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旋转针钩装置及包括此装置的机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229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缝纫机的旋转针钩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根机针(A),机针周期性运动使一根面线(F)穿过织物,该装置还包括一个静止罩,罩具有一根基本垂直的第一对称轴线并且罩适于容纳一个形成线迹的底线(F’)的线轴,旋转针钩(7)能与面线(F)的线环接合以便将其绕在罩(2)上并与底线(F’)打结形成线迹。针钩(7)能绕与第一轴线交叉并相对于该轴线倾斜的第二轴线旋转;支撑装置(12,13)选择性地支承于罩的末端。这种结构容许应用大卷装的底线(F’)的线轴(S),从而减少重装的停工期并且相当程度上增加使用该装置缝纫机的生产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针钩装置,该装置特别用于打结线迹的工业用缝纫机、绣花机等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旋转针钩装置。常规的打结线迹的缝纫机基本上有一基台,形成被缝纫织物的滑动表面并且支承着缝纫机头的上臂,在机头的自由端,机头具有一根机针,机针能在行程上限和行程下限之间轴向往复运动以便穿过一根经过织物的面线。已知为“刺绣用钩针”的装置装于滑动表面下并且可拆分地围住底线的线轴,底线与面线相互作用以形成线迹。常规的刺绣用钩针装置通常包括一个基本上为圆柱形的中空体,该中空体以一种悬臂的方式装于一轴末端,该轴基本上垂直于机针的移动方向或是平行于机针;上述刺绣用钩针装置分别已知为“水平轴线刺绣用钩针”和“垂直轴线刺绣用钩针”。刺绣用钩针的中空体沿周向具有一个钩形构件,钩形构件适于与面线穿过织物后形成的线环接合,中空体还具有一个具有静止圆筒的轴向空腔,空腔上一个同样的静止罩可拆分地安装并且可旋转地容纳底线的线轴。在第一个被称为“摆梭刺绣用钩针”的常规型刺绣用钩针装置中,中空体绕其轴线以超过180°的角度周期性地摆动,其目的是为了接合面线并且将之移出线轴的半圆之外,导引它并且促使其绕线轴的整个旋转以便形成线迹。常规的摆梭刺绣用钩针装置的缺陷在于它们操作时的速度被限定,这是由于梭子连续交替的正向和负向加速的原因。因而,装有这种刺绣用钩针装置的机器,尽管其很精确,但很少适于现代工业缝纫的高速度。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已知为“旋转针钩刺绣用钩针”的第二种常规型刺绣用钩针装置被设计出来,其中针钩沿刺绣用钩针的轴线旋转,针钩控制住面线将其卷绕到线轴上并且与底线打结。这些常规的旋转针钩刺绣用钩针装置与摆梭刺绣用钩针装置相比允许一个明显的高速缝纫;例如,应用这种刺绣用钩针的现代机器能达到的缝纫速率超过每分钟4000个线迹。所有的常规型刺绣用钩针装置的另一个缺陷在于频繁地卸载具有容量限定的底线线轴引起的生产率的限制。例如,实际上通常所用的线轴能容纳0.5mm的线大约50m并且这个容量随着卷绕用于缝纫较厚的窗帘、皮革等较大直径的线而迅速减小。由于高速旋转,旋转构件在动态平衡中的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可靠性问题,为了增加线轴的卷装容量,将不得不增加刺绣用钩针的数量和尺寸。这种缺陷在使用绣花机的情况下更加明显,绣花机通常具有许多刺绣用钩针装置,钩针装置具有相同数量的线轴,其非常频繁的卸载导致在生产中相当多的停工。而且,在使用大直径纱线缝合厚重窗帘、皮革等的情况下,线轴所包含的纱线长度会更加减少,从而迫使操作者十分频繁地完成线轴的装卸。常规的刺绣用钩针装置的另一个缺陷是其寿命的限制,这是由于受到连续相互摩擦构件的迅速磨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旋转针钩装置消除上述缺陷,该旋转针钩装置相对简单并且允许相当大地增加所用缝纫机的生产率,减少停工期。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针钩装置,该装置可靠、精确并且具有最小数量的移动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上述类型的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打结线迹的缝纫机的旋转针钩装置,此目的和这些目标都能达到。从属的权利要求限定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细节特征及包括此装置缝纫机的细节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针钩装置和机器的一个优选但不是唯一的实施例在下文被描述并且借助于附图的未限制实例示出,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具有旋转针钩装置的缝纫机的部分截面前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旋转针钩装置缝纫机部分截面前视图;图3是图2旋转针钩装置的一个放大图解侧视图;图4是图3装置的详细顶视图;图5a至5e是在一个操作次序中图2的旋转针钩装置的各个图解透视图。参照上述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针钩装置被示出并且通常由参考标号1标示。该装置用于打结线迹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一根机针A,机针A以一种往复运动的形式在行程上限和行程下限之间移动以便把面线F穿过要被缝纫的织物,并使它与底线F′相互作用。在一个预定位置,该装置1在织物的滑动表面下紧固地与缝纫机结合并且与机器的其它机构协同动作以便产生线迹。根据本专利技术,装置1包括一个罩2,罩2呈圆柱形或最好是平截头体型和锥形,其上具有一根垂直轴线3,该轴线基本上平行于机针A。罩2在上部区具有一个轴向柄4,并且在下部区具有一个支承表面5,在其侧壁上,有一可打开部分6用于底线F′线轴的插入。很方便地,罩2可移走以方便在再装和/或通常的维修操作中线轴的插入。最好也呈平截头体型的线轴S很明显地大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类似装置中的通常用的线轴。根据本专利技术,旋转针钩7能绕第二根轴线8旋转,轴线8与罩2的轴线3交叉并倾斜0°与90°之间的一个角度,最好接近12°。针钩的配置以便其旋转面与罩2大约相交于其中心线。更具体的是,针钩7紧固地与杆9的自由端连接,杆9在其相对端与柄10紧装在一起,借助于驱动杆11,柄10通过装置11与外部马达装置M相连,马达装置M与缝纫机相连。在机针A穿过织物后,针钩7通过旋转进入面线F形成的线环,拉动面线F绕着罩2,使其与底线F′打结。根据本专利技术,本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支承罩2的单元,该单元在其纵向端选择作用以便在一个静止位置支承罩,从而允许针钩7和绕着罩2的线F的自由旋转及允许打结的线F和F′朝柄4外部抽出。特别是,支承单元包括一对夹持元件12,夹持元件以一种周期性的方式与罩2的柄4及推杆13相互作用,推杆13周期性地作用于罩2的较低支承表面5上。夹持元件12和推杆13选择性地相互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在一个相对于针钩7基本上静止的位置悬挂罩2。更特别的是,夹持元件12由两个叉头12′,12″构成,叉头12′和12″在柄4的第一夹紧位置和第二脱开位置间交替移动,推杆13由盘14构成,盘紧周地与杆15的末端相接合,杆15在较低位置和较高位置之间能交替移动,较低位置与罩的较低表面5隔开,较高位置与表面5相互接触。很方便地,夹持元件12和推杆13同步以便前者的夹紧位置与后者的隔开位置一致。提供用于驱动夹持元件12和推杆13的单元,该单元由一个或更多的凸轮16,16′构成,凸轮可操作地与缝纫机的马达M相连接,并且根据预定的标准与针钩7的旋转运动和机针A的往复运动同步动作。例如,有可能用筒形和/或互补轮廓的凸轮并且借助于适当的传动装置作用于叉头12′,12″和杆15上。作为一种选择,驱动单元可能是电磁型的或气动型的。为了导引面线F绕罩2的旋转,第一个导引单元由隔离件17构成,隔离件17由硬的金属丝组成,金属丝基本上呈V型,其末端与罩2紧连,并且其顶部突出于罩外。同样地,第二单元18用于导引底线F′,第二单元装于罩2内并且适于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释放线F′,从而保持其张力和退绕速度恒定。这些第二导引单元由一个基本上水平的细长延伸件19构成,延伸件19可旋转并且绕罩2的上端同轴线旋转,而且在延伸件的自由端有一个穿线孔20,由线轴上退绕的底线F′经过此穿线孔,延伸件19与作用在线F′上的可调整张力弹簧21结合在一起。图5a至5e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针钩装置的操作次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允许减少所用缝纫机的停工期,基于这样的事实罩能够容纳比普通所用线轴具有明显大容量的线轴,因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生产率。构造上的简单和移动件数量的减少允许获得高缝纫速率,从而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打结线迹的缝纫机的旋转针钩装置,这种类型的装置包括一根具有往复运动的机针(A),该机针适于牵引一根面线(F)经过要被缝纫的织物,从而形成一个线环,其中,所说的装置包括一个罩(2),罩(2)具有一个基本上垂直的第一对称轴(3),并且罩适于容纳一个底线(F′)的线轴(S),旋转针钩(7)适于与面线(F)所说的线环接合以便绕所说的罩(2)卷绕它并且与底线(F′)打结,从而形成线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针钩(7)能绕第二轴线(8)旋转,第二轴线与所说的第一轴线(3)交叉并且相对于第一轴线倾斜,所具有的装置(12,13,14,15)选择性地在其纵向端在静止位置支承所说的罩(2),其目的是为了容许针钩(7)在预定的平面上绕所说的罩(2)自由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贝尔托克雷库
申请(专利权)人:吉贝尔托克雷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