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的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的电纺丝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8405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压静电纺丝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高性能的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的电纺丝制备方法,是通过在PBO树脂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碳纳米管,配制成碳纳米管/PBO混合纺丝溶液,对该混合溶液进行电纺丝,利用利用电纺丝过程射流的鞭动效应对射流中的碳纳米管进行取向,使得碳纳米管沿着纤维轴向排列,利用碳纳米管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对PBO纤维进行改性,大幅度提高PBO纤维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从而制备出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纤维及其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 高强度、耐高温连续纤维的电纺丝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领域。技术背景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Poly-p-phenylene 2,6-benzoxazole, PBO)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发展航空、航天事业而开发的先进复 合材料用增强材料,是含杂环芳香族聚酰胺家族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 成员。PBO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阻燃性能,还具有较高 的比强度、比模量,其力学性能远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性能芳纶纤 维和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超级纤维。作为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材 料,PBO纤维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PBO最早由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研制成功,但由于合成工艺条 件限制,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道化学 公司(DOW)成功开发出新的单体合成、聚合及纺丝技术,并于1991 年与东洋纺织公司(Toyobo)联合开发成功PBO纤维。1995年,东洋 纺织公司在DOW化学公司的专利许可下进行PBO纤维的试生产, 于1998年10月投放市场,年生产能力为200吨,在投放市场之初, PBO纤维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各种高
得到应用。 东洋纺公司计划在2008年将生产能力提高到1000吨,以满足各种高
的需求。目前,PBO原料的制备及纤维加工技术为道化学公司和东洋纺织公司所垄断,并且PBO纤维只在日本东洋纺织公司 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美、日两国对其生产原料及核心生产技术实行严 格保密,产品也禁售他国。因此,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的 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的研制工作,将可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PBO 纤维制备技术的封锁,对我国航空、航天、武器装备以及国民经济建 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制备PBO纤维的关键在于PBO纤维的纺丝技术,目前PBO纤 维制备工艺采用液晶浓溶液干喷湿法纺丝工艺,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生产成本较高。电纺丝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纤维制备技术, 该技术利用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发生极化,从喷 丝孔中喷出形成射流,射流在电场内运动的过程不断地发生裂分、细 化,经溶剂挥发(或者熔体冷却)而固结,最终制备出聚合物纤维无 纺布。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无纺布具有纤维直径小(约为 50-1000nm)、比表面积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粘接性能, 在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采用电纺丝方法制备PBO纤维,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 低廉等优点,但在电纺丝工艺中,由于射流在电场运动的过程将经历 一系列鞭动效应,而使纤维处于无规则的取向过程,该过程不利于纤 维内部晶区的形成,使得纤维的结晶性降低,从而导致纤维的力学性 能有所下降。因此,如何提高电纺PBO纤维的力学性能成为制备高 性能PBO纤维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通过spZ杂化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平面六边形石墨单元构成的无缝中空管,其直径约为几个到几十个纳米,而长度约为几个到几十个微米,长径比可达100-1000,是一种具有一唯结构的"超级纤维"。碳纳米管的无缝管状结构及管身良好的石墨化程度, 赋予了碳纳米管良好的耐热性能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可达50 200GPa,是钢的IOO倍,密度仅为钢的1/6,其弹性模量高达lTPa, 与金刚石的弹性模量相当,约为钢的5倍,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优 异的弹性、韧性、及抗疲劳性能,是高性能纤维最理想的增强材料。 如果在电纺PBO纤维中添加一定量的碳纳米管,利用碳纳米管优异 的力学性能对PBO纤维进行改性,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纤维的力学 性能,从而制备出高性能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兼具耐热性能、阻燃性能及优异的 力学性能于一体的高性能的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的电纺丝制备方 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PBO纤维中,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碳纳米管 沿纤维的轴向排列,从而使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高性能PBO树 脂溶解于强极性溶剂中,并在该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碳纳米管(为树 脂质量的1-30%),配制成碳纳米管/PBO混合纺丝溶液。对该混合 溶液进行电纺丝,利用利用电纺丝过程射流的鞭动效应对射流中的碳 纳米管进行取向,使得碳纳米管沿着纤维轴向排列,从而制备出高强 度,高模量、耐高温的高性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强极性溶剂是指多聚磷酸、甲磺酸、硝基甲苯等,可以溶解PBO树脂的强极性溶剂及其混合溶剂。 具体包括下列歩骤(1) 将高性能PBO树脂溶解于多聚磷酸、甲磺酸、硝基甲苯等 强极性溶剂中,并添入适量碳纳米管(为树脂质量的1-30%),分散 均匀,使之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体系,溶液浓度为5-30wt%;(2) 将上述配好溶液装入高压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筒中,注射 筒与高压电源的一极相连;(3) 在距离注射筒约5-30cm的另一侧放置与高压电源另一极相 连的金属圆盘、金属圆筒、金属网、金属平板等,作为收集装置;(4) 升高电压,PBO溶液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极化,从喷 丝嘴中喷射出来形成射流,射流在电场中运动的过程将经历一系列的 鞭动效应,使得射流发生裂分、细化,最终PBO纤维收集在收集装 置上。在射流鞭动的过程中,由于碳纳米管的长径比较大,容易沿着 射流的轴向取向,使得在最终的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中,碳纳米 管沿着纤维轴向排列,从而使得PBO纤维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 高。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方法制j:备的高强度碳纳米管 /PBO复合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阻燃性能,其力学性能 也比PBO纤维有大幅度的提高,可满足我国航空、航天、先进复合 材料等高
的急需。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符号1代表盛有PBO树脂溶液的注射筒;符号2代 表喷丝嘴;符号3代表高压电源;符号4代表金属收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将聚苯撑苯并双噁唑树脂(PBO)溶解于多聚磷酸中,并加入一 定量碳纳米管(树脂质量的5%),使其均匀分散于溶液中,溶液的 浓度为15wt%。将上述溶液装入高压静电纺丝装置注射筒中,并将注 射筒与高压电源的一极相连,在距离注射筒约15cm的另一侧为与高 压电源另一极相连的金属圆盘电极,作为收集装置。缓慢升高电源电 压至25KV,溶液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发生极化,从注射筒中喷射出来, 经历射流鞭动效应,发生裂分、细化,与此同时碳纳米管发生取向, 最终以连续的单向纤维形式收集在金属收集装置上,从而制备出高强 度,高性能的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该连续PBO纤维,具有较高比强度、比模量及优异耐热稳定性 能和阻燃性能,可作为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实施例二将聚苯撑苯并双噁唑树脂(PBO)溶解于甲磺酸和多聚磷酸混合 溶剂中,并加入PBO树脂10wtM重量的碳纳米管,使其均匀分散于溶 液中,溶液的浓度为15wt。/。。将上述溶液装入高压静电纺丝装置注射 筒中,并将注射筒与高压电源的一极相连,在距离注射筒约10cm的 另一侧为一与高压电源另一极相连的金属圆盘电极,作为收集装置。 缓慢升高电源电压至25K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高性能的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的电纺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性能PBO树脂溶解于强极性溶剂中,并在该溶液中添加为树脂质量1-30%的碳纳米管,配制成碳纳米管/PBO混合纺丝溶液;对该混合溶液进行电纺丝,利用电纺丝过程射流的鞭动效应对射流中的碳纳米管进行取向,使得碳纳米管沿着纤维轴向排列,从而制备出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的高性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陈平齐文崔天放于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