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766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5:49
一种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包括培育盆、两组支撑架、主轴和底座,底座上装有滚轮,每组支撑架均包括第一、二支杆,第一、二支杆顶部连接、底部分开,呈倒立的V形结构,主轴的端部铰接在第一、二支杆顶部,各主轴的两端均装有三角盘,两个三角盘之间装有转轴,各转轴上装有托架,托架正下方装有接水槽,托架上开有供培育盆卡入的卡孔,培育盆内的土壤中埋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培育盆由左半盆体与右半盆体组成,左半盆体上铰接有透明盖,透明盖与右半盆体扣合连接,透明盖内腔顶面上装有若干喷头,喷头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相通,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内腔连接相通,控制器和水箱均装在托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方便、占用面积小、投入和管理成本低。

Indoor simple Feng Dan seedling cultiv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mple indoor seedling cultivator for Fengdan, which comprises a cultivating basin, two groups of support frames, a main shaft and a base, each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roller. Each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second support rods, and the top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rod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bottom part is open, and the structure is inverted V-shaped. Both ends are equipped with triangular plates, two triangular plates are equipp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each shaft is equipped with a bracket, bracket is equipped with a water tank, bracket for cultivation pot jammed in the hole, cultivation pot soil embedded in the soil moisture sensor, cultivation pot is composed of left half pot and right half pot, left half pot hinged on the body. Transparent cover, transparent cover and the right half of the basin buckle connection, transparent cover on the top of the cavity is equipped with a number of sprinklers, sprinkler and pump outlet connection, pump inlet and tank cavity connection, controller and tank are installed on the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movement, small occupying area, low input and management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
本技术涉及凤丹种苗栽培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
技术介绍
凤丹,又名铜陵牡丹、铜陵凤丹,属江南品种群,其根皮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色,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中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随着人们对凤丹需要量的加大,其种植量也在不断增多,在凤丹种植中,大多采用先培育凤丹种苗,然后再将培育好的凤丹种苗移植的方法进行栽种。目前,一般采用种植棚来对凤丹进行培育,但是,由于种植棚占地面积大、投入成本高、耗费人力多,对于小型种植户来说,不是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方便、占用面积小、投入和管理成本低的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包括培育盆、两组支撑架、位于两组支撑架之间的主轴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底部的底座,底座底部装有滚轮,每组支撑架均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二支杆顶部连接、底部分开,呈倒立的V形结构,所述主轴的端部铰接在第一、二支杆顶部,主轴的左、右两端均装有三角盘,两个三角盘的边角处之间装有转轴,各转轴上均装有托架,托架的正下方装有接水槽,所述托架上开设有若干供培育盆卡入的卡孔,所述培育盆内的土壤中埋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培育盆由左半盆体与右半盆体组成,左半盆体与右半盆体相贴合的面上设有密封垫,左半盆体与右半盆体通过卡箍连接,左半盆体上铰接有透明盖,透明盖与右半盆体扣合连接,透明盖内腔顶面上装有若干喷头,所述喷头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相通,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内腔连接相通,水泵装在水箱内,所述水泵和土壤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水箱均装在托架上。本技术所述的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顶部铰接,第一支杆底部与底座一端铰接,底座另一端顶面上开设有供第二支杆底部插入的定位槽。本技术所述的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其中,所述底座上装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插在定位槽侧壁和第二支杆底部开设的通孔内。本技术所述的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其中,所述水箱内装有水位感应器,所述透明盖顶部装有报警器和爆闪灯,所述水位感应器、报警器和爆闪灯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种植棚占地面积大、投入成本高、耗费人力多不同,本技术包括培育盆、两组支撑架、位于两组支撑架之间的主轴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底部的底座,整体结构相对非常简单;将凤丹种子埋入培育盆中即可在室内对凤丹进行培育,借助滚轮可在室内对其进行移动;在凤丹发芽和成长的过程中,土壤湿度传感器会实时地检测盆内土壤的干湿度,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操纵水泵,以适时对盆内土壤进行浇水,从而确保凤丹种子始终在适宜干湿度的土壤内发芽和成长;当育苗结束后,对其进行移植时,只需将培育盆从卡孔内取出,然后拆掉卡箍,将左、右半盆体分开即可将种苗和盆内土壤一起取出,避免了对其根系的破坏,这在保证种苗成活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由此可见,本技术可根据需求进行位置移动,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在不使用本技术时,可将其并排紧贴存放,从而大大减小了占用面积;正因本技术可在室内对凤丹进行培育,因此,省去建设专用种植棚及多人管理的相关费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包括培育盆5、两组支撑架19、位于两组支撑架19之间的主轴13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19底部的底座20。底座20底部装有滚轮21,该滚轮21采用万向轮,可便于推移;每组支撑架19均包括第一支杆191和第二支杆192,第一、二支杆顶部连接、底部分开,呈倒立的V形结构,从而使支撑架更稳固;主轴13的端部铰接在第一、二支杆顶部,主轴13的左、右两端均装有三角盘3,两个三角盘3的边角处之间装有转轴4,各转轴4上均装有托架12,托架12的正下方装有接水槽18,用于接取从培育盆5底部滴落的水滴;托架12上开设有若干供培育盆5卡入的卡孔121,培育盆5内的土壤中埋有土壤湿度传感器11;培育盆5由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组成,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相贴合的面上设有密封垫50,以避免水份从盆体侧壁流出,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通过卡箍6连接,方便两者分离与拼合;左半盆体51上铰接有透明盖9,透明盖9与右半盆体52扣合连接,透明盖9内腔顶面上装有若干喷头7,喷头7与水泵17的出水口连接相通,水泵17的进水口与水箱15内腔连接相通,水泵17装在水箱15内,水泵17和土壤湿度传感器11均与控制器16电连接,控制器16和水箱15均装在托架12上。第一支杆191与第二支杆192顶部铰接,第一支杆191底部与底座20一端铰接,底座20另一端顶面上开设有供第二支杆192底部插入的定位槽201,这种结构可在不使用本技术时,将其进行折叠,从而进一步减小占用空间。底座20上装有锁紧螺钉22,锁紧螺钉22插在定位槽201侧壁和第二支杆192底部开设的通孔内,锁紧螺钉22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二支杆192底部意外从定位槽201内脱出,起到保险作用。水箱15内装有水位感应器14,透明盖9顶部装有报警器8和爆闪灯10,水位感应器14、报警器8和爆闪灯10均与控制器16电连接。当水位感应器14检测到水箱15内的水位过低时,会向控制器16发出信号,随后,控制器16驱动报警器8和爆闪灯10进行报警,以提醒工人进行补水。本技术包括培育盆5、两组支撑架19、位于两组支撑架19之间的主轴13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19底部的底座20,零部件之少使得本技术整体结构相对非常简单;将凤丹种子埋入培育盆5中即可在室内对凤丹进行培育,借助滚轮21可在室内对其进行移动;在凤丹发芽和成长的过程中,土壤湿度传感器11会实时地检测盆内土壤的干湿度,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6,由控制器16操纵水泵17,以借助喷头7适时对盆内土壤进行浇水,从而确保凤丹种子始终在适宜干湿度的土壤内发芽和成长;当育苗结束后,对其进行移植时,只需将培育盆5从卡孔121内取出,然后拆掉卡箍6,将左、右半盆体51、52分开即可将种苗和盆内土壤一起取出,避免了对其根系的破坏,这在保证种苗成活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报警器8、爆闪灯10、喷头7、土壤湿度传感器11、卡箍6、控制器16、水泵17、水位感应器14和滚轮21均为市售产品,故其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盆(5)、两组支撑架(19)、位于两组支撑架(19)之间的主轴(13)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19)底部的底座(20),所述底座(20)底部装有滚轮(21),每组支撑架(19)均包括第一支杆(191)和第二支杆(192),第一、二支杆顶部连接、底部分开,呈倒立的V形结构,所述主轴(13)的端部铰接在第一、二支杆顶部,主轴(13)的左、右两端均装有三角盘(3),两个三角盘(3)的边角处之间装有转轴(4),各转轴(4)上均装有托架(12),托架(12)的正下方装有接水槽(18),所述托架(12)上开设有若干供培育盆(5)卡入的卡孔(121),所述培育盆(5)内的土壤中埋有土壤湿度传感器(11),培育盆(5)由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组成,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相贴合的面上设有密封垫(50),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通过卡箍(6)连接,左半盆体(51)上铰接有透明盖(9),透明盖(9)与右半盆体(52)扣合连接,透明盖(9)内腔顶面上装有若干喷头(7),所述喷头(7)与水泵(17)的出水口连接相通,水泵(17)的进水口与水箱(15)内腔连接相通,水泵(17)装在水箱(15)内,所述水泵(17)和土壤湿度传感器(11)均与控制器(1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6)和水箱(15)均装在托架(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简易凤丹种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盆(5)、两组支撑架(19)、位于两组支撑架(19)之间的主轴(13)以及两个分别安装在两组支撑架(19)底部的底座(20),所述底座(20)底部装有滚轮(21),每组支撑架(19)均包括第一支杆(191)和第二支杆(192),第一、二支杆顶部连接、底部分开,呈倒立的V形结构,所述主轴(13)的端部铰接在第一、二支杆顶部,主轴(13)的左、右两端均装有三角盘(3),两个三角盘(3)的边角处之间装有转轴(4),各转轴(4)上均装有托架(12),托架(12)的正下方装有接水槽(18),所述托架(12)上开设有若干供培育盆(5)卡入的卡孔(121),所述培育盆(5)内的土壤中埋有土壤湿度传感器(11),培育盆(5)由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组成,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相贴合的面上设有密封垫(50),左半盆体(51)与右半盆体(52)通过卡箍(6)连接,左半盆体(51)上铰接有透明盖(9),透明盖(9)与右半盆体(52)扣合连接,透明盖(9)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后田杨有煌孙倩霞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亚通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