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512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它解决了现有防紫外线面料没有相应的制作方法,制作繁琐等技术问题。本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按紫外线吸收剂4~8份、光稳定剂3~7份、抗氧化剂1.5~3.5份、抗菌剂1~3份、分散剂0.5~0.8份和有机溶剂40~60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b、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菌剂、分散剂和有机溶剂一起加入到搅拌机中,制得浸轧液;c、将浸轧液倒入到浸轧机中,将面料进行浸轧,一浸一轧;d、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箱中;e、将热烘后的面料放入焙烘机中,制得防紫外线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作简便的优点。

Method for making ultraviolet proof fabric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ultraviolet resistant fabric.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anti-ultraviolet fabrics, such as no correspond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licated manufacturing, etc.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anti-ultraviolet fabric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f 4-8 parts of ultraviolet absorbent, 3-7 parts of light stabilizer, 1.5-3.5 parts of antioxidant, 1-3 parts of antimicrobial agent, 0.5-0.8 parts of dispersant and 40-60 parts of organic solvent, the raw materials needed are weighed; b, ultraviolet absorbent, light stabilizer, antioxidant Chemicals, antimicrobials, dispersants and organic solvents are added to the mixer to produce a dipping solution. C. The dipping solution is poured into the dipping mill, and the fabric is dipped and rolled. D. The dipped fabric is put into the oven. E. The hot-baked fabric is put into the baking machine to produce anti-ultraviolet fabric.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不仅使纺织品褪色和脆化,也可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防紫外线面料是一种人体避免过量紫外线的辐射的保护材料。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申请号:201410447840.2;公开号:CN104228173A】。这种防紫外线面料,它包括基布层和面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与所述面料层之间设有防紫外线层,所述防紫外线层为银胶涂层,所述银胶涂层粘合在所述基布层和所述面料层之间。该专利中公开的防紫外线面料虽然能够有效的阻止紫外线的穿透,但是,该防紫外线面料没有相应的制作方法,制作繁琐,因此,设计出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具有制作简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按紫外线吸收剂4~8份、光稳定剂3~7份、抗氧化剂1.5~3.5份、抗菌剂1~3份、分散剂0.5~0.8份和有机溶剂40~60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b、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菌剂、分散剂和有机溶剂一起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为12~24min,搅拌速度为260~320rpm,制得浸轧液;c、将浸轧液倒入到浸轧机中,将面料进行浸轧,一浸一轧,压力为2.3~2.8kg/cm2,轧余率为60~66%;d、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箱中,热烘温度为80~90℃,热烘时间为10~20min;e、将热烘后的面料放入焙烘机中,焙烘温度为120~135℃,焙烘时间为3~9min,制得防紫外线面料。所述分散剂为钛酸酯类分散剂。所述抗菌剂为银离子抗菌剂。所述有机溶剂为丁基卡必醇。所述面料为棉布或麻布。所述浸轧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浸轧箱,浸轧箱一端具有输入口,浸轧箱另一端具有输出口,浸轧箱内依次设置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第一滚筒和第三滚筒位于同一高度,第二滚筒位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下方,第一滚筒套接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分别卡接在浸轧箱内壁的正面与背面,第二滚筒套接在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两端均套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分别卡接在浸轧箱内壁的正面与背面,第三滚筒套接在第三转轴上,第三转轴的两端均套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分别卡接在浸轧箱内壁的正面与背面,底座上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靠近输出口,支撑板上水平设置有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位于从动辊的正下方,且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具有供面料通过的间隙,主动辊端部还与一能使其转动的驱动结构相连。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通过支撑腿与浸轧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浸轧箱的下表面卡接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内套接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上端与搅拌叶相连接,且搅拌叶位于浸轧箱内,第四转轴的下端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驱动电机固定在浸轧箱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主动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固定在主动辊端部,皮带套设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所述动力结构包括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动力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第四转轴的下端相连。所述浸轧箱的形状为矩形。所述支撑板的正面设置有电源,电源的正面设置有开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动力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包括导流罩、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振动电机和第二振动电机,导流罩竖直设置在浸轧箱内,且导流罩位于搅拌叶的正上方,导流罩的截面呈喇叭状,导流罩的小口端位于上部,导流罩的大口端位于下部,导流罩侧部具有若干导流孔,导流罩还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移动组件相连,第一摆杆的下端和搅拌叶的一端相铰接,第一摆杆的上端具有第一清理刷,且第一清理刷能与导流罩内壁相抵靠,第二摆杆的下端和搅拌叶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二摆杆的上端具有第二清理刷,且第二清理刷能与导流罩内壁相抵靠,第一摆杆的中部和第二摆杆的中部通过弹簧相连,第一振动电机固定在第一摆杆的中部,第二振动电机固定在第二摆杆的中部。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气缸和连接杆,气缸固定在浸轧箱上,气缸的活塞杆水平设置,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连接杆的一端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和导流罩相连。浸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浸轧液加入浸轧箱内,控制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主动辊端转动,在主动辊端和从动辊端的共同作用下,从而使面料可以移动;控制动力电机工作,动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搅拌叶转动对浸轧液进行搅拌;同时,控制气缸工作,气缸的活塞杆带动连接杆来回移动,连接杆带动导流罩来回移动,导流罩将搅拌叶处的浸轧液导流到浸轧箱各处;搅拌叶带动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转动,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与导流罩内壁始终接触,在第一清理刷和第二清理刷的作用下,将浸轧箱内的杂物进行收集,确保导流罩正常导流,最终使得浸轧箱内的浸轧液不会沉淀,浸轧效果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具有该优点:通过搅拌、浸轧、热烘和焙烘等步骤,就可实现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制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浸轧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浸轧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四轴承;3、动力电机;4、搅拌叶;5、第四转轴;6、支撑板;7、开关;8、电源;9、浸轧箱;9a、输入口;9b、输出口;10、主动辊;11、从动辊;12、第三滚筒;13、第三转轴;14、第三轴承;15、第一转轴;16、第一滚筒;17、第一轴承;18、第二轴承;19、第二转轴;20、第二滚筒;21、支撑腿;22、驱动电机;23、主动轮;24、皮带;25、从动轮;26、气缸;27、连接杆;28、第一清理刷;29、第一振动电机;30、第一摆杆;31、弹簧;32、第二摆杆;33、第二振动电机;34、第二清理刷;35、导流罩;35a、导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按紫外线吸收剂4~8份、光稳定剂3~7份、抗氧化剂1.5~3.5份、抗菌剂1~3份、分散剂0.5~0.8份和有机溶剂40~60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在本实施例中,按紫外线吸收剂6份、光稳定剂4份、抗氧化剂2.8份、抗菌剂1份、分散剂0.6份和有机溶剂50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助剂;b、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菌剂、分散剂和有机溶剂一起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为12~24min,搅拌速度为260~320rpm,制得浸轧液;在本实施例中,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菌剂、分散剂和有机溶剂一起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为17min,搅拌速度为280rpm,制得浸轧液;c、将浸轧液倒入到浸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按紫外线吸收剂4~8份、光稳定剂3~7份、抗氧化剂1.5~3.5份、抗菌剂1~3份、分散剂0.5~0.8份和有机溶剂40~60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b、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菌剂、分散剂和有机溶剂一起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为12~24min,搅拌速度为260~320rpm,制得浸轧液;c、将浸轧液倒入到浸轧机中,将面料进行浸轧,一浸一轧,压力为2.3~2.8kg/cm2,轧余率为60~66%;d、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箱中,热烘温度为80~90℃,热烘时间为10~20min;e、将热烘后的面料放入焙烘机中,焙烘温度为120~135℃,焙烘时间为3~9min,制得防紫外线面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按紫外线吸收剂4~8份、光稳定剂3~7份、抗氧化剂1.5~3.5份、抗菌剂1~3份、分散剂0.5~0.8份和有机溶剂40~60份的重量份称取所需的原料;b、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抗菌剂、分散剂和有机溶剂一起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时间为12~24min,搅拌速度为260~320rpm,制得浸轧液;c、将浸轧液倒入到浸轧机中,将面料进行浸轧,一浸一轧,压力为2.3~2.8kg/cm2,轧余率为60~66%;d、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箱中,热烘温度为80~90℃,热烘时间为10~20min;e、将热烘后的面料放入焙烘机中,焙烘温度为120~135℃,焙烘时间为3~9min,制得防紫外线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钛酸酯类分散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为银离子抗菌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丁基卡必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为棉布或麻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紫外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轧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浸轧箱,浸轧箱一端具有输入口,浸轧箱另一端具有输出口,浸轧箱内依次设置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三滚筒,第一滚筒和第三滚筒位于同一高度,第二滚筒位于第一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迪万沃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