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785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该组件包括充电器本体和可拆卸的连接在充电器本体的顶部的被充电器件,充电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连接在壳体的底部的插头,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充电接触部,第一充电接触部与插头电连接;被充电器件内设有第二充电接触部和蓄电池。通过插接在车体上的充电器本体,实现了对被充电器件的无线充电,且由于被充电器件与充电器本体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在使用被充电器件时可以很方便的从充电器本体上拆下,在不使用时即可将其放置在充电器本体上,不仅解决了被充电器件的放置问题,又实现了被充电器件的时时充电,解决了这些便携式被充电器件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Vehicle charger components that can be attached to a charge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aily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rovides an on-board charger assembly with a charged device. The assembly includes a charger body and a detachable charging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charger body. The charger body includes a housing and a plug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The inner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harge contact part, the first charge contact part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plug; the charg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harging contact part. And battery. By inserting the charger on the body, the charging device is recharged, and because the charger is detachable between the charger and the charger, it can be easily removed from the charger when the charger is used, and can be placed on the charger when the charger is not used. It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placement of the charged devices, but also realizes the time charging of the charged devices,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poor endurance of the portable charge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日常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的使用,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时“移动式的家”,在车上可以存储和使用很多日常生活用品,但受到汽车自身的一些条件的限制,很多日常用品在汽车上使用并不安全或方便,例如常规的气体打火机,在夏天温度过高时,遗忘在车内的气体打火机存在爆炸风险。而常规的电子打火机,使用时需要插接在电源上,若驾驶员在行驶中点烟,又极容易发生危险。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用到越来越多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虽然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充电问题却成为一大困扰,例如常规的蓝牙耳机、充电式剃须刀等,续航能力较差,需要经常充电,而汽车上无法实现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充电都设置专用接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车载充电器无法方便的为日常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该组件包括充电器本体和通过槽榫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充电器本体的顶部的被充电器件,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插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与所述插头电连接;所述被充电器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充电接触部和蓄电池,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用于与第一充电接触部接触连接,以对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用于对所述被充电器件供电。优选的,所述插头包括筒体、负极弹片、弹簧和正极触头;所述负极弹片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的负极连接,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窗口,所述负极弹片由所述窗口向外伸缩于所述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为截头锥形,所述正极触头的底端伸缩于所述筒体的底端,所述正极触头的顶端设有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筒体的底端限位配合,所述正极触头的顶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的正极连接。优选的,所述负极弹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负极弹片在所述筒体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所述插头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被充电器件上设有MicroUSB接口,所述MicroUSB接口与所述蓄电池连接。优选的,所述被充电器件的内部设有磁铁。优选的,所述被充电器件为电子点烟器。优选的,所述被充电器件为电剃须刀。优选的,所述被充电器件为蓝牙耳机。优选的,所述蓝牙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设置在耳机主体底端的喇叭,所述喇叭外包设有胶套;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顶部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用于容纳所述胶套、并与所述胶套过盈配合连接。本技术通过插接在车体上的充电器本体,实现了对被充电器件的无线充电,且由于被充电器件与充电器本体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在使用被充电器件时可以很方便的从充电器本体上拆下,在不使用时即可将其放置在充电器本体上,不仅解决了被充电器件的放置问题,又实现了被充电器件的时时充电,解决了这些便携式被充电器件续航能力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蓝牙耳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充电器本体;11、壳身;12、USB接口;13、面壳;14、第一充电接触部;15、PC镜片;2、被充电器件;21、MicroUSB接口;22、点烟器上壳;23、点烟器下壳;24、电池;25、第二充电接触部;26、磁铁;27、发热丝板;28、点烟器按键;29、耳机上壳;30、耳机下壳;3、插头;31、正极触头;32、负极弹片;33、接头锥形部;34、塑胶螺母;35、筒体;36、弹簧;37、USB主板;41、喇叭;42、胶套;43、耳机主板;44、滴胶铭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包括充电器本体1和通过槽榫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充电器本体1的顶部的被充电器件2,即可在充电器本体1的顶部设置插槽、在被充电器件2的底部设置向下凸起的插接部,或是在充电器本体1的顶部设置向上凸出的插接部、在被充电器件2的底部设置插槽,通过插接部与插槽的活动插接实现充电器本体1与被充电器件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且插接的方式还可以实现接触面之间的相对定位;充电器本体1包括壳体和连接在壳体的底部的插头3,壳体包括方筒形的壳身11以及设置在壳身11顶部的面壳13和PC镜片15,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充电接触部14,第一充电接触部14与插头3电连接,插头3用于与车内的电插孔插接;被充电器件2的底部设有第二充电接触部25和蓄电池24,第二充电接触部25用于与第一充电接触部接触连接,以对蓄电池24充电,蓄电池24用于对被充电器件2供电。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组件通过插接在车体上的充电器本体1,实现了对被充电器件2的接触式充电,且由于被充电器件2与充电器本体1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因此在使用被充电器件2时可以很方便的从充电器本体1上拆下,在不使用时即可将其放置在充电器本体1上,不仅解决了被充电器件2的放置问题,又实现了被充电器件2的时时充电,解决了这些便携式被充电器件2续航能力差的问题。具体的,插头3包括筒体35、负极弹片32、弹簧36和正极触头31;负极弹片32与第一充电接触部14的负极连接,筒体35的侧壁上设有窗口,负极弹片32由窗口向外伸缩于筒体35;筒体35的底端为截头锥形,该接头锥形部33可以与筒体35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具体可通过塑胶螺母34与筒体35连接,正极触头31的底端伸缩于筒体35的底端,正极触头31的顶端设有限位部、用于与筒体35的底端限位配合,以免滑出筒体35的底端,正极触头31的顶端通过弹簧36与第一充电接触部14的正极连接,由此,通过具体弹性的正极触头31和负极弹片32,可以实现与车内的电插孔之间的紧密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充电器件2为电子点烟器,包括点烟器上壳22和点烟器下壳23,点烟器上壳22与点烟器下壳23之间设有蓄电池24、磁铁26和发热丝板27,点烟器上壳22上设有用于使发热丝板27外露的点烟孔,点烟器上壳22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发热丝板27启动的点烟器按键28。负极弹片3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当然也可以是多个,多个负极弹片32在筒体35的周向上均匀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本体和通过槽榫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充电器本体的顶部的被充电器件,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插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与所述插头电连接;所述被充电器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充电接触部和蓄电池,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用于与第一充电接触部接触连接,以对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用于对所述被充电器件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本体和通过槽榫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充电器本体的顶部的被充电器件,所述充电器本体包括壳体和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的插头,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充电接触部,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与所述插头电连接;所述被充电器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充电接触部和蓄电池,所述第二充电接触部用于与第一充电接触部接触连接,以对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蓄电池用于对所述被充电器件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筒体、负极弹片、弹簧和正极触头;所述负极弹片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的负极连接,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窗口,所述负极弹片由所述窗口向外伸缩于所述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为截头锥形,所述正极触头的底端伸缩于所述筒体的底端,所述正极触头的顶端设有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筒体的底端限位配合,所述正极触头的顶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充电接触部的正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附带被充电器件的车载充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弹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负极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柏悦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