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74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胶管固定组件、三通接头固定肘夹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朝向所述三通接头固定肘夹运动以使位于所述三通接头两端的所述胶管连接至所述三通接头上的第一推杆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两个异形胶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保证胶管相位对应,避免装配中出现卷边的问题,同时在装配过程中有效避免杂质进入产品或导致泄露,保证胶管压入到三通接头的距离,提高装配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

Special shaped hose assembl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pecial-shaped rubber hose assembl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rubber hose fixing assembly arranged in sequence, a three-way joint fixing elbow clamp and a second rubber hose fixing assembly. The first rubber hose fixing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rubber hose fixing assembl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ubber hose fixing assembly and a second rubber hose fixing assembly for driving the first rubber hose fixing assembly. The assembly moves toward the fixing elbow clamp of the tee joint so that the hose at both ends of the tee join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ush rod assembly on the tee joint. The special-shaped rubber hose assembly equip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connection of two special-shaped rubber hoses and the three-way joint by simple operation, ensure the phase correspondence of the rubber hose, avoid the problem of edge curling in assembly, and effectively avoid impurities entering the product or causing leakage in the assembly process, ens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ubber hose and the three-way joint.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胶管组装设备
本技术属于机械自动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异形胶管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逐步走进家庭,且逐渐向小型化发展,从而导致发动机内部的空间越来越小,胶管在安装时也越来越复杂,往往需要胶管与胶管之间的组装,给生产厂增加了胶管总成的数量和工作。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厂家在实现异形胶管的组装时,往往仅靠手工进行装备或是用台钳夹紧后进行组装,由于在进行组装时,需要较大的插接力,导致异形胶管在组装过程中易发生相位的偏差,甚至还会造成胶管的损坏。且现有技术中通过设备在组装完胶管后还要在连接段上套接夹箍,其需要两步操作,存在组装过程相位易偏差、效率低,且增加了操作者工作强度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异形胶管组装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胶管固定组件、三通接头固定肘夹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朝向所述三通接头固定肘夹运动以使位于所述三通接头两端的所述胶管连接至所述三通接头上的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均分别包括连接至滑轨上的第一底板、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的胶管固定肘夹和用于支撑所述胶管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容置槽,所述胶管固定肘夹的压头上固定连接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挤压头,所述胶管位于容置槽内且夹持于挤压头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连接有胶管支撑件,以用于支撑胶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滑轨平行设置,且该直线与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三通接头固定肘夹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所在直线相平行。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推杆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肘夹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底板上。作为优选:两个所述第一推杆的端部相对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的三通接头固定肘夹的压头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开口内径相匹配的固定塞,所述三通接头连接至所述固定塞上。作为优选:所述异形胶管组装设备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夹紧并固定卡箍的第二推杆组件。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杆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肘夹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端部连接有卡箍接头夹持件,所述卡箍接头夹持件在第二推杆的驱动作用下夹紧所述卡箍接头以使所述卡箍套接于胶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段。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杆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滑轨垂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卡箍接头夹持件包括依此连接的第一夹杆、第一驱动组、第二驱动杆组和第二夹杆,所述第一驱动组与第二驱动组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在第二推杆的推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夹杆端部与所述第二夹杆的端部相向运动或反向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杆组件连接至第二底板上,且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连接有支架,所述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转动连接至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的端部均分别连接有夹持于卡箍接头上的夹片。所述第一夹杆与第一驱动组件之间形成有夹角A,所述第二夹杆与第二驱动组件之间形成有夹角B,所述夹角A与所述夹角B相对设置,且当下压第二肘夹的扳手时,驱动第二推杆伸出,推动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使第一驱动组与第二驱动组之间所形成的朝向卡箍的夹角增大,夹角A和夹角B的角度同时变小,此时第一夹杆的端部与第二夹杆的端部相向运动,使卡箍接头夹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均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驱动片,所述第一驱动组的两个驱动片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的两个驱动盘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夹杆连接至第一驱动组的两个驱动片之间的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二夹杆连接至第二驱动组的两个驱动片之间的第三连接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实现两个异形胶管与三通接头的连接,保证胶管相位对应,避免装配中出现卷边的问题,同时在装配过程中有效避免杂质进入产品或导致泄露,保证胶管压入到三通接头的距离,提高装配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2、本技术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一次性操作可实现胶管与三通接头的组装工序与卡箍连接工序,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卡箍大小头装反,大大节省了装配时间和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异形胶管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述异形胶管组装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胶管固定肘夹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三通接头肘夹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第二推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卡箍接头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第一胶管固定组件;2、三通接头固定肘夹;21、固定塞;3、第二胶管固定组件;4、第一推杆组件;41、第一肘夹;42、第一推杆;5、滑轨;6、第一底板;7、胶管固定肘夹;71、挤压头;8、限位块;81、容置槽;9、胶管支撑件;10、第二推杆组件;101、第二肘夹;102、第二推杆;103、卡箍接头夹持件;1031、第一夹杆;1032、第一驱动组;1033、第二驱动杆组;1034、第二夹杆;1035、第一连接轴;1036、夹片;1037、第二连接轴;1038、第三连接轴;11、第二底板;12、支架;13、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胶管固定组件1、三通接头固定肘夹2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3,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1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3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1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3朝向所述三通接头固定肘夹2运动以使位于所述三通接头两端的所述胶管连接至所述三通接头上的第一推杆组件4;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1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3均分别包括连接至滑轨5上的第一底板6、设置于第一底板6上的胶管固定肘夹7和用于支撑所述胶管的限位块8,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块8上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容置槽81,所述胶管固定肘夹7的压头上固定连接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挤压头,所述胶管位于容置槽81内且夹持于挤压头和限位块8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底板6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底板6上还连接有胶管支撑件9,以用于支撑胶管。其中所述滑轨5优选为两个,且平行设置。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推杆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胶管固定组件、三通接头固定肘夹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朝向所述三通接头固定肘夹运动以使位于三通接头两端的所述胶管连接至所述三通接头上的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均分别包括连接至滑轨上的第一底板、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的胶管固定肘夹和用于支撑所述胶管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容置槽,所述胶管固定肘夹的压头上固定连接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挤压头,所述胶管位于容置槽内且夹持于挤压头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胶管固定组件、三通接头固定肘夹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朝向所述三通接头固定肘夹运动以使位于三通接头两端的所述胶管连接至所述三通接头上的第一推杆组件;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均分别包括连接至滑轨上的第一底板、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的胶管固定肘夹和用于支撑所述胶管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容置槽,所述胶管固定肘夹的压头上固定连接有与胶管表面形状相契合的挤压头,所述胶管位于容置槽内且夹持于挤压头和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组件的运动轨迹为一条直线,且该直线与所述滑轨平行设置,且该直线与所述第一胶管固定组件、三通接头固定肘夹和第二胶管固定组件所在直线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推杆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肘夹和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底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推杆的端部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接头固定肘夹的压头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开口内径相匹配的固定塞,所述三通接头连接至所述固定塞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胶管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杨国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