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丽美专利>正文

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98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用于解决利用风能和波浪能双动力发电的技术问题,并提高发电效率。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包括立柱支撑系统,以及安装在立柱支撑系统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别与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电连接。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波浪能和风能同时发电,发电效率高、可靠性强。

A kind of near shore dual power generating unit

The ai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near shore dual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using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to generate dual power gener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generation. A near shore dual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column support system, and a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 wave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 a power storage system and a control system installed on the vertical support system; the power storage system and the control system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the wave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has beneficial effects: the invention can generate electricity by wave energy and wind energy at the same time, and has high generating efficiency and strong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海洋是人来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重要的能源。然而,由于海洋能源开发成本高,效益相对较低,因此,当现有技术中对海洋能源的开采还不太成熟。当今社会主要利用的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其储存量有限,在不久的将来人们面临着资源消耗殆尽的危机。因此,寻求利用海洋能源,是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用于解决利用风能和波浪能双动力发电的技术问题,并提高发电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包括立柱支撑系统,以及安装在立柱支撑系统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别与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电连接;立柱支撑系统包括上立筒和下立筒,上立筒的下部位于下立筒内,下立筒内设有用于实现上立筒上下移动的立柱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波浪能发电系统安装在上立筒上,包括捕能板机构、波浪能发电转化腔、波浪能发电机构;捕能板机构包括捕能板、捕能传递臂和捕能支撑架,所述捕能支撑架安装在上立筒的外侧,捕能传递臂与捕能支撑架铰接,捕能板安装在捕能传递臂的外端,捕能传递臂的内部伸入波浪能发电转化腔内;波浪能发电转化腔内设有用于捕能板复位的复位驱动槽,复位驱动槽内设有捕能板复位驱动弹簧,捕能传递臂下端设有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捕能板复位驱动槽内,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与所述捕能板复位驱动弹簧连接;捕能传递臂的内端设有弧形齿条与波浪能发电机构动力输入端的波浪能发电被动齿轮啮合,波浪能发电机构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蓄电系统电连接;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构、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和风速测试仪;风速测试仪安装在上立筒的上端,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安装在上立筒上部;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可上下移动的安装有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风力发电机构安装在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上;风力发电机构包括风轮、风力发电传动腔第一主动轴、第一磁力联轴器、磁力蓄能腔、磁力蓄能轮、第二磁力联轴器、风力发电腔、第二从动轴和风力发电电机;所述第一主动轴可转动的安装在风力发电传动腔内,第一主动轴的上端与风轮连接,第一磁力联轴器的外磁体与第一主动轴的下端连接;所述的磁力蓄能轮安装在所述磁力蓄能腔内,磁力蓄能腔内设有用于悬浮磁力蓄能轮的悬浮驱动永磁体,磁力蓄能轮采用陀螺状结构,第一磁力联轴器的内磁体与磁力蓄能轮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位于磁力蓄能腔的下方,可转动的安装在风力发电传动腔内;第二磁力联轴器的内磁体与第二从动轴上端连接,第二磁力联轴器的外磁体与所述磁力蓄能轮的下端连接;风力发电电机安装在风力发电腔内,风力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从动轴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风力发电电机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蓄电系统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立筒的下端设有膨胀头,膨胀头包括膨胀腔和膨胀体;膨胀腔下部周围设有膨胀窗,膨胀腔内的下部设有倒立的膨胀驱动圆台;膨胀体包括膨胀连接环和膨胀片,膨胀片设有多个,其上部均与膨胀连接环铰接,膨胀连接环套装在膨胀驱动圆台的上端,膨胀片的下端位于所述膨胀窗内,且多个膨胀片环绕设置在膨胀驱动圆台的周围;所述下立筒的下端位于所述膨胀腔内,并位于膨胀连接环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立柱升降螺杆、立柱升降螺母、立柱升降电机、立柱升降驱动固定座,立柱升降驱动固定座安装在下立筒内,立柱升降螺杆竖向布置在下立筒内,立柱升降螺杆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立柱升降驱动固定座上,立柱升降电机安装在所述立柱升降驱动固定座的下端,立柱升降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立柱升降螺杆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立柱升降螺母匹配螺接在所述立柱升降螺杆上;所述立柱升降螺杆的上部伸入所述上立筒的下部以内,上立筒的下端与所述立柱升降螺母连接;所述下立筒上设有立柱升降槽,所述上立筒的外侧设有立柱升降导轨,立柱升降导轨可滑动的位于立柱升降槽内。进一步的,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包括风力防护驱动板、风力防护驱动电机、风力防护驱动螺杆、风力防护驱动螺母、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风力防护固定底座;所述风力防护驱动板竖向固定安装在上立筒上,风力防护驱动板的外侧设有风力防护驱动槽;所述风力防护固定底座安装在风力防护驱动板的下端,所述风力防护驱动螺杆的下端可转动的安装在风力防护固定底座上,风力防护驱动电机安装在风力防护固定底座上,风力防护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风力防护驱动螺杆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风力防护驱动螺母匹配螺接在风力防护驱动螺杆上,所述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与所述风力防护驱动螺母固定连接,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的内端可滑动的安装在风力防护驱动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捕能传递臂的内端至与捕能支撑架铰接点的距离,大于捕能传递臂的外端至与捕能支撑架铰接点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波浪能发电系统设有两套,分别安装在上立筒的两侧,两侧波浪能发电系统的波浪能发电转化腔上下布置;其中,一侧波浪能发电系统的捕能板通过传动拐臂与其捕能传递臂外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捕能板的两侧端面上分别为凹陷面。进一步的,所述捕能板采用弹性塑料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波浪能发电机构和蓄电系统之间设有波浪能发电整流模块。进一步的,所述风力发电电机和蓄电系统之间设有风力发电整流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专利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波浪能和风能同时发电,发电效率高、可靠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波浪能发电转化腔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构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立柱升降驱动机构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部膨胀头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1.上立筒;2.下立筒;3.底部膨胀头;4.膨胀腔;41.膨胀窗;5.膨胀连接环;6.膨胀片;7.膨胀驱动圆台;8.立柱升降螺杆;9.立柱升降螺母;10.立柱升降电机;11.立柱升降驱动固定座;12.立柱升降导轨;13.捕能板;14.捕能传递臂;15.捕能支撑架;16.弧形齿条;17.波浪能发电转化腔;18.复位驱动槽;19.捕能板复位驱动弹簧;20.波浪能发电被动齿轮;21.传动拐臂;22.风速测试仪;23.风轮;24.第一主动轴;25.第一磁力联轴器;27.磁力蓄能腔;28.磁力蓄能轮;29.第二磁力联轴器;30.风力发电腔;31.第二从动轴;32.风力发电电机;33.悬浮驱动永磁体;34.风力防护驱动板;35.风力防护驱动电机;36.风力防护驱动螺杆;37.风力防护驱动螺母;38.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39.控制箱;40.风力发电传动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5所示,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包括立柱支撑系统,以及安装在立柱支撑系统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立柱支撑系统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立柱支撑系统,以及安装在立柱支撑系统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别与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电连接;立柱支撑系统包括上立筒和下立筒,上立筒的下部位于下立筒内,下立筒内设有用于实现上立筒上下移动的立柱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波浪能发电系统安装在上立筒上,包括捕能板机构、波浪能发电转化腔、波浪能发电机构;捕能板机构包括捕能板、捕能传递臂和捕能支撑架,所述捕能支撑架安装在上立筒的外侧,捕能传递臂与捕能支撑架铰接,捕能板安装在捕能传递臂的外端,捕能传递臂的内部伸入波浪能发电转化腔内;波浪能发电转化腔内设有用于捕能板复位的复位驱动槽,复位驱动槽内设有捕能板复位驱动弹簧,捕能传递臂下端设有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捕能板复位驱动槽内,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与所述捕能板复位驱动弹簧连接;捕能传递臂的内端设有弧形齿条与波浪能发电机构动力输入端的波浪能发电被动齿轮啮合,波浪能发电机构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蓄电系统电连接;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构、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和风速测试仪;风速测试仪安装在上立筒的上端,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安装在上立筒上部;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可上下移动的安装有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风力发电机构安装在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上;风力发电机构包括风轮、风力发电传动腔第一主动轴、第一磁力联轴器、磁力蓄能腔、磁力蓄能轮、第二磁力联轴器、风力发电腔、第二从动轴和风力发电电机;所述第一主动轴可转动的安装在风力发电传动腔内,第一主动轴的上端与风轮连接,第一磁力联轴器的外磁体与第一主动轴的下端连接;所述的磁力蓄能轮安装在所述磁力蓄能腔内,磁力蓄能腔内设有用于悬浮磁力蓄能轮的悬浮驱动永磁体,磁力蓄能轮采用陀螺状结构,第一磁力联轴器的内磁体与磁力蓄能轮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位于磁力蓄能腔的下方,可转动的安装在风力发电传动腔内;第二磁力联轴器的内磁体与第二从动轴上端连接,第二磁力联轴器的外磁体与所述磁力蓄能轮的下端连接;风力发电电机安装在风力发电腔内,风力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从动轴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风力发电电机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蓄电系统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立柱支撑系统,以及安装在立柱支撑系统上的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蓄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别与风力发电系统、波浪能发电系统电连接;立柱支撑系统包括上立筒和下立筒,上立筒的下部位于下立筒内,下立筒内设有用于实现上立筒上下移动的立柱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波浪能发电系统安装在上立筒上,包括捕能板机构、波浪能发电转化腔、波浪能发电机构;捕能板机构包括捕能板、捕能传递臂和捕能支撑架,所述捕能支撑架安装在上立筒的外侧,捕能传递臂与捕能支撑架铰接,捕能板安装在捕能传递臂的外端,捕能传递臂的内部伸入波浪能发电转化腔内;波浪能发电转化腔内设有用于捕能板复位的复位驱动槽,复位驱动槽内设有捕能板复位驱动弹簧,捕能传递臂下端设有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捕能板复位驱动槽内,捕能板复位驱动滑块与所述捕能板复位驱动弹簧连接;捕能传递臂的内端设有弧形齿条与波浪能发电机构动力输入端的波浪能发电被动齿轮啮合,波浪能发电机构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蓄电系统电连接;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构、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和风速测试仪;风速测试仪安装在上立筒的上端,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安装在上立筒上部;防风力破坏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可上下移动的安装有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风力发电机构安装在风力防护驱动支撑板上;风力发电机构包括风轮、风力发电传动腔第一主动轴、第一磁力联轴器、磁力蓄能腔、磁力蓄能轮、第二磁力联轴器、风力发电腔、第二从动轴和风力发电电机;所述第一主动轴可转动的安装在风力发电传动腔内,第一主动轴的上端与风轮连接,第一磁力联轴器的外磁体与第一主动轴的下端连接;所述的磁力蓄能轮安装在所述磁力蓄能腔内,磁力蓄能腔内设有用于悬浮磁力蓄能轮的悬浮驱动永磁体,磁力蓄能轮采用陀螺状结构,第一磁力联轴器的内磁体与磁力蓄能轮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位于磁力蓄能腔的下方,可转动的安装在风力发电传动腔内;第二磁力联轴器的内磁体与第二从动轴上端连接,第二磁力联轴器的外磁体与所述磁力蓄能轮的下端连接;风力发电电机安装在风力发电腔内,风力发电机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从动轴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风力发电电机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蓄电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海岸双动力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立筒的下端设有膨胀头,膨胀头包括膨胀腔和膨胀体;膨胀腔下部周围设有膨胀窗,膨胀腔内的下部设有倒立的膨胀驱动圆台;膨胀体包括膨胀连接环和膨胀片,膨胀片设有多个,其上部均与膨胀连接环铰接,膨胀连接环套装在膨胀驱动圆台的上端,膨胀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丽美
申请(专利权)人:曹丽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