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296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竖直设有两根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杆上共同贯穿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设置在箱体内壁上的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贯穿箱体并与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蜗杆,所述箱体上竖直贯穿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上齿轮,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下齿轮,每个所述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本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支撑效果稳定。

A supporting devic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a car's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pporting device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a car's shell, including a box body, which is vertically arranged with a two limiting rod, and a support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two limiting rods,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threaded with a threaded ro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threaded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bear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x. The upper end of the threaded rod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box and connected with a first motor set on the box. The box is equipped with a second motor, the driving end of the second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worm, the box is vertically arranged with a supporting column,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rotated to connect two upper gears throug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bottom of the box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ed block, and the first fixed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wo lower gears through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each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s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support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convenient in use and stable in support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维修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维修,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我国现在汽车越来越多,各种维修厂商也越来越多,其中的维修的物品等也有些许的不相同,一般的支撑装置有千斤顶、小升降架、大升降机等,但是许多人在使用的时候都不会使用,并且支撑效果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装置装置结构复杂不易使用,支撑效果不够稳定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竖直设有两根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杆上共同贯穿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与设置在箱体内壁上的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贯穿箱体并与设置在箱体上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箱体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蜗杆,所述箱体上竖直贯穿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上齿轮,且两个上齿轮啮合,所述箱体内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两个下齿轮,且两个下齿轮啮合,每个所述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每个所述第一转轴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所述箱体的内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焊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第四转轴上共同啮合有同步带,所述第四转轴同轴设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采用伺服电机。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端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有减震底座。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与支撑架右端配合使用的滑轨。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门体,且门体上设置有锁紧螺钉。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连接有支架。本技术中,当使用此装置时,先打开第一电机,使螺纹杆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支撑架沿限位杆和滑轨下降到最低处,再打开第二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啮合的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通过啮合的同步带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固定在其上的下齿轮发生转动,两个啮合的下齿轮齿轮转动带动两根第一连接杆转动,两根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三转轴带动两根第二连接杆转动,两根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两根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柱的底部,两个上齿轮也通过两根第一转轴啮合连接在支撑柱的底部,通过两个下齿轮和两个上齿轮的转动带动两根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第二连接杆在第三转轴连接下运动,使支撑柱上升,等支撑柱上升到所需要的高度,再打开第一电机,使支撑架沿限位杆和滑轨上升至支撑柱的低部位置处,起到支撑作用。本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且支撑效果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箱体、2第一电机、3螺纹杆、4滑轨、5限位杆、6支撑架、7第二电机、8蜗杆、9蜗轮、10第四转轴、11同步带、12传动齿轮、13第二转轴、14下齿轮、15第一连接杆、16第三转轴、17第二连接杆、18第一转轴、19上齿轮、20第一固定块、21支撑柱、22支架、23门体、24锁紧螺钉、25减震底座、26减震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竖直设有两根限位杆5,两根限位杆5上共同贯穿设有支撑架6,支撑架6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的下端与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的轴承连接,螺纹杆3的上端贯穿箱体1并与设置在箱体1上的第一电机2连接,箱体1上安装有第二电机7,第二电机7的驱动端连接有蜗杆8,箱体1上竖直贯穿设有支撑柱21,支撑柱21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18转动连接有两个上齿轮19,且两个上齿轮19啮合,箱体1内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20,第一固定块20上通过第二转轴13转动连接有两个下齿轮14,且两个下齿轮14啮合,每个第二转轴13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每个第一转轴18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第一连接杆15和第二连接杆17通过第三转轴16连接,箱体1的内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10,第二转轴13上焊接有传动齿轮12,传动齿轮12与第四转轴10上共同啮合有同步带11,第四转轴10同轴设有蜗轮9,且蜗轮9与蜗杆8啮合,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使用。本技术中,第一电机2采用伺服电机。本技术中,箱体1的底端通过减震弹簧26连接有减震底座25,能够稳定支撑。本技术中,箱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滑轨4,与支撑架6右端配合使用的滑轨4,使支撑架6调节位置更加方便。本技术中,箱体1的左侧开设有门体23,且门体23上设置有锁紧螺钉24,可对内部结构进行定期维护。本技术中,支撑柱21的上端连接有支架22,支撑效果稳定。本技术中,当使用此装置时,先打开第一电机2,使螺纹杆3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支撑架6沿限位杆5和滑轨4下降到最低处,再打开第二电机7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带动啮合的蜗轮9转动,蜗轮9带动第四转轴10转动,第四转轴10通过啮合的同步带11带动第二齿轮12转动,第二齿轮12带动第二转轴13转动,第二转轴13带动固定在其上的下齿轮14发生转动,两个啮合的下齿轮14齿轮转动带动两根第一连接杆15转动,两根第一连接杆15通过第三转轴16带动两根第二连接杆17转动,两根第二连接杆17的另一端通过两根第一转轴18转动连接在支撑柱21的底部,两个上齿轮19也通过两根第一转轴18啮合连接在支撑柱21的底部,通过两个下齿轮14和两个上齿轮19的转动带动两根第一连接杆15和两根第二连接杆17在第三转轴16连接下运动,使支撑柱21上升,等支撑柱21上升到所需要的高度,再打开第一电机2,使支撑架6沿限位杆5和滑轨4上升至支撑柱21的低部位置处,起到支撑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竖直设有两根限位杆(5),两根所述限位杆(5)上共同贯穿设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的下端与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的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3)的上端贯穿箱体(1)并与设置在箱体(1)上的第一电机(2)连接,所述箱体(1)上安装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的驱动端连接有蜗杆(8),所述箱体(1)上竖直贯穿设有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18)转动连接有两个上齿轮(19),且两个上齿轮(19)啮合,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20),所述第一固定块(20)上通过第二转轴(13)转动连接有两个下齿轮(14),且两个下齿轮(14)啮合,每个所述第二转轴(13)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每个所述第一转轴(18)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所述第一连接杆(15)和第二连接杆(17)通过第三转轴(16)连接,所述箱体(1)的内底部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3)上焊接有传动齿轮(12),所述传动齿轮(12)与第四转轴(10)上共同啮合有同步带(11),所述第四转轴(10)同轴设有蜗轮(9),且蜗轮(9)与蜗杆(8)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汽车外壳维修的支撑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竖直设有两根限位杆(5),两根所述限位杆(5)上共同贯穿设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的下端与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的轴承连接,所述螺纹杆(3)的上端贯穿箱体(1)并与设置在箱体(1)上的第一电机(2)连接,所述箱体(1)上安装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的驱动端连接有蜗杆(8),所述箱体(1)上竖直贯穿设有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18)转动连接有两个上齿轮(19),且两个上齿轮(19)啮合,所述箱体(1)内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块(20),所述第一固定块(20)上通过第二转轴(13)转动连接有两个下齿轮(14),且两个下齿轮(14)啮合,每个所述第二转轴(13)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5),每个所述第一转轴(18)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所述第一连接杆(15)和第二连接杆(17)通过第三转轴(16)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拾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