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41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包括上本体(1)、上本体上、下注水孔(13、13’)、高压水过滤腔(11)、中空筒形滤网(4)和由环状密封圈(6)与喷水板(7)构成的高压水密封腔(14),其特征是还包括由上本体(1)沿其长轴方向加工而成的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采用高压水均流腔可使整个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轴向水流压力分布更均匀,均流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该结构设计更合理且更换喷水板操作更加方便迅速。(*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织造水刺加工机械,特别是指安装于水刺机上的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提供高压水射流喷出的装置一般称为高压水刺头。常规水刺头采用液压柱塞缸密封喷水板。当喷水板上的喷水孔因杂质而堵塞时,泄去油压后,可更换喷水板。该系统较为复杂,水刺头的制造及维护保养成本均较高,一旦柱塞缸漏油,油滴将直接滴到水刺法非织造布上,造成产品疵点。中国技术专利“96223044.8”揭示了一种水刺不织布高压水刺头,该技术主要包含有上本体1、下本体2、承接体3、喷水板4等构件,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说明图1、图2所示,上本体1为一长矩形体,沿其长轴方向加工有一高压水过滤腔11;高压水过滤腔11底部位置沿其轴向等距排列多个上本体注水孔13;高压水过滤腔11套有一中空筒形滤网4;上本体1底面对应于注水孔13两侧设有长嵌合槽16;上本体1两侧有左右端盖2和2’,用螺栓与其相连,左端盖2使该端呈封闭状,右端盖2’内有通孔,其右侧与供水系统(图中未示)的输水管道相联接。下本体8为一长矩形体,其上顶面与上本体1的底面相接触,设有下本体嵌合块82与上本体嵌合槽16相配合;上本体1和下本体8采用螺栓固结成一体;上本体注水孔13对应于下本体容纳槽83;下本体8底面开设有一呈喇叭状排水开口81,与下本体容纳槽83相对应,下本体容纳槽83和排水开口81相互连通。承接体10安装于下本体容纳槽83中,其顶面设有一承接槽101,对应于上本体注水孔13,承接槽101中安装有多层长形片层滤网17,同时,承接槽101底面向下贯穿有间隔排列的多个出水孔102,对应于上本体注水孔13,承接体10底面上设有一环状凹槽103,用于安装密封圈18。喷水板7为一长形片,其上设有贯穿的喷水孔71,喷水板7配合压固于承接体10的底面,其上的喷水孔71与出水孔102相连通。下端盖5用以封闭下本体容纳槽83。当喷水板7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堵塞时,首先,关闭供水系统,待水刺头内部的水压消失后,利用工具将下端盖5取下,承接体10由该端拉出并取出喷水板7,换上经清洗的喷水板7,将承接体10插入下本体容纳槽83,再用工具锁紧下端盖5,恢复高压水供应,即可使水刺头正常工作。该专利揭示的水刺不织布高压水刺头不采用液压柱塞缸密封喷水板,和传统油压密封水刺头相比虽然能防止漏油避免造成产品疵点,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操作不方便的缺点。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包括上本体1、上本体上、下注水孔13、13’、高压水过滤腔11、中空筒形滤网4和由环状密封圈6与喷水板7构成的高压水密封腔14,其特征是还包括由上本体1沿其长轴方向加工而成的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是1.采用高压水均流腔可使整个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轴向水流压力分布更均匀,均流作用可进一步提高;2.该结构设计更合理且更换喷水板操作更加方便迅速。图2为现有高压水刺头A-A剖面示意图图2中,1-上本体,11-高压水过滤腔,13-上本体注水孔,16-嵌合槽,4-中空筒形滤网,7-喷水板,71-喷水孔,8-下本体,81-排水开口,82-嵌合块,83-下本体容纳槽,10-承接体,101-承接槽,102-出水孔,103-环状凹槽,17-片层滤网,18-密封圈。图3为本技术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示意图图3中,1-上本体,11-圆形高压水过滤腔,12-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1-均流板,13-上本体上注水孔,13’-上本体下注水孔,14-高压水密封腔,2-高压水过滤腔左端盖,2’-高压水过滤腔右端盖,3-压力表,4-中空筒形滤网,5-高压水均流腔左端盖,5’-高压水均流腔右端盖,6-环状密封圈,7-喷水板,8-下本体。图4为本技术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A-A剖面示意图图4中,1-上本体,11-圆形高压水过滤腔,12-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1-均流板,1211-大弧形板,1212-左小弧形板,1212’-右小弧形板,122-均流窄缝,13-上本体上注水孔,13’-上本体下注水孔,14-高压水密封腔,15-长槽,4-中空筒形滤网,6-环状密封圈,7-喷水板,71-喷水孔,8-下本体,81-排水开口。下本体8分左右两块,相互离开一段距离以不盖住喷水板7中央的喷水孔71,左右两块下本体8其上顶面与上本体1的底面相接触并采用螺栓固结成一体,左右两块下本体8的斜面构成喇叭状的排水开口81,高压水可通过喷水板7中央的喷水孔71向下喷射出来。环状密封圈6由橡胶制成,位于高压水密封腔14中和喷水板7之上,用以密封高压水;喷水板7为一长形片,其中央沿其长轴方向加工有一排或多排等距排列的喷水孔71。本技术工作时,高压水进入圆形高压水过滤腔11,通过中空筒形滤网4过滤后,由上本体上注水孔13进入到高压水均流腔12,经过窄缝122均流后,再通过上本体下注水孔13’进入到高压水密封腔14,水压作用在环状密封圈6的内表面上,使环状密封圈6的外表面紧贴在上本体1下部中央的长槽15壁面和喷水板7部分上表面上,产生自动密封效果,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漏油产生产品疵点,高压水从喷水板7中央的喷水孔71中向下喷射出来,经过排水开口81后,喷射到纤网上,从而起到加固纤网的作用。当喷水板7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堵塞时,切断高压水供应,高压水密封腔14中水压下降,即可抽出已堵塞的喷水板7,插入经清洗的喷水板7,即可完成更换喷水板7的操作步骤,恢复高压水供应,水刺头即可恢复正常工作,可见其操作十分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包括上本体(1)、上本体上、下注水孔(13、13’)、高压水过滤腔(11)、中空筒形滤网(4)和由环状密封圈(6)与喷水板(7)构成的高压水密封腔(14),其特征是还包括由上本体(1)沿其长轴方向加工而成的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内部设有一均流板(121),均流板(121)两端分别固结在高压水均流腔左、右端盖(5、5’)上,均流板(121)由大弧形板(1211)和左、右小弧形板(1212、1212’)构成,大弧形板(1211)和左、右小弧形板(1212、1212’)通过焊接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所述的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其特征是所述的均流板(121)其大弧形板(1211)和左、右小弧形板(1212、1212’)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专利摘要一种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包括上本体(1)、上本体上、下注水孔(13、13’)、高压水过滤腔(11)、中空筒形滤网(4)和由环状密封圈(6)与喷水板(7)构成的高压水密封腔(14),其特征是还包括由上本体(1)沿其长轴方向加工而成的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采用高压水均流腔可使整个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轴向水流压力分布更均匀,均流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该结构设计更合理且更换喷水板操作更加方便迅速。文档编号D04H18/04GK2501893SQ0125484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靳向煜, 柯勤飞, 吴海波, 殷保璞, 黄健华 申请人:东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压自密封高压水刺头包括上本体(1)、上本体上、下注水孔(13、13’)、高压水过滤腔(11)、中空筒形滤网(4)和由环状密封圈(6)与喷水板(7)构成的高压水密封腔(14),其特征是还包括由上本体(1)沿其长轴方向加工而成的圆形高压水均流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向煜柯勤飞吴海波殷保璞黄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