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99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均从所述底壳的外侧面与所述底壳相连通,所述底壳中设置有曲面板,所述曲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曲面板扣合于所述底壳的底面内侧,所述曲面板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内管,所述内管分别与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相连通,所述曲面板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底壳,所述曲面板与所述壳盖之间形成消声腔,所述曲面板与所述壳盖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消声腔分成多个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消声器,在保证消声器性能的前提下缩减了消声器的体积;在壳盖上设置了台阶部和加强筋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壳盖的强度,并减少了声音的对外辐射。

A muffler, turbocharger and engine with muffl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ffler, including a shell, an air inlet pipe and an outlet pipe. The shell comprises a bottom shell and a shell cover.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exhaust pipe are all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shell from the outer side of the bottom shell. The bottom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curved panel, and the curved pane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holes and the curved panel buckle. An inner tube is formed between the curved panel and the bottom shell. The inn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gas pipe respectively. The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curved panel faces the bottom shell, the curved panel and the shell cover form an anechoic chamber, and the curved pa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hell cover and the shell cover. The baffle plate is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chambers. The muffler of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volume of the muffler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ffler, and sets the step and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n the shell cove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the shell cover and reducing the external radiation of the s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声器、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声器、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尤其是进气系统的降噪要求不断提升。涡轮增压是一项将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转化为发动机有效功率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还能够减少发动机排放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节能、环保功效。同时该项技术又是高原地区发动机功率恢复的重要手段,使发动机能适应不同海拔高度的运行要求。所以,涡轮增压器技术已经成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随着增压器的广泛应用,增压器所带来的各种噪声亦成为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在工作过程中,转子模块的残余动不平衡量、非线性油膜力、气流的压力波动都会产生各种类型的噪声。如果不能有效消除这些噪声,这些噪声将在流经进气管路的气流的作用下产生扩音效果并通过管路辐射到驾驶室,大大降低乘坐者的舒适性。目前通常在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口处安装消声器以降低噪音。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1/4波长消声器、赫姆霍兹消声器来降噪,但这些消声器的消声频带窄,且不能阻止噪声的辐射传播。目前对于涡轮增压器的这种噪声一般有主动和被动两种降噪方法,主动降噪方法就是提高转子动平衡质量,这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但随着车用增压器转子转速的不断提高,这种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抑制这种噪声的产生,于是在噪声传递路径上增加消声器这种被动降噪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由增压器转子不平衡量引起的一阶噪声频率高、频带范围广,这对消声器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工作频率范围必须要涵盖噪声所处的频率范围。另外,涡轮增压器的噪声类型繁多,可能还会产生一些相对来讲频率较低、频带较宽的噪声,该部分噪声也必须涵盖到消声器的作用范围。最后,涡轮增压器作为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一部分,要求有效地降噪的同时不能产生过大的压降,从而损失发动机和增压器的性能。可见,现有的涡轮增压器消声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随着发动机设计越来越小型化、布局紧凑化,留给消声器的安装空间也越来越小,现有的消声器尺寸较大,已经不能满足发动机小型化、紧凑化的发展趋势。2、涡轮增压器噪声种类多、频率范围广,而现有的涡轮增压器消声频率较窄,降噪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的消声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声器、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及发动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壳盖,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扣合围成空腔,所述底壳由底面和侧面围合而成,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的底面相对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均从所述底壳的外侧面与所述底壳相连通,所述底壳中设置有曲面板,所述曲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曲面板扣合于所述底壳的底面内侧,所述曲面板与所述底壳之间形成内管,所述内管分别与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相连通,所述曲面板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底壳,所述曲面板与所述壳盖之间形成消声腔,所述曲面板与所述壳盖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消声腔分成多个腔体。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与所述进气管、所述出气管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相互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壳盖与所述底壳均采用不锈钢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壳盖具有朝向所述底壳方向弯曲设置的台阶部,所述壳盖中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为多边形腔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曲面板上,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壳盖内侧面,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卡接。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将所述曲面板分成多个组成部分。进一步地,所述隔板至少有两个。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有两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曲面板分成第一曲面板、第二曲面板和第三曲面板,并分别形成三个消声腔。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圆形孔。具体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5mm。具体地,所述第一曲面板上设置有52个圆孔,所述第二曲面板上设置有40个圆孔,所述第三曲面板上设置有23个圆孔。进一步地,所述曲面板上设置有六个第一卡接头,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头相互匹配的卡接口,所述曲面板与所述底壳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管中设置有衬套。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的夹角大于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消声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本专利技术消声器的工作原理如下:每一个消声腔的体积和开孔数量固定,而固定的腔室和开孔数都对应一个固定的消声频率,当声音进入腔室,在这个固有频率附近的声波就会在腔室反射回管道形成一个相位相反、能量相当的声波,将该频率的声音消去。通过调整腔室的体积及开孔数,从而消去不同频率的噪声,达到消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消声器,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通过壳体连接,并在壳体内设置曲面板从而形成消声腔,在保证消声器性能的前提下缩减了消声器的体积;(2)本专利技术的消声器,在壳盖上设置了台阶部和加强筋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壳盖的强度,并减少了声音的对外辐射;(3)本专利技术的消声器,进气管与出气管不在一条直线上,减少了消声器的占用空间;(4)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在不需要优化涡轮流道的前提下,解决了涡轮增压器的噪声问题;(5)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能够有效地降低涡轮增压器在高速运转时产生的噪音;(6)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消声器的涡轮增压器,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且消声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消声器底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曲面板之下的底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消声器的曲面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消声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消声器的壳盖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消声器的壳盖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消声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消声器中音量传递损失原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消声器中音量传递损失曲线;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未安装具有消声器的车辆在不同转速不同噪声频率下的音量大小示意图(在涡轮下方5cm处进行噪声测试);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安装实施例1中消声器的车辆在不同转速不同噪声频率下的音量大小示意图(在涡轮下方5cm处进行噪声测试);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未安装具有消声器的车辆在不同转速不同噪声频率下的音量大小示意图(在车内进行噪声测试);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安装实施例1中消声器的车辆在不同转速不同噪声频率下的音量大小示意图(在车内进行噪声测试);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安装消声器和未安装消声器的加速车内语言清晰度对比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底壳,2-壳盖,3-进气管,4-出气管,5-隔板,51-第一隔板,52-第二隔板,6-曲面板,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进气管(3)和出气管(4),所述壳体包括底壳(1)和壳盖(2),所述壳盖(2)与所述底壳(1)扣合围成空腔,所述底壳(1)由底面和侧面围合而成,所述壳盖(2)与所述底壳(1)的底面相对应;所述进气管(3)与所述出气管(4)均从所述底壳(1)的外侧面与所述底壳(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中设置有曲面板(6),所述曲面板(6)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所述曲面板(6)扣合于所述底壳(1)的底面内侧,所述曲面板(6)与所述底壳(1)之间形成内管,所述内管分别与所述进气管(3)、所述出气管(4)相连通,所述曲面板(6)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底壳(1),所述曲面板(6)与所述壳盖(2)之间形成消声腔,所述曲面板(6)与所述壳盖(2)之间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所述消声腔分成多个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进气管(3)和出气管(4),所述壳体包括底壳(1)和壳盖(2),所述壳盖(2)与所述底壳(1)扣合围成空腔,所述底壳(1)由底面和侧面围合而成,所述壳盖(2)与所述底壳(1)的底面相对应;所述进气管(3)与所述出气管(4)均从所述底壳(1)的外侧面与所述底壳(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中设置有曲面板(6),所述曲面板(6)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所述曲面板(6)扣合于所述底壳(1)的底面内侧,所述曲面板(6)与所述底壳(1)之间形成内管,所述内管分别与所述进气管(3)、所述出气管(4)相连通,所述曲面板(6)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底壳(1),所述曲面板(6)与所述壳盖(2)之间形成消声腔,所述曲面板(6)与所述壳盖(2)之间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所述消声腔分成多个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与所述进气管(3)、所述出气管(4)一体成型,所述进气管(3)与所述出气管(4)之间的夹角大于0°。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光宗赵岩许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