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312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可以拉出卷线盒,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拉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长度,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充电场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
技术介绍
台湾新型专利第509217号揭示了一种具有卷线结构的变压器转换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可自动卷收电源线并可使电源线定位于内部的变压器转换装置,其主要是在变压器转换装置内部设有一卷线机构,该卷线机构由一卷线盒本体、一卷线盘及一涡形卷簧所组成,该卷线盒本体是设置在变压器转换装置的壳体内部,该卷线盒本体内部设有一线槽,该卷线盘是枢设于线槽中,变压器转换装置的电源线是卷绕于卷线盘上,电源线一端可伸入 卷线盒本体,该涡形卷簧设置于卷线盒本体内并与卷线盘连接,从而使电源线可依据需求随时调整长度。但是,该具有卷线结构的变压器转换结构的一端线缆采用卷线结构、另外一端采用连接器直接与设备连接,其空间只能收容较短的线缆,因此,限制了该种具有卷线结构的变压器转换结构的应用场合。台湾新型专利第547411号揭示了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充电结构改良,是针对熟知结构的充电器为独立配件型态而致充电不便的缺点加以改良,其大体包括一电动滑板车以及一充电器,该充电器具有一供电线路及一充电线路,该充电线路的端部具有一插头,其主要特点在于该充电器是内置于车体上的结构型态,可在车体踏板底部的电瓶置盒相邻位置设置一槽室以供该充电器以及其充电线路、插头容置定位,充电器的供电线路则可直接与电动滑板车的电瓶相连接;欲进行充电时,可直接由车体上拉出该充电线路的插头即可达成。但是,该种充电器需要与电动滑板车安装在一起,由于电动滑板车在运动时比较容易产生震动,而充电器内一般装有一定数量的电子组件,震动很容易对电子组件产生伤害,从而影响该种充电器的使用寿命。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充电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该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都可以拉出卷线盒,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拉出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的长度,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充电场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电器,用于连接供电系统与待充电的电池,其包括卷线盒、输入部、输出部、复位结构以及电源转换系统;所述输入部包括收容在卷线盒内的输入线以及与所述输入线相连接的输入连接器,所述输入线自所述卷线盒延伸一预定长度以便所述输入连接器与供电系统连接;所述输出部包括收容在卷线盒内的输出线以及与所述输出线相连接的输出连接器,所述输出线自所述卷线盒延伸ー预定长度以便所述输出连接器与待充电的电池连接;所述复位结构收容在所述卷线盒内,所述复位结构可将延伸的输入线和输出线重新收容到卷线盒内;所述电源转换系统收容于所述卷线盒内,所述电源转换系统一端与所述输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部连接。进ー步地,所述卷线盒包括收容输入线和输出线的收容空间。进ー步地,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一对凸轴,所述复位结构为ー对涡型弹簧,所述涡型弹簧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凸轴上,所述输入线在其中一个涡型弹簧的弾力作用下卷绕在一个凸轴上,所述输出线在另一个涡型弹簧的弾力作用下卷绕在另ー个凸轴上。进ー步地,所述输入线及输出线分别卷绕在对应的涡型弹簧上。进ー步地,所述ー对凸轴间隔设置,输入线与输出线卷到相应凸轴后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ー步地,所述各凸轴均包括直径较小的卷绕部及直径较大并位于所述卷绕部自由端的抵挡部,所述输入线与输出线分别卷绕于相应的凸轴的卷绕部上。进ー步地,所述收容空间包括第一收容部及与第一收容部间隔设置的第二收容部,所述ー个凸轴设置在第一收容部内,所述输入线收容在第一收容部内,所述另ー个凸轴设置在第二收容部内,所述输出线收容在第二收容部内。进ー步地,所述卷线盒包括下壳体及与下壳体配合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共同形成所述收容空间。ー种充电组合,可连接于供电系统,其包括待充电的电池以及充电器;所述电池包括插座连接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卷线盒、输入部、输出部、复位结构以及电源转换系统,所述输入部包括收容在卷线盒内的输入线以及与所述输入线相连接的输入连接器,所述输入线自所述卷线盒延伸ー预定长度以便所述输入连接器与供电系统连接,所述输出部包括收容在卷线盒内的输出线以及与所述输出线相连接的输出连接器,所述输出线自所述卷线盒延伸ー预定长度以便所述输出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所述复位结构收容在卷线盒内,并可将延伸的输入线和输出线重新收容到卷线盒内,所述电源转换系统收容于所述卷线盒内,所述电源转换系统一端与输入部连接,另一端与输出部连接。进ー步地,所述输入线与输出线是自卷线盒的两个相反方向向外拉出卷线盒。进ー步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收容于绝缘座体的若干接线端子以及覆盖于绝缘座体上方的防护盖;绝缘座体上开设有若干通槽;接线端子具有收容于绝缘座体的通槽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座体外的尾部;其中,绝缘本体的通槽内壁上形成有凸肋,接线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凸肋配合将接线端子固持于绝缘座体内。进ー步地,所述接线端子的接触部上形成有沟槽,所述凸肋卡持于所述沟槽。进ー步地,接线端子还具有一平板状基部,所述接触部是自所述基部两侧延伸而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充电器及其充电组合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可以拉出卷线盒,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拉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长度,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充电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充电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充电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充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充电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充电器的部分分解图(卷线盒的上壳体被移除)。图6为图3所示的充电器的卷线盒的下壳体的立体图。图7为图2所示的充电电池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为图7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至图5所不,一种充电系统100包括充电组合(未标号)与可提供电源的供电系统2。本技术充电组合包括充电器I及与充电器I相连接的待充电的电池3。在本技术中,该种充电系统100是指用于电动车的充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2可以是普通的民用电源、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所述待充电的电池3为业界常用的充电电池,如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可以循环放电及充电以提供电动自行车行驶的能量。所述供电系统2提供一母型插座2a或者称供电连接器,如三孔交流墙面插座,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接触到导电金属,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本技术中,电池3上亦设有一三孔母型插座连接器3a或者称充电连接器。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充电器I包括卷线盒10、部分收容在卷线盒10内用以与供电系统2电性连接的输入部20、部分收容在卷线盒10内用以与待充电的电池3电性连接的输出部30、收容在卷线盒10内的复位结构(未图标)及收容在卷线盒10内的电源转换系统(未图标),所述电源转换系统一端与输入部20连接,另一端与输出部30连接,从而供电系统2提供的电源经输入部20连接到电源转换系统后转换成适合给电池3进行充电的电源,并可通过输出部30传输给电池3。所述卷线盒10包括下壳体101及与下壳体101配合的上壳体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用于连接供电系统与待充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卷线盒、输入部、输出部、复位结构以及电源转换系统;所述输入部包括收容在卷线盒内的输入线以及与所述输入线相连接的输入连接器,所述输入线自所述卷线盒延伸一预定长度以便所述输入连接器与供电系统连接;所述输出部包括收容在卷线盒内的输出线以及与所述输出线相连接的输出连接器,所述输出线自所述卷线盒延伸一预定长度以便所述输出连接器与待充电的电池连接;所述复位结构收容在所述卷线盒内,所述复位结构可将延伸的输入线和输出线重新收容到卷线盒内;所述电源转换系统收容于所述卷线盒内,所述电源转换系统一端与所述输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万益戴宏骐洪永炽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