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211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培养皿,包括皿底,皿底内设有培养区,培养区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培养区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使相邻区域相互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皿,可一次倒皿至所有区域,有效减少倒皿时间,且水平放置下各区域培养基相互平衡、凝固后的厚度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皿结构简单、实用,能够适应当前各种微生物培养。

Culture dis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etri dish, which comprises a Petri dish bottom, a culture area arranged in the Petri dish bottom, and a partition plate in the culture area, which divides the culture area into several regions and connects the adjacent regions; the Petri dish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pour the Petri dish to all regions at one time,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time of pouring the Petri dish, and placing it horizontally. The culture dish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practicability, and can adapt to various microbial cultures at pres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皿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皿
,具体涉及一种培养皿。
技术介绍
微生物学实验中很重要的工作往往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微生物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培养皿;传统的培养皿一般包括皿底和皿盖;皿盖略大于皿底,皿底内部用来盛放固体培养基,经表面接种并培养后可用于分离纯化一种微生物或扩大培养微生物;该培养皿内部没有划分区间,一次只能培养一种微生物,利用率很低。目前很多分区培养皿均在皿底内部增加隔板,起到分区的作用,但倒皿时需要分别倒入相应区域,增加倒皿时间,培养基厚度难以一致;如果各区域定量且等量加培养基,可保证各区域培养基厚度一致,但这样做也会增加倒皿时间;培养基厚度不一致容易造成微生物形态出现偏差,影响培养基内可溶性色素颜色。基于上述培养皿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培养皿,以解决现有培养皿倒皿时培养基厚度难以一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培养皿,包括皿底;皿底内设有培养区;培养区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培养区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使相邻区域相互连通。进一步地,皿底包括有皿底侧部和皿底底部;皿底侧部设置于皿底底部上,并形成培养区。进一步地,隔板呈悬空状结构设置于培养区内,以使培养区内相邻区域相互连通。进一步地,隔板和皿底底部之间为悬空结构,以使相邻区域相互连通。进一步地,隔板和皿底底部之间设有通孔或通槽,以使相邻区域相互连通。进一步地,隔板呈十字型结构设置于培养区内。进一步地,隔板的高度与皿底侧部的高度齐平;或,隔板的高度低于皿底侧部的高度1mm至3mm。进一步地,隔板固定设置于皿底侧部,以区别培养区,并形成悬空状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皿盖;皿盖可套设于皿底上;皿盖上设有分区线;分区线将皿盖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与培养区内的区域相对应。进一步地,皿盖上还设有区域号;每个区域号设置于分区内,用于区分不同分区。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培养皿,与现有培养皿比较,可一次倒皿至所有区域,有效减少倒皿时间,且水平放置下各区域培养基相互平衡、凝固后的厚度一致;本技术提供的培养皿结构简单、实用,能够适应当前各种微生物培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培养皿皿底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培养皿皿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皿底侧部;2、隔板;3、皿底底部;4、皿盖;5、分区线;6、区域号。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培养皿,包括皿底;皿底内设有培养区;培养区内设有隔板2;隔板2将培养区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使相邻区域相互连通;通过采用该隔板区分,并使得培养区内各个区域相互连通,这样在在倒皿时,培养基厚度可以保持一致。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皿底包括有皿底侧部3和皿底底部1;皿底侧部3设置于皿底底部1上,并形成培养区;具体为皿底侧部3环状设置于皿底底部1上,形成圆形皿底,这样便于区分。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板2呈悬空状结构设置于培养区内,以使培养区内相邻区域相互连通;具体地,隔板2固定设置于皿底侧部3,以区别各个培养区,并形成悬空状结构;进一步地,悬空隔板2的高度可与皿底侧部1高度齐平,可以防止各区域内的孢子飘入其他区域而造成污染;或,悬空隔板2的高度也可以略低于皿底侧部1高度,通气量可保证一致。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板2和皿底底部1之间为悬空结构,以使相邻区域相互连通;或,隔板和皿底底部之间设有通孔或通槽,以使相邻区域相互连通;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相邻区域底部连通,在倒皿时使得各个区域的培养基相互平衡。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隔板2呈十字型结构设置于培养区内,将培养区分为四个区域,并且十字型结构底部为悬空结构,使得四个区域相邻区域之间相互连通;这样,在倒皿时使得各个区域的培养基相互平衡。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皿盖4;皿盖4可套设于皿底上;皿盖4上设有分区线5;分区线5将皿盖4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与培养区内的区域相对应;皿盖4上还设有区域号6;每个区域号6设置于分区内,用于区分不同分区,分区数与皿底区域数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皿底内的各个区域与皿盖上的分区相一致,并且能通过区域号进行标记。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培养皿,与现有培养皿比较,可一次倒皿至所有区域,有效减少倒皿时间,且水平放置下各区域培养基相互平衡、凝固后的厚度一致;本技术提供的培养皿结构简单、实用,能够适应当前各种微生物培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底;所述皿底内设有培养区;所述培养区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培养区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使相邻所述区域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底;所述皿底内设有培养区;所述培养区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培养区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使相邻所述区域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底包括有皿底侧部和皿底底部;所述皿底侧部设置于所述皿底底部上,并形成所述培养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呈悬空状结构设置于所述培养区内,以使所述培养区内相邻所述区域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和所述皿底底部之间为悬空结构,以使相邻所述区域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和所述皿底底部之间设有通孔或通槽,以使相邻所述区域相互连通。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旺潘忠成李蒲民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