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76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包括两个竖直平行设置地侧框架,以及固定支撑在两个侧框架上的两个顶框架,侧框架和顶框架均呈矩形结构,侧框架由上横梁、下横梁、前立柱和后立柱合围而成,顶框架由顶梁、上横梁、前斜梁和后斜梁合围而成,侧框架内设有至少两个侧挡板,顶框架内设有至少两个顶板,侧挡板和顶板均可沿大棚长度方向滑动,顶梁上滑动设有电动葫芦,其上挂设有吊绳,吊绳下端设有坐凳。有利于大棚运输,提高安装拆卸效率,有利于调节大棚侧面和顶部的通风透光面积,方便采摘同时还可以保护人员腰椎健康,大大提高采摘效率,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极低,又可以反复回收利用。

Easy to harvest planting greenhou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nient harvesting type planting greenhouse, which comprises two vertical parallel ground side frames and two top frames fixed on two side frames. The side frames and the top frames are rectangular structures. The side frames are composed of upper crossbeams, lower crossbeams, front columns and rear columns, and the top frames are composed of top beams. The upper cross beam, the front inclined beam and the rear inclined beam are enclosed, and the sid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side baffles, and the top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roofs. The side baffles and the roof can sl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greenhouse. The top beam is sliding with an electric hoist, and the hanging rope is hung on the top,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hanging rope is provided with a seat.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greenhouse, the improvement of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efficiency, the adjustment of ventilation and light transmission area on the side and top of greenhouse, the convenience of picking,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lumbar vertebra health, the improvement of picking efficiency, the simple structure, the extremely low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cost, and the recyc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
本技术属于农业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随着大棚种植技术成熟,大棚结构开始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现有农业大棚大多采用硬质材料搭建拱形骨架,然后在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的构建方式,这类大棚往往是在需要时才搭建,通常会耽误较多的生产时间工期,而当不需要之后,又由人工拆除骨架,耗费人力物力,在拆卸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破损,此外现有大棚在考虑通风或透光情况时,至注重于大棚顶部结构的改变,通常只有大棚顶可对通风换气或透光等产生作用,不利于更优化的进行农作生产或研究,此外现有大棚结构,通常采摘时,因为作物较矮,农作人员需要弯腰进行采摘,时间长久之后,容易对采摘人员的腰椎造成损伤,此外对于一些长得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豆角,黄瓜等通常需要借助梯子进行采摘,相对比较麻烦,采摘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在保证大棚整体稳定的前提下,方便大棚的快速安装拆卸,并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为作物提供更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为采摘人员提供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对腰椎脊椎的影响,也能相对提高采摘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其关键在于:包括两个竖直平行设置地侧框架,以及固定支撑在两个侧框架上的两个顶框架,所述侧框架和顶框架均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顶框架之间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侧框架由上横梁、下横梁、前立柱和后立柱合围而成,所述顶框架由顶梁、上横梁、前斜梁和后斜梁合围而成,其中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均为套筒式伸缩结构;所述侧框架内可滑动地设有至少两个侧挡板,顶框架内可滑动地设有至少两个顶板,所述侧挡板和顶板均为玻璃板,所述侧挡板和顶板均可沿大棚长度方向滑动,分别实现对侧框架和顶框架的封闭或打开;所述顶梁上设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具有驱动其沿顶梁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电机、驱动其曳引钩升降的第二电机,以及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控制板,所述曳引钩上吊设有吊绳,吊绳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平的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坐凳。采用以上方案,采用框架式组合结构,以及伸缩式的立柱结构,便于大棚各部件的运输,以及快速安装或后期拆卸,在农作生产中,通过滑动侧挡板和顶板,可实现大棚顶部和侧面的打开或闭合,从而根据需要调节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通光透风环境,采摘时,农作人员可直接坐在坐凳上移动采摘,可相对减少弯腰幅度或次数,有利于改善其工作条件,保护脊椎健康,并且通过控制板随时可移动前后位置或高度位置,从而采摘到更高位置的农产品,有利于提高采摘效率,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极低。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还可拆卸地设有篮筐。采用以上结构,可将采摘的农作果实直接放在篮筐内,最后直接滑出,而不用人力搬运,降低人力劳动强度。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前立柱上端端部之间,以及两个后立柱上端端部之间均水平设置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上设有正对顶梁延伸的支撑柱。采用以上结构,有利于增加顶框架的稳定性,提高大棚顶部承受能力。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梁的下表面和下横梁的上表面均正对设置有至少两个侧滑槽,所述侧滑槽沿大棚的长度方式设置,所述侧挡板的上下两端嵌设在正对的一组侧滑槽内;所述顶梁和上横梁的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上滑槽,所述顶板的倾斜两端分别嵌入相对的一组上滑槽内。通过滑槽嵌合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安装拆卸更简单快捷。作为优选:所述顶梁上的上滑槽为自其侧壁倾斜向上延伸的凹槽结构,所述上横梁上的上滑槽为自其上表面竖直向下凹陷的凹槽结构,所述顶板包括斜板,以及自斜板下端竖直向下延伸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竖直插入上横梁上的上滑槽中,斜板的上端倾斜向上插入顶梁上的上滑槽中。采用以上结构,这样插接部竖直向下,可以相对减少顶板对上横梁施加的水平向外的推力,有利于立柱保持竖直状态,从而提高大棚整体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大棚的运输便利性,以及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性,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与下横梁之间、以及与上横梁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横梁上正对前立柱和后立柱下端的位置均设有下插槽,上横梁上正对前立柱和后立柱上端的位置均设有上插槽,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上下两端分别嵌入对应的一组上插槽和下插槽中。采用以上结构,前立柱、后立柱与上下横梁之间通过插接结构进行组装,提高大棚拆卸安装速度,同时可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梁两端与两个前立柱之间、以及与两个后立柱之间均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因为前立柱和后立柱均为套筒式伸缩结构,这样即使有连接梁的存在,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此外,这样也可以增加支撑柱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顶框架的承受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有利于大棚各部件的运输,提高安装拆卸效率,关键在于采用框架式结构与滑板式结构,通过滑动即可很好的调节大棚侧面和顶部的通风透光面积,为农作物提供更优的种植环境,同时通过电动葫芦结构,更有利于农作人员的采摘操作,降低腰椎损伤,且可以随时进行前后位置和高度位置移动,采摘更多位置的农产品,提高采摘效率,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极低,又可以反复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大棚种植总成本,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下横梁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横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上横梁的仰视图;图6为电动葫芦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顶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7所示的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主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框架1,侧框架1竖直设置,呈矩形框结构,由上横梁1a、下横梁1b、前立柱1c和后立柱1d合围而成,其中前立柱1c和后立柱1d均为套筒式伸缩结构,类似雨伞柄或电扇的升降结构,可以进行升降调节并能进行锁止。在两个侧框架1端固定支撑有两个顶框架2,两个顶框架2沿两个侧框架1的中间线对称设置,且二者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顶框架2由顶梁2a、上横梁1a、前斜梁2b和后斜梁2c合围而成,如图2所示,顶梁2a位于两个侧框架1的中间上方,且高于上横梁1b的位置,沿侧框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前斜梁2b倾斜设置,其倾斜上端与顶梁2a的前端连接,其倾斜下端与上横梁1b的前端连接,后斜梁2c的倾斜上端与顶梁2a的后端连接,其倾斜下端与上横梁1b的后端连接。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顶框架2的稳定性,两个前立柱1c之间以及两个后立柱1d之间均设有连接梁1e,连接梁1e水平设置,前端的连接梁1e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立柱1c的上端固定连接,而后端连接梁1e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后立柱1d的上端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梁1e中部竖直设置有支撑柱1f,支撑柱1f正对顶梁2a延伸,并与其抵接,起到对顶梁2a的支撑的作用。侧框架1内设有至少两个侧挡板10,所有侧挡板10的长度之和与下横梁1b的长度相等,上横梁1a的下表面和下横梁1b的上表面均正对设置有至少两个侧滑槽11,且侧滑槽11的一端贯穿上横梁1a和下横梁1b相同的一端端面,这样可以方便侧挡板10从贯穿的一端插入。参考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侧滑槽11为三条,沿上横梁1a的长度方向设置,上下正对的6条侧滑槽11构成三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竖直平行设置地侧框架(1),以及固定支撑在两个侧框架(1)上的两个顶框架(2),所述侧框架(1)和顶框架(2)均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顶框架(2)之间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侧框架(1)由上横梁(1a)、下横梁(1b)、前立柱(1c)和后立柱(1d)合围而成,所述顶框架(2)由顶梁(2a)、上横梁(1a)、前斜梁(2b)和后斜梁(2c)合围而成,其中所述前立柱(1c)和后立柱(1d)均为套筒式伸缩结构;所述侧框架(1)内可滑动地设有至少两个侧挡板(10),顶框架(2)内可滑动地设有至少两个顶板(20),所述侧挡板(10)和顶板(20)均为玻璃板,所述侧挡板(10)和顶板(20)均可沿大棚长度方向滑动,分别实现对侧框架(1)和顶框架(2)的封闭或打开;所述顶梁(2a)上设有电动葫芦(5),所述电动葫芦(5)具有驱动其沿顶梁(2a)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电机、驱动其曳引钩(50)升降的第二电机,以及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控制板(51),所述曳引钩(50)上吊设有吊绳(3),吊绳(3)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平的安装板(4),该安装板(4)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坐凳(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竖直平行设置地侧框架(1),以及固定支撑在两个侧框架(1)上的两个顶框架(2),所述侧框架(1)和顶框架(2)均呈矩形结构,两个所述顶框架(2)之间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所述侧框架(1)由上横梁(1a)、下横梁(1b)、前立柱(1c)和后立柱(1d)合围而成,所述顶框架(2)由顶梁(2a)、上横梁(1a)、前斜梁(2b)和后斜梁(2c)合围而成,其中所述前立柱(1c)和后立柱(1d)均为套筒式伸缩结构;所述侧框架(1)内可滑动地设有至少两个侧挡板(10),顶框架(2)内可滑动地设有至少两个顶板(20),所述侧挡板(10)和顶板(20)均为玻璃板,所述侧挡板(10)和顶板(20)均可沿大棚长度方向滑动,分别实现对侧框架(1)和顶框架(2)的封闭或打开;所述顶梁(2a)上设有电动葫芦(5),所述电动葫芦(5)具有驱动其沿顶梁(2a)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电机、驱动其曳引钩(50)升降的第二电机,以及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控制板(51),所述曳引钩(50)上吊设有吊绳(3),吊绳(3)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平的安装板(4),该安装板(4)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坐凳(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上还可拆卸地设有篮筐(4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立柱(1c)上端端部之间,以及两个后立柱(1d)上端端部之间均水平设置有连接梁(1e),所述连接梁(1e)上设有正对顶梁(2a)延伸的支撑柱(1f)。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采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万盛区普惠城市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