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90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钩针,可从钩针的钩部稳定地进行摘线,可形成外观没有不均且良好的刺绣。钩针(10)的针杆部(10a)的末端部为针杆部(10a)的厚度逐渐减小的薄壁杆部,在薄壁杆部的末端设置圆锥状突起部(12),在圆锥状突起部(12)上设置钩末端部(14)而形成钩部(13),钩部(13)的挂住并保持线的底部(11)形成为大致U字形,并设置从底部(11)到圆锥状突起部(12)和钩末端部(14)向钩末端部(14)的外侧端(14a)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在相良珠状刺绣法(链式线迹)中使用的钩针,详 细而言,涉及可令相良珠状刺绣法的从钩针的摘线稳定,并可令外观没 有不均的钩针。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钩针中,有装订用的装订器或编织机等中使用的钩针,图3 (a)、 (b)为装订用的装订器中使用的钩针,在针主体1的头部上,形 成圆锥状末端部2,在该圆锥状末端部2上,经由窄幅部3而U字形地 折返而伸出舌片部4,基于针主体1和舌片部4形成钩缝5,而形成挂住 线的钩部。该钩缝5的宽度与线的宽度大致相当,但为了保证线的流动 而将钩缝5设定为宽度稍大。桂在钩部上的线形成并保持为U形环,可 通过设置窄幅部3而令线的U形环的横宽变窄。U形环的横宽较大时, 抽出线时的摩擦较大,线有断掉的可能,但通过将U形环的横宽形成得 较窄,可减轻抽出时的摩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接着,参照图4 (a) ~ (c)说明相良珠状刺綉法中使用的现有的 钩针。这种钩针,在钩针主体6的末端部上形成钩部7,钩部7将针杆 部6a的末端形成为细幅杆部6b而设置圆锥状突起部8,在圆锥状突起 部8上设置折返的钩末端部9,形成挂住线的钩缝6c。钩末端部9如图 4(c)所示,在钩部7的两侧部形成桂住线S的桂线槽6d, 6b,是细幅杆 部6b侧,9'是钩末端部侧。此外,在将钩针6从布料抽出时,为了令钩 针6的钩末端部9不会桂在布料上,需要将从针杆部6a的外侧端到钩末 端部9的钩缝6c侧侧端的宽度D形成为充分宽。在该宽度D窄的情况下, 钩缝6c的宽度大,但在将钩针6从布料上抽出时,钩末端部9可能桂在 布料上,发生布料的毛糙等,若宽度D大,钩缝6c以及挂线槽6d的宽 度变窄,存在摘线不稳定的问题。另外,在相良珠状刺綉法(链式线迹)中,有链线迹和环线迹,链 线迹如图6的工序(1) ~ (10)所示,是将前后的环链状地平面连接的 针迹。工序(1 ),将线S桂在钩针6的钩部7上而从布料C抽出,令钩 针6上升到上死点。接着,在工序(2) ~ (5)中,在令弯纱轮(^"《 -)1的旋转停止后,令弯纱轮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令钩针6 下降而通过布料S并插入弯纱轮1的针插入孔la中,在该下降过程中摘 下挂在钩部7上的线S,令钩针6下降。在工序(6) ~ (IO)的过程中, 通过弯纱轮1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在钩针6的针杆部上巻绕线S,并 令钩针6上升,由此,线S桂在钩针6的钩部7上,令钩针6在环内通 过直到上死点而形成环P,令弯纱轮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回到初期位 置,令布料C在箭头Y方向上移动,由此令线S挂在钩针6上通过环P 内,通过再次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可形成新的环而形成链线迹。环线迹,环一个一个单独地成为倒立的立体的针迹(毛巾针迹),在 图7的工序(1) ~ (10)中说明。工序(l)表示钩针6到达上死点, 在布料C上形成环P,并移动布料的状态。工序(2) ~ (5),钩针6从 上死点下降而插入布料C,插入到停止了的弯纱轮l的针插入孔la中, 在该钩针6下降的过程中,通过令弯纱轮1顺时针旋转而将线S巻绕在 钩针6的针杆部上。接着,如工序(6) ~ (10)所示, 一边令弯纱轮1 顺时针旋转一边令钩针6上升,由此在钩部7上桂住线S,通过令钩针6 通过布料C而上升到上死点,在布料C上形成环P。该过程中,弯纱轮l 停止旋转,逆时针旋转而回到初期位置,布料S向箭头Y方向移动而从 钩部7抽出环P,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而形成环线迹。专利文献l:特开昭63 - 162290号公报(说明书全文、全部附图) 如从图7中可知的那样,在环线迹时,若不在一定的时机从钩针的 钩部抽出线,则环的大小或环的倒立的角度产生不均,不能形成漂亮的 刺绣图案。因此,为了形成外观良好的刺绣,需要在一定的时机稳定地 从钩针的钩部进行摘线。此外,从钩部的摘线如图5 (a)所示,在将线 S挂在钩部7上而拉出并且令钩针6上升到上死点之后,令钩针6下降 的过程中进行。但是,如图5 (b)所示,以往,在钩针6从上死点稍微 下降的时刻线S松弛,有时钩针6的末端部插入到捻线S的捻缝(线Sa、 Sb)之间而钩针6贯通。特别是,在针迹的间隔窄的环线迹时,线S桂 在钩针9的末端部上的概率高,若产生这样的钩挂,则在线没有断的情 况下,有在布料上形成链线迹的针迹,刺绣外观差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针,可从钩 针的钩部稳定地进行摘线,可形成外观没有不均的刺绣。本专利技术是用于实现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钩针, 其特征在于,将钩针的针杆部的末端部形成为该针杆部的厚度逐渐减小 的薄壁杆部,在该薄壁杆部的末端设置圓锥状突起部,并且在该圓锥状 突起部上设置钩末端部而在上述针杆部的末端形成钩部,该钩部的挂住并保持线的底部形成为大致u字形,并设置从该底部到上述圆锥状突起 部和上述钩末端部向上述钩末端部的外侧端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此外,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钩针 中,上述倾斜面,向上述钩末端部的最末端部方向倾斜。此外,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 钩针中,上述倾斜面,为平面或者曲面。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在钩针中,将钩针的针杆部的末端部形成 为该针杆部的厚度逐渐减小的薄壁杆部,在该薄壁杆部的末端设置圆锥 状突起部,并且在该圆锥状突起部上设置钩末端部而在上述针杆部的末 端形成钩部,该钩部的挂住并保持线的底部形成为大致U字形,并设置 从该底部到上述圆锥状突起部和上述钩末端部向上述钩末端部的外侧端 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摘下桂在钩针的钩部上的线时,线沿倾斜面移动 而从针中心轴向偏向钩末端部的外侧端方向的位置拉出,圆锥状突起部的末端沿针中心轴下降,但线以避开沿该针中心轴的圆锥状突起部的末 端正下方的方式被拉出,即便钩针下降圆锥状突起部的末端也不会贯通 线,不会在布料上形成由于桂住线而导致的链,有可形成外观良好的刺 绣的优点。此外,在一定的时机从钩针的钩部拉出线,在布料上形成的 环的大小或环的倒立角度一定,有可形成外观漂亮的刺绣的优点。此外,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是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钩针,其 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向上述钩末端部的最末端部方向倾斜,所以,桂在 钩部上的线易向钩末端部的外侧端方向移动,具有从钩针的钩部的摘线 更加稳定的优点。此外,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钩针,其 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是平面或者曲面,所以桂在钩部上的线沿倾斜面 而向钩末端部的外侧端方向移动,并避开针中心轴线上而将线拉出,有 在钩针下降时防止钩针的末端挂在线上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 (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 (c)是其Z-Z箭头剖视图。图2 (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钩针拉出线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 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钩针稍微下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 (a)是现有的钩针的侧视图,(b)是其侧视图。图4 (a)是现有的其他的钩针的主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 该钩针的X-X箭头剖视图。图5 (a)是表示现有的钩针的线拉出状态的立体图,(b)是说明钩 针稍微下降而挂住线的说明图。图6是链线迹的说明图。图7是环线迹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 10钩针 10a 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钩针,其特征在于,将钩针的针杆部的末端部形成为该针杆部的厚度逐渐减小的薄壁杆部,在该薄壁杆部的末端设置圆锥状突起部,并且在该圆锥状突起部上设置钩末端部而在上述针杆部的末端形成钩部,该钩部的挂住并保持线的底部形成为大致U字形,并设置从该底部到上述圆锥状突起部和上述钩末端部向上述钩末端部的外侧端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俊彦关口睦
申请(专利权)人:风琴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