本体(1)的底部,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上自上而下开有多排导流孔(3),所述的导流孔(3)包括左右两列,并且左右两列的导流孔(3)数量相等,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的边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的厚度大于防眩板本体(1)的厚度,并且第一加强筋(4)的两侧分别凸出于防眩板本体(1)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板本体(1)上设置有数量与导流孔(3)相等的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包括矩形的倾斜板(5)和两个三角状的连接板(6),所述的倾斜板(5)的顶部与防眩板本体(1)固定并且倾斜板(5)的底部朝着远离防眩板本体(1)的方向倾斜,所述的两个连接板(6)分别位于倾斜板(5)的两侧,并且两个连接板(6)的一边分别与倾斜板(5)的左端和右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板(6)的另一边分别与导流孔(3)的左右两边固定连接,每一列的导流孔(3)上的导流板交替设置在防眩板本体(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城交通设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