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江明专利>正文

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07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渗漏水技术领域的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左侧镶嵌有止水胶条,所述止水胶条的左侧嵌在第二混凝土层的右侧,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顶部左侧连接有防水涂层,所述防水涂层的底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的顶部右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在施工缝出填充纳米防水涂料层,纳米防水涂料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渗透到建筑物的内层,形成防水层,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缝处的防水性,在施工缝的内腔填充油遇水膨胀止水胶,遇水膨胀止水胶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

Seepage water treatment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leakage treatment structure of a construction seam in the field of leakage water technology, including a first concrete laye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concrete layer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concrete layer,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concrete layer is embedded with a water stop adhesive strip,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water stop glue bar is embedded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cond concrete layer. The top left of the first concrete layer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proof coating,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waterproof coating is connected to the right of the top of the second concrete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is located in the construction seam to fill the nano waterproof coating layer, and the nano waterproof coating has extremely strong permeability, and can be penetrated into the inner layer of the building to form the prevention of the waterproof coating. Water layer,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waterproofing of the construction seam, filling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eam with water swelling glue, when the water swelling glue meets water, it produces 2 times 3 times expansion deformation, and is full of all irregular surfaces, holes and gaps of the seam, and produces huge contact pressure, and completely prevents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
本技术涉及渗漏水
,具体为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在地下车站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主体与附属出入口、风亭不同期施工,在两者交接处不可避免地形成一道施工缝的情况,该接头施工缝处通常采取了预埋注浆管、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等防水措施,但因施工原因或者后期差异沉降的影响,往往出现渗漏水的现象,一般的处理方法采用灌浆法注浆堵漏,该方法的缺陷是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容易反复,上诉情况同样存在于民用建筑不同期实施的两个地下工程接合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因施工原因或者后期差异沉降的影响,往往出现渗漏水的现象,一般的处理方法采用灌浆法注浆堵漏,该方法的缺陷是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容易反复,上诉情况同样存在于民用建筑不同期实施的两个地下工程接合部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左侧镶嵌有止水胶条,所述止水胶条的左侧嵌在第二混凝土层的右侧,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顶部左侧连接有防水涂层,所述防水涂层的底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的顶部右侧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的底部右侧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底部左侧连接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顶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的底部右侧连接,所述拉杆在导水槽的内腔,所述导水槽的底部插接有导水管。优选的,所述止水胶条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优选的,所述防水涂层为纳米防水涂层。优选的,所述导水槽通过螺钉与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在施工缝出填充纳米防水涂料层,纳米防水涂料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渗透到建筑物的内层,形成防水层,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缝处的防水性,在施工缝的内腔填充有遇水膨胀止水胶,遇水膨胀止水胶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混凝土层、2第二混凝土层、3止水胶条、4防水涂层、5拉杆、6导水槽、7导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第一混凝土层1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2,第一混凝土层1的左侧镶嵌有止水胶条3,止水胶条3的左侧嵌在第二混凝土层2的右侧,第一混凝土层1的顶部左侧连接有防水涂层4,防水涂层4的底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顶部右侧连接,第一混凝土层1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拉杆5,拉杆5的顶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底部右侧连接,第一混凝土层1的底部左侧连接有导水槽6,导水槽6的顶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底部右侧连接,拉杆5在导水槽6的内腔,导水槽6的底部插接有导水管7。其中,止水胶条3为遇水膨胀止水胶条,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在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渗漏,防水涂层4为纳米防水涂层,纳米防水涂层渗透力极强,可渗透到建筑物内部形成防水层,导水槽6通过螺钉与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连接。工作原理:在施工缝的顶部涂覆有防水涂层4,防水涂层4渗透力极强,可渗透到建筑物内部形成防水层,有效的保证施工缝处的防水性,止水胶条3插接在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之间,填充第一混凝土层1和第二混凝土层2之间的缝隙,当有水从施工缝出渗漏下来后,止水胶条3遇水膨胀,并充满接缝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渗漏,施工缝的底部设置有导水槽6,当水从施工缝渗透下来后,水会流入导水槽6内,水经过导水槽6流到导水管7,从导水管7流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2),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左侧镶嵌有止水胶条(3),所述止水胶条(3)的左侧嵌在第二混凝土层(2)的右侧,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顶部左侧连接有防水涂层(4),所述防水涂层(4)的底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顶部右侧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拉杆(5),所述拉杆(5)的顶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底部右侧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底部左侧连接有导水槽(6),所述导水槽(6)的顶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底部右侧连接,所述拉杆(5)在导水槽(6)的内腔,所述导水槽(6)的底部插接有导水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缝的渗漏水处理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左侧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2),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左侧镶嵌有止水胶条(3),所述止水胶条(3)的左侧嵌在第二混凝土层(2)的右侧,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顶部左侧连接有防水涂层(4),所述防水涂层(4)的底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顶部右侧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拉杆(5),所述拉杆(5)的顶部左侧与第二混凝土层(2)的底部右侧连接,所述第一混凝土层(1)的底部左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江明孔国华李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郭江明孔国华李梦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