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轮复合结构及其主、被动行走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954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走轮复合结构,包括嵌件和工程塑料,所述工程塑料通过注塑的方式附着在所述嵌件的侧面外层,所述嵌件包括轮芯和嵌条,所述嵌条稳定连接在所述轮芯的外表面,所述嵌条上设置有缺陷结构。还公布了使用上述复合结构的主、被动行走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发挥使用材料的自润滑及耐磨特性,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啃轨现象。

A walking wheel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its main and passive walking whee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lking wheel composite structure, including inlay and engineering plastics. The engineering plastics are attached to the side outer layer of the embedded parts by injection molding. The insert includes a wheel core and a strip, which is stably connected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wheel core, and a defective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strip. The main and passive walking wheel using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is also published. The invention fully displays the self lubrication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used material, and reduces the noise and rail gnaw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轮复合结构及其主、被动行走轮
本技术涉及车轮,特别涉及一种行走轮复合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主动行走轮和被动行走轮。
技术介绍
行走轮是用来支承起重机和载荷,并在轨道上使起重机往复行驶运行的装置,一般用于低速、短途运输的车辆上。传统行走轮的材料一般采用ZG430-640铸钢,主要损伤的形式是磨损、硬化层压碎和点蚀,运行过程中噪声大,啃轨现象严重。另外,铸钢行走轮质重,成年男子单人难以搬动,不利于生产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行走轮复合及使用该结构的主动行走轮和被动行走轮,运用真空注塑工艺,实现以塑代钢,充分发挥使用材料的自润滑及耐磨特性,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啃轨现象。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走轮复合结构,包括嵌件和工程塑料,所述工程塑料通过注塑的方式附着在所述嵌件的侧面外层。工程塑料具有自润滑、质轻、耐磨的特点,与嵌件注塑在一起,可以在保证行走轮强度的同时,具有自润滑、质轻、耐磨的优点。更佳的,所述嵌件包括轮芯和嵌条,所述嵌条稳定连接在所述轮芯的外表面。限制嵌件结构,增强加强塑料与嵌件之间的附着力。更佳的,所述嵌条上设置有缺陷结构。进一步增加附着力更佳的,所述嵌条稳定焊接在所述轮芯的外表面。更佳的,缺陷结构包括倒角、凸点、凹陷、扭曲。更佳的,所述注塑方式为真空注塑。一种被动行走轮,包括上述行走轮复合结构,还包括轮缘,所述轮缘对称的设置在所述被动行走轮侧面的两端。一种被动行走轮,包括上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所述嵌条包括侧嵌条和内嵌条A两种类型,所述侧嵌条设置在所述轮芯侧面的两端、所述轮缘的里层;所述内嵌条A设置在所述侧嵌条之间。一种主动行走轮,包括上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还包括两道轮缘和齿条,其中一道所述轮缘和所述齿条分别设置在所述行走轮侧面的两端,另一道所述轮缘设置在所述齿条旁,远离所述齿条所在边缘的一侧。一种主动行走轮,包括上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所述嵌条包括侧嵌条、内嵌条A、内嵌条B和内嵌条C四种类型,所述侧嵌条设置在所述轮芯侧面的一端、所述轮缘的里层;所述内嵌条B设置在所述齿条里层;所述内嵌条C设置在所述齿条旁的轮缘的里层;所述内嵌条A设置在所述侧嵌条和内嵌条B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运用真空注塑工艺,实现以塑代钢,充分发挥使用材料的自润滑及耐磨特性,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啃轨现象;2、减轻行走轮重量,方便生产,节省运输成本;3、提高材料内部的原子密度以适应起重机对行走轮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中侧嵌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中内嵌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轮芯;2,侧嵌条;3,工程塑料;4,内嵌条A;5,凹槽;6,内嵌条C;7,内嵌条B;8,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文中术语“工程塑料”是指材料为增强尼龙、PA66、PPS+45、聚甲醛、聚砜、增强塑料以及截至申请日已知强度在它们之上的塑料。文中术语“嵌件”是指注塑前放入模具内的部件,起到龙骨的作用,防止行走轮变形、破损等。一般是金属制品,如LD系列钢才,锰钢等。文中术语“嵌条”是指设置在工程塑料与轮芯1之间,起到龙骨作用,加强整体结构,并防止工程塑料3脱落或滑动的部件,材料选择与嵌件类似。嵌条大致分为侧嵌条2和内嵌条两种类型。文中术语“缺陷结构”是指对于嵌条上做出的改动,目的是为了增强附着力,如侧嵌条2向行走轮边缘的一侧倒角,再如内嵌条由四个弧状环形构成,并且向内开有小口(如图4),则小口和每个弧状环形部件之间的缺口属于缺陷结构,当然,缺陷结果不限于此,凡是形状不为完整环状的嵌条都应视为有缺陷,比如凸出,凹陷、扭曲等。文中术语“高强韧性金属”,原则上应包括比“工程塑料”强度更高或韧性更好的金属,比如LD系列钢才,锰钢等。实施例一:一种被动行走轮,包含四种结构,圆筒状的轮芯1,焊接在轮芯1侧表面上的有缺陷的圆环状的嵌条,真空注塑在轮芯1和嵌条侧面外层的工程塑料3,以及轮芯1内侧用于安装的凹槽5。如图1,凹槽5为圆环状,设置在轮芯1内侧,环面平行于行走轮底面,并且两个凹槽5分别距两个底面的距离相等,事实上这样的结构只是为了适应在应用的机械上的安装,因此该结构并非固定的。嵌条有四个,两个内嵌条,两个侧嵌条2,侧嵌条2设置在轮芯1侧面的两端、轮缘的里层;内嵌条A4设置在侧嵌条2之间,内嵌条低于侧嵌条,均不超过工程塑料3的高度。事实上,内嵌条的数量不是必须的。工程塑料上设置两个环形轮缘,为注塑时一体成型,轮缘对称的设置在所述被动行走轮侧面的两端。如图3是侧嵌条2的结构示意图,整个环面即为侧嵌条2的厚度,外环宽是倒角部分厚度,内环为其他部分厚度,设计是为了极小工程塑料在使用时与其他物品接触导致脱落的概率。如图4是内嵌条的结构示意图,内嵌条完全设置在工程塑料3的内部,由四个弧状环形构成,并且每个弧状环形部分内弧上向内开有小口,注塑时,工程塑料3会通过小口,从而锁紧在嵌件上。本技术的被动行走轮的整体形状与现有被动行走轮大体相似,可以替换目前应用于起重机上的被动行走轮,特点在于使用了工程塑料3,以塑代钢,充分发挥使用材料的自润滑及耐磨特性,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啃轨现象,并减轻行走轮重量。实施例二:一种主动行走轮,同样包含四种结构,圆筒状的轮芯1,焊接在轮芯1侧表面上的有缺陷的圆环状的嵌条,注塑在轮芯1和嵌条侧面外层的工程塑料3,以及轮芯1内侧用于安装的凹槽5。特点在于工程塑料3上真空注塑时一体成型的形状除了轮缘,还有齿条8,齿条8是主动行走轮区别于被动行走轮的主要特征。为了适应这一特征,并保证行走轮复合结构的稳定,有必要对嵌条的位置做出一定的调整,并对轮缘位置重新说明。如图2,工程塑料3上包括两道轮缘和齿条8两种形状,其中一道轮缘和齿条8分别设置在被动行走轮侧面的两端,另一道轮缘设置在齿条8旁,远离齿条8所在边缘的一侧。嵌条包括侧嵌条2、内嵌条A4、内嵌条B7和内嵌条C6四种类型,侧嵌条2设置在轮芯1侧面的一端、轮缘的里层;内嵌条B7设置在齿条8里层;内嵌条C6设置在齿条8旁的轮缘的里层;内嵌条A4设置在侧嵌条2和内嵌条B7之间。其中,侧嵌条2、内嵌条C6、内嵌条A4、内嵌条B7的高度依次递减。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本技术的主动行走轮的整体形状与现有主动行走轮大体相似,可以替换目前应用于起重机上的主动行走轮,特点在于使用了工程塑料3,以塑代钢,充分发挥使用材料的自润滑及耐磨特性,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啃轨现象,并减轻行走轮重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运用真空注塑工艺,实现以塑代钢,充分发挥使用材料的自润滑及耐磨特性,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啃轨现象;2、减轻行走轮重量,方便生产,节省运输成本;3、提高材料内部的原子密度以适应起重机对行走轮的承载能力。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轮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嵌件和工程塑料(3),所述工程塑料(3)通过注塑的方式附着在所述嵌件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轮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嵌件和工程塑料(3),所述工程塑料(3)通过注塑的方式附着在所述嵌件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包括轮芯(1)和嵌条,所述嵌条连接在所述轮芯(1)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条上设置有增加工程塑料(3)附着力的缺陷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条焊接在所述轮芯(1)的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结构包括倒角、凸点、凹陷、扭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方式为真空注塑。7.一种被动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还包括轮缘,所述轮缘对称的设置在所述被动行走轮侧面的两端。8.一种被动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行走轮复合结构,还包括轮缘,所述轮缘对称的设置在所述被动行走轮侧面的两端,所述嵌条包括侧嵌条(2)和内嵌条A(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良军苏徐迪罗明臣陈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