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废物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4264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8:02
一种垃圾填埋场废弃物处理方法,包括a)将无机氧化物晶粒、磷酸盐溶液及弃物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b)将第一混合物与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c)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形成一种流动性混合物;d)将流动性混合物均质化而后通过泵送到指定地点,及e)将泵送到指定点的流动性混合物凝固,其特征于,无机氧化物晶粒通过将无机氧化物送入等离子炉中焙烧而后冷却而形成,给所述等离子炉施加的温度从第一温度以每分钟10摄氏度增加,如此焙烧20分钟40分钟到达第二温度,而后以第二温度恒烧40分钟到120分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提高混合物的流动性,从而将顺畅地通过泵及管路将废弃物输送到车辆所不能到达的垃圾填埋场所后再固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场废物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废物处理方法,属于废物处理

技术介绍
由于每天都在产生相当多的不可再循环的废物,每年都必须花费相当多的费用去处理垃圾。但是对于危险的废弃物和辐射废弃物在被堆放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废弃物失去稳定性,导致渗漏;无害废弃物可以循环利用和/或生物降解。现有技术中,垃圾场所通常用来堆放非循环利用的和非生物降解的废弃物,但是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车辆可到达的用于堆积垃圾的场所越来越少。为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可将废物通过泵及管路输送到车辆所不能到达的垃圾填埋场技术,但是为上述方法是提供的氧化物粉末,混合物的流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氧化物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提高混合物的流动性,从而将顺畅地通过泵及管路将废弃物输送到车辆所不能到达的垃圾填埋场所后再固化。为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废弃物处理方法,包括:a)将无机氧化物晶粒、磷酸盐溶液及废弃物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b)将第一混合物与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c)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形成一种流动性混合物;d)将流动性混合物均质化而后通过泵送到指定地点,及e)将泵送到指定点的流动性混合物凝固,其特征于,无机氧化物晶粒通过将无机氧化物送入等离子炉中焙烧而后冷却而形成,给所述等离子炉施加的温度从第一温度以每分钟10摄氏度增加,如此焙烧20分钟40分钟到达第二温度,而后以第二温度恒烧40分钟到120分钟。优选地,等离子熔所述等离子炉至少包括容器、设置在容器内的多个等离子电极和一个公共电极,所述多个等离子电极和一个公共电极由ARC电源供电,控制系统根据等离子熔炉所预设的温度通过矩阵开关控制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等离子电极的每个电极的电接通或者断开ARC电源。优选地,ARC电源包括N个串联连接的电源单元。优选地,每个电源单元包括变压器、一个整流器D11、一个续流二极管、一个电子开关和一个驱动级,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经电容连接于发电机一个感应线圈;所述整流器的正极连接于变压器次级的线圈的第一端,整流器的负极连接到续流二极管的负极;续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电子开关的第一端,电子开关的第二端连接到变压器次级的的第二端,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到驱动级,由驱动级根据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控制电子开关的通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提高混合物的流动性,从而将顺畅地通过泵及管路将废弃物输送到车辆所不能到达的垃圾填埋场所后再固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填埋场废物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等离子焙烧炉的组成示间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电机的组成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ARC电源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所示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所用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一致的意义,除非在本申请文件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极端化的含义来解释。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填埋场废物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填埋场废物处理包括:a)将无机氧化物晶粒通过将无机氧化物送入等离子炉中焙烧而后冷却而形成,给所述等离子炉施加的温度从第一温度以每分钟10摄氏度增加,如此焙烧20分钟40分钟到达第二温度,而后以第二温度恒烧40分钟到120分钟。优选地,第一温度为1000摄氏度,第二温度为1280摄氏度,所述氧化物选自下列的一种或几种: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锆、氧化铁和氧化镁。氧化物的加热温度或加热时间依据氧化物原料性质而有差异。高纯氧化物焙烧时间约为1小时,而技术级纯度的氧化物加热时间约需要3个小时。对氧化物加热后,还要对氧化物冷却,冷却后的氧化物通常为成团的大块,这样的大块必须重新研磨到8-10微米。b)将该焙烧过氧化物与磷酸盐溶液及废弃物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其中,废弃物料的粒度小于200微米。磷酸盐溶液包括含阳离子部分的磷酸盐,阳离子部分选自钾、钠、钙、锆、铁、镁-铵以及其组合。氧化物:磷酸盐:废弃物重量比范围为1:3.4:1.45到1:3.4:6.6。当MgO被用作氧化物,KH2PO4用作磷酸盐的和灰份用作废弃物料时,特别合适的MgO:KH2PO4:灰份的重量比为1:3.4:1.45。c)将第一混合物与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添加剂、氧化物和磷酸盐的重量比为1.83:10.3:35-2.1:10.3:34。优选地,添加剂含有木素磺酸盐化合物。更加优选地添加剂还含有硼酸或柠檬酸,木素磺酸盐化合物是与硼酸的重量比在1:1-2:1之间。添加剂可以在混合步骤中的不同时机加入,比如,柠檬酸或硼酸添加剂能够在氧化物与磷酸盐溶液和废弃物料混合之前加入,或直接加入氧化物粉末中。吸水剂,如木素磺酸盐,能够在上述三种组分完全混合在一起之后加入。d)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形成一种流动性混合物,混合时间约为20到60分钟。e)将流动性混合物均质化而后通过泵送到指定地点,均匀的流动性混合物的粘度在200毫帕斯卡秒到1000毫帕斯卡秒之间。f)将泵送到指定点的活性混合物凝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垃圾填埋场废物可泵送的产品中每种组分的具体比例如下:MgO晶粒(12重量%),KH2PO4(40重量%),飞灰(17重量%),硼酸(1重量%),木素磺酸盐(1重量%)和水(29重量%)。下表1是该配方中所测的废物桨料的凝固时间和最终产品的压力表1本专利技术可处理的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灰尘、锯末、粘土、土壤、红泥、金属工业中的粉末、炉渣和及其组合。对废物进行分级、研磨或其他预处理可以是必要的。废弃物料的粒度范围在10-200微米之间。图2说明本专利技术等离子炉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炉100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容器101,所述容器具有接收物料的空腔,所述容器的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进料装置,由进料装置供料,所述进料装置的排料口和容器101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可伸缩的隔离门116,需要进料时,控制系统使电机工作以驱动隔离门116打开,如果不需要进料时,控制系统使电机工作以驱动隔离门116关闭进料口。进料装置包括以倾斜角度设置的进料室。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110、与安装平面呈0度到15度的圆筒形进料室和设置在进料室内并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填埋场废弃物处理方法,包括:a)将无机氧化物晶粒、磷酸盐溶液及废弃物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b)将第一混合物与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c)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形成一种流动性混合物;d)将流动性混合物均质化而后通过泵送到指定地点,及e)将泵送到指定点的流动性混合物凝固,其特征于,无机氧化物晶粒通过将无机氧化物送入等离子炉中焙烧而后冷却而形成,给所述等离子炉施加的温度从第一温度以每分钟10摄氏度增加,如此焙烧20分钟40分钟到达第二温度,而后以第二温度恒烧40分钟到12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埋场废弃物处理方法,包括:a)将无机氧化物晶粒、磷酸盐溶液及废弃物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b)将第一混合物与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c)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形成一种流动性混合物;d)将流动性混合物均质化而后通过泵送到指定地点,及e)将泵送到指定点的流动性混合物凝固,其特征于,无机氧化物晶粒通过将无机氧化物送入等离子炉中焙烧而后冷却而形成,给所述等离子炉施加的温度从第一温度以每分钟10摄氏度增加,如此焙烧20分钟40分钟到达第二温度,而后以第二温度恒烧40分钟到120分钟。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等离子熔所述等离子炉至少包括容器、设置在容器内的多个等离子电极和一个公共电极,所述多个等离子电极和一个公共电极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新朱鹏程齐峰马永华刘涛王硕舒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慧能江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