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宫宝专利>正文

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70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其在于支撑座上设有一出线器,该出线器具有一枢设于该底座上且缠绕有纱线的纱管,以及一控制该纱管转动的控制装置,其中,该纱管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再配合该控制装置的枢设于该支撑座上的从动件与卡掣件设计,以使该走马纱管移动时,该卡掣件可受到拉扯而连动该从动件产生脱离该卡齿的卡掣动作,如此可避免该从动件受到不当拉扯产生误动作,以使该纱线顺利输出,且该纱线编织作业时可获得较佳的编织效率与品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
本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走马纱管设计,特别是指一种编织带机的走 马纱管。
技术介绍
参阅图l及图2,习知走马纱管1包含有一具有上、下承座lll、 112的底座11,两枢设于该下承座112上的导引块113, —凸设于该 上承座111上的支撑座12, 一设于该支撑座12上的纱管轴13,以及 一枢设于该支撑座12上的出线器14;其中,该下承座112上开设有 两平行设置的开孔114;另,该每一导引块113具有一枢设于该开孔 114内的本体115,以及一由该本体115向外延伸且凸伸于该开孔114 外的导片116,而该导片116与开孔114呈一倾斜角度6 1设置;又, 该纱管轴13上枢设有转轮131及开设有一导孔132。仍续前述,该出线器14具有一枢设于该支撑座12上且缠绕有纱 线2的纱管141,以及一控制该纱管141转动的控制装置15;其中, 该纱管141侧面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142;另,该控制装置15系 由一枢设于该支撑座12上的摆杆151, 一设于该伸置于该纱管轴13 内的弹性体152, —伸置于该纱管轴13内且受该弹性体152顶推的 顶掣块153,以及枢设于该摆杆151两端的辅助导轮154。参阅图3,编织作业时,该走马纱管l装设于该编织带机上(图 中未示),此时,该摆杆151受到该顶掣块153顶掣,而使该摆杆 151卡掣于该卡齿142上,另再配合输出的纱线2绕经该等转轮131、 导孔132,故受到该导片116导引下,以使该走马纱管l顺利于该编 织带机上进行"8 "字型移动,进而造成该纱线2输出时会产生拉扯 现象,所以利用该出线器14控制该纱线2的输出,亦即当该纱线2 被拉扯时,则该纱线2将会拉动该导轮154,以使该摆杆151脱离该 卡齿142卡掣,导致该纱管141上的纱线2得以持续输出,直至该走 马纱管l再移动后,则该导轮154不再受到该纱线2拉掣,而形成图 4所示状态,亦即当该纱线2松弛时,该顶掣块153受到该弹性体152 顶推,将该摆杆151推回并卡掣于该卡齿142内,以控制该纱线2输 出。然,实际使用后发现,由于该走马纱管l在该编织带机上作业时 速度极快,因此该摆杆在控制该纱线2输出同时,常因非正常的外在 拉扯下造成误动作,使该摆杆151无法确实卡掣,造成无法准确控制该纱线2输出与否,如此易使该纱线2输出不顺畅,相对地使缠绕的 编织作业效率与品质变差,实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可准 确控制纱线的输出与否,并使纱线顺利输出,提高纱线编织作业时效 率与品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如下方案一种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包含有 一底座,具有上、下承座,以及一连接该上、下7 C座的固定轴,而该下承座上开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开孔;两导引块,该每一导引块具有一枢设于上述开孔内的本体, 以及一由该本体向外延伸且凸伸于开孔外的导片,该导片与开孔呈一 倾斜角度设置; 一支撑座,设于上述底座的上承座上; 一纱管轴,设 于该支撑座上,该纱管轴上枢设有转轮及开设有复数导孔;及一出线 器,其具有一枢"i殳于支撑座上且缠绕有纱线的纱管,以及一控制该纱 管转动的控制装置,其中,该纱管的输出纱线可分别绕经转轮、导孔 而输出,另该纱管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又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枢 设于支撑座上的从动件与卡掣件, 一设置于该纱管轴内的弹性体,一 伸置于该纱管轴内且受该弹性体顶推的顶掣块,以及两端分设于支撑 座与卡掣件上的回复件,该卡掣件上又枢设有一辅助转轮而前述该卡 掣件摆动时可顶掣该从动件,且该从动件受到该顶掣块顶推,以使该 从动件卡掣于该等卡齿上。该支撑座与该两开孔中心呈一倾斜角度设置。该倾斜角度为45度。该转轮可为复数个。该辅助转轮可为复数个。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控制该纱管转动的控制装置,当卡 掣件上所枢设的辅助转轮被纱线所拉动,并由于该卡掣件上有一受弹 性体顶推的顶掣块压制,因此该纱线产生的拉力必须大于该弹性体所 产生的弹力,才可使卡掣件向上顶推从动件,使从动件产生脱离卡齿 的卡掣动作,从而使纱线得以顺利输出,所以该控制装置可避免拉扯 的误动作而影响该纱线输出,在纱线编织作业时可获得争支佳的编织效 率与品质。附图说明图l是习知走马纱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习知走马纱管的底座端视图;图3、图4是习知走马纱管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走马纱管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底座端视图;图7、图8、图9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3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311、 312上、下承座31底座313固定轴314开孔32导引块321本体322导片61角度33支撑座34纱管轴341转轮342导孔35出线器4纱线351纱管36控制装置352卡齿361从动件362卡掣件363弹性体364顶掣块365回复件366辅助转轮13假想线62角度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 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参阅图5及图6,本技术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3的一较佳实 施例,其包含有一底座31、两导引块32、 一支撑座33、 一纱管轴34 及一出线器35;其中,该底座31具有一上、下承座311、 312,以及 一连接该上、下承座311、 312的固定轴313,而该下岸义座312上开 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开孔314;另,该每一导引块32包含有一枢设于 该开孔314内的本体321,以及一由该本体321向外延伸且凸伸于该 开孔314外的导片322,而该导片322与该开孔314呈一倾斜角度e 1设置;至于,该支撑座33设于该底座31上,且该支撑座33与两 开孔中心cc所形成连结的假想线|3呈一倾斜角度6 2设置,而本实施 例该倾斜角度6 2系以45度为例加以说明,又该纱管轴34设于该支 撑座33上,且纱管轴34上枢设有转轮341及开设有复数导孔342, 同时前述的转轮341枢设处并增设有复数转轮341,本实施例以两个 转轮341表示。仍续上述,该出线器35包含有一枢设于该支撑座33上并缠绕有 该纱线4的纱管351,以及一控制该纱管转动的控制装置36;同时, 该纱管351输出的纱线4可分别绕经该转轮341、导孔342而输出, 另该纱管351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352,而该卡齿352可设置于该 纱管351的任一侧,或者两側均设,而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一面为加以 说明;再者,该控制装置36包含有一枢设于该支撑座33上的从动件 361与卡掣件362, —伸置于该纱管轴34内的弹性体363, 一伸置于该纱管轴34内且受该弹性体363顶推的顶掣块364,两端分设于该 支撑座33与该卡掣件362上的回复件365,以及枢设于该卡掣件362 上的辅助转轮366,而前述的辅助转轮366枢设处可增设有复数辅助 转轮366,本实施例以两个辅助转4仑366表示。参阅图5,编织作业时,该纱管351上缠绕的纱线4分别绕经该 转轮341、辅助转轮366、导孔342输出,故当该走马纱管3顺利于 该编织带机(图中未示出)上进行"8 "字型移动过程中,将使该纱线 4受到拉扯而产生输出动作,不过,在该走马纱管3快速移动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带机的走马纱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底座,具有上、下承座,以及一连接该上、下承座的固定轴,而该下承座上开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开孔;    两导引块,该每一导引块具有一枢设于上述开孔内的本体,以及一由该本体向外延伸且凸伸于开孔外的导片,该导片与开孔呈一倾斜角度设置;    一支撑座,设于上述底座的上承座上;    一纱管轴,设于该支撑座上,该纱管轴上枢设有转轮及开设有复数导孔;及    一出线器,其具有一枢设于支撑座上且缠绕有纱线的纱管,以及一控制该纱管转动的控制装置,其中,该纱管的输出纱线可分别绕经转轮、导孔而输出,另该纱管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卡齿,又该控制装置包括有一枢设于支撑座上的从动件与卡掣件,一设置于该纱管轴内的弹性体,一伸置于该纱管轴内且受该弹性体顶推的顶掣块,以及两端分设于支撑座与卡掣件上的回复件,该卡掣件上又枢设有一辅助转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宫宝
申请(专利权)人:郭宫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