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支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471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枕支架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第一斜顶块、第二斜顶块及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水平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动模,所述第一斜顶块及所述第二斜顶块倾斜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动模且下端均与下模板抵触;所述第一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外侧相匹配的第一外型面,以及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中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二外型面;所述第二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端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三外型面,所述第三顶块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内侧边缘相匹配的第四外型面,所述第四外型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型面相拼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头枕支架注塑模具能同时解决夹线裸露以及倒钩阻碍产品脱模的问题,使头枕支架脱模容易,美观大方。

Injection mold for headrest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ld for a headrest bracket, comprising a fixed mold, a movable mold, a first inclined top block, a second inclined top block and a third top block; the third top block is horizontally sliding through the movable mold, and the first inclined top block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top block are inclined and sliding to the movable mold and the lower end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lower mold. The first oblique top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uter surface matching the middle and outer sides of the frame of the headrest bracket and a second outer surface matching the middle and inner sides of the pillow bracket; the second oblique top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outer surface matching the inner side of the end of the pillow bracket, and the third outer surface matching the inner side of the pillow bracket. The end of the three top blocks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outer surface matching the middle inner edge of the frame of the headrest support, and the fourth outer surfa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er surface. The injection mold of the headrest bracke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simultaneous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bare thread clamping and the barb hindering the product from demoulding, so that the headrest bracket demoulding is easy and beauti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枕支架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尤其涉及一种头枕支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头枕支架200,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包括边框201及支柱202,边框201呈环形闭合结构,支柱202的上端连接于边框201的上边的中部,支柱202的下端向外延伸,再如图2所示,注塑这种头枕支架的传统注塑模具通常以支柱202的中线为分界线a,在分界线a的两侧各做一个行位301、302,注塑完成后,分界线a的两侧的行位301、302相互远离,从而实现对头枕支架200进行脱模。然而,由于两行位301、302之间的分界线a位于头枕支架2002的中线上,在注塑后会在这条分界线a上产生夹线,而头枕支架200的支柱202在使用时会裸露出来,因此,这条夹线就会严重影响头枕支架200的美观性。为了消除这条夹线或者将这条夹线隐藏起来,则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模具,但是,由于头枕支架200的边框201的中部外侧边缘201a、中部内侧201b及支柱202内侧端部202a均有倒钩,这些倒钩会阻碍产品脱模,因此,现有的模具均未能同时解决夹线裸露以及倒钩阻碍产品脱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解决夹线裸露以及倒钩阻碍产品脱模的问题,使头枕支架脱模容易,美观大方的头枕支架注塑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头枕支架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第一斜顶块、第二斜顶块及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水平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动模,所述第一斜顶块及所述第二斜顶块倾斜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动模且下端均与下模板抵触;所述第一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外侧相匹配的第一外型面,以及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中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二外型面;所述第二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端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三外型面,所述第三顶块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内侧边缘相匹配的第四外型面,所述第四外型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型面相拼接;所述定模的型面、动模的型面、第一斜顶块的第一外型面和第二外型面、第二斜顶块的第三外型面及第三顶块的第四外型面形成注塑所述头枕支架的型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斜顶块、第二斜顶块及第三顶块,并在所述第一斜顶块上设置第一外型面及第二外型面,在所述第二斜顶块上设置第三外型面,在所述第三顶块上设置第四外型面,由于第一斜顶块、第二斜顶块及第三顶块在脱模时均可移动并离开所述头枕支架,因此,通过设置三个行位便可以防止头枕支架上的倒钩阻碍产品脱模,从而使得模具能够顺利脱模,并且,由于这种结构没有在头枕支架的支柱上形成夹线,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头枕支架的美观性。较佳地,所述第一斜顶块的一侧设有导向肋,所述动模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设有与所述导向肋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肋与所述导向槽配合,可以使所述第一斜顶块在所述动模上滑动得更加稳定精确。较佳地,所述动模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斜顶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孔中。所述第二导向孔可以对所述第二斜顶块进行引导,从而使第二斜顶块在所述动模上滑动更加稳定。较佳地,所述头枕支架注塑模具还包括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驱动所述第三顶块离开所述第一斜顶块。设置所述驱动块驱动所述第三顶块,可以利用使所述第三顶块能随所述动模地动作而滑动,而进而可自动离开的头枕支架,达到脱模的目的。具体地,所述驱动块设有倾斜的驱动柱,所述第三顶块开设有斜孔,所述驱动柱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斜孔内。所述驱动柱与所述斜孔配合,可以使所述动模的竖直运动的动力驱动所述第三顶块的水平滑动,从而有效地驱动所述第三顶块脱离所述头枕支架。较佳地,所述第一斜顶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斜顶块的下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斜顶块的下端设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斜顶块的下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导向块与第一斜顶块滑动配合以及所述第二导向块与第二斜顶块滑动配合可以使第一斜顶块及第二斜顶块倾斜滑动时更顺畅,提高脱模时各部件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动模包括第一模体及第二模体,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对应的模腔位于所述第一模体上,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对应的模腔位于所述第二模体上,所述定模合模于所述第一模体及所述第二模体上。通过将所述定模合模于所述第一模体及所述第二模体上方,可以使整个头枕支架的支柱外侧都位于所述定模的型面内,从而避免产生夹线。具体地,所述第三顶块与所述动模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具有的弹性力可以使所述第三顶块自动滑出,从而使其脱离所述头枕支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头枕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头枕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头枕支架通过行位的方式脱模的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头枕支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头枕支架模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头枕支架模具的合模时的剖面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头枕支架模具的开模时的剖面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本技术头枕支架注塑模具100包括定模1、动模2、第一斜顶块3、第二斜顶块4及第三顶块5;所述动模2包括第一模体2a及第二模体2b,所述第三顶块5水平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模体2a,所述第一斜顶块3及所述第二斜顶块4倾斜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体2b且下端均与下模板101滑动抵触;所述第一斜顶块3的下侧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200的边框201的中部外侧边缘201a相匹配的第一外型面31,所述第一斜顶块3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200的支柱202的中部内侧201b相匹配的第二外型面32;所述第二斜顶块4的上端外侧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200的支柱202的端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三外型面41,所述第三顶块5的内端部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200的边框201的中部内侧边缘相匹配的第四外型面51,所述第四外型面51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型面31相拼接;所述定模1的型面1a、动模2的型面2c、第一斜顶块3的第一外型面31和第二外型面32、第二斜顶块4的第三外型面41及第三顶块5的第四外型面51形成注塑所述头枕支架200的型腔。所述头枕支架200的边框201对应的模腔位于所述第一模体2a上,所述头枕支架200的支柱202对应的模腔位于所述第二模体2b上,所述定模1合模于所述第一模体2a及所述第二模体2b上。通过将所述定模1合模于所述第一模体2a及所述第二模体2b上方,可以使整个头枕支架200的支柱202外侧都位于所述定模1的型面内,从而避免产生夹线。再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斜顶块3的一侧设有导向肋32,所述动模2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孔21,所述第一导向孔21内设有与所述导向肋32相配合的导向槽21a。所述导向肋32与所述导向槽21a配合,可以使所述第一斜顶块3在所述动模2上滑动得更加稳定精确。所述动模2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孔22,所述第二斜顶块4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孔22中。所述第二导向孔22可以对所述第二斜顶块4进行引导,从而使第二斜顶块4在所述动模2上滑动更加稳定。所述第一导向孔21与所述第二导向孔22相互呈靠近对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枕支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动模、第一斜顶块、第二斜顶块及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水平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动模,所述第一斜顶块及所述第二斜顶块倾斜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动模且下端均与下模板抵触;所述第一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外侧相匹配的第一外型面,以及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中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二外型面;所述第二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端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三外型面,所述第三顶块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内侧边缘相匹配的第四外型面,所述第四外型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型面相拼接;所述定模的型面、动模的型面、第一斜顶块的第一外型面和第二外型面、第二斜顶块的第三外型面及第三顶块的第四外型面形成注塑所述头枕支架的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枕支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动模、第一斜顶块、第二斜顶块及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水平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动模,所述第一斜顶块及所述第二斜顶块倾斜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动模且下端均与下模板抵触;所述第一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外侧相匹配的第一外型面,以及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中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二外型面;所述第二斜顶块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支柱的端部内侧相匹配的第三外型面,所述第三顶块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头枕支架的边框的中部内侧边缘相匹配的第四外型面,所述第四外型面并且与所述第一外型面相拼接;所述定模的型面、动模的型面、第一斜顶块的第一外型面和第二外型面、第二斜顶块的第三外型面及第三顶块的第四外型面形成注塑所述头枕支架的型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支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顶块的一侧设有导向肋,所述动模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内设有与所述导向肋相配合的导向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支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斜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顺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博一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