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51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具备:显影辊;框架,支撑显影辊;侧密封件,配置在显影辊的轴向上的端部与框架之间,并与显影辊接触;及下密封件,与显影辊接触,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的片状,该下密封件的轴向的端部以与侧密封件重叠的方式配置,且该下密封件的轴向的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比侧密封件靠外侧处,框架具有:第一部分,位于侧密封件的轴向内侧,并与侧密封件接触;及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朝向轴向外侧延伸,位于侧密封件的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并与侧密封件接触,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具有粘贴有下密封件的第一粘贴面。

Develo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eloping device. The developing device is equipped with a developing roll, a frame, a supporting development roll, a side seal, arranged between the end and the fram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roll, and contact with the developing roll; and the lower seal is contacted with the developing roll, forming a sheet that extend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the axial end of the lower seal overlaps with the side seal. Configur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axial seal of the lower seal is on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side seal axially. The frame has the first part, located in the axial side of the side seal, and contact with the side seal; and the two part extends from the first part to the axial side, and is positioned at the side seal in the rotation side of the developing roll. Upstream upstream side and in contact with side seals,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have a first adhesive surface pasted with a lower se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影装置
本技术涉及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为了防止来自显影辊的两端部附近的调色剂泄漏而使侧密封件与显影辊的两端部接触配置的显影装置。调色剂容易从侧密封件与显影装置的框架之间的间隙泄露,因此使下侧密封件与显影辊的轴向上的侧密封件的内侧的侧面接触配置来防止调色剂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这样的显影装置中,由于在侧密封件的左右内侧配置下侧密封件,因此存在部件个数增加这一问题点。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技术的显影装置具备:显影辊;框架,支撑显影辊;侧密封件,配置在显影辊的轴向上的端部与框架之间,并与显影辊接触;及下密封件,与显影辊接触,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的片状,下密封件的轴向的端部以与侧密封件重叠的方式配置,下密封件的轴向的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比侧密封件靠外侧处。框架具有:第一部分,位于侧密封件的轴向内侧,并与侧密封件接触;及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朝向轴向外侧延伸,位于侧密封件的在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并与侧密封件接触,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具有粘贴有下密封件的第一粘贴面。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剖视图。图2是显影盒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配置侧密封件的位置附近的表示侧密封件配置前的立体图,图3B是配置侧密封件的位置附近的表示侧密封件配置后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5是侧密封件周边的剖视图。图6A是表示侧密封件与刮刀密封件的关系的图,图6B是图6A的Z-Z剖视图。图7是表示侧密封件与框架接触的交界的图。图8A~图8F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框架和侧密封件的图。图9是表示变形例中的侧密封件与刮刀密封件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适当参照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例的显影盒1在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显影盒1具备在内部收容调色剂的框架2、显影辊3、供给辊4、搅拌器5、下密封件6、及层厚限制刮刀10。需要说明的是,显影辊3及搅拌器5分别向图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旋转。框架2形成有调色剂收容室7和用于从调色剂收容室7向显影辊3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8。在调色剂收容室7的内部配置搅拌器5。供给口8形成为沿着显影辊3的轴向(在以下的说明中简称为“轴向”)的矩形的长孔状。显影辊3具有在周面保持调色剂的辊的部分即辊主体3A及配置于辊主体3A的中心轴并与辊主体3A一起旋转的辊轴3B。显影辊3的辊轴3B经由未图示的轴承构件而支承于框架2。供给辊4以与显影辊3进行滑动接触的方式支承于框架2。下密封件6由塑料等构成,形成为在轴向上延伸的片状。下密封件6配置在框架2与显影辊3之间,且与显影辊3接触。层厚限制刮刀10支承于框架2,且以与显影辊3接触的方式配置。层厚限制刮刀10具有刮刀板部11和刮刀橡胶部12。刮刀板部11的与显影辊3相反一侧的端部通过刮刀支承板13而支承于框架2。刮刀橡胶部12是配置于显影辊3侧且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方向的大小比刮刀板部11小的橡胶构件。刮刀橡胶部12从刮刀板部11的与显影辊3对向的面突出而与显影辊3的周面接触。在该显影盒1中,收容在调色剂收容室7内的调色剂由搅拌器5搅拌并从供给口8排出之后,由供给辊4向显影辊3供给。供给到显影辊3上的调色剂伴随于显影辊3的旋转而进入层厚限制刮刀10与显影辊3之间。并且,显影辊3上的调色剂由层厚限制刮刀10限制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如图2所示,在框架2与层厚限制刮刀10之间配置有刮刀密封件50。而且,在辊主体3A的轴向上的端部与框架2之间配置有侧密封件30。刮刀密封件50由例如海绵等能够压缩的材料形成。刮刀密封件50具有在轴向上较长延伸的刮刀密封件主体部51和从刮刀密封件主体部5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在轴向的两端朝向外侧延伸出的刮刀密封件延出部52。在刮刀密封件主体部5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缘部形成有朝向上游侧凹陷的多个凹部53。刮刀密封件延出部52在旋转方向上的长度比刮刀密封件主体部51在旋转方向上的长度短。刮刀密封件50具有用于与层厚限制刮刀10粘结的第二粘贴面55(点状阴影所示的部分)。框架2具有用于将下密封件6粘贴于显影辊3的下方的第一粘贴面25。第一粘贴面25从框架2的一方的端部延伸至另一方的端部。下密封件6在第一粘贴面25处粘贴于框架2(参照图5)。下密封件6的轴向的端部6A以与侧密封件30重叠的方式配置,在轴向上位于比侧密封件30靠外侧处。侧密封件30由例如聚氨酯海绵等能够压缩的材料形成。侧密封件30由显影辊3与框架2夹持,且与显影辊3的外周面接触。辊主体3A的轴向上的端部位于比侧密封件30的轴向的外侧面33靠轴向内侧处。如图3A、图3B所示,框架2在轴向外侧的两端部具有用于配置侧密封件30的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及第四部分24。第一部分21位于侧密封件30的轴向内侧,且与侧密封件30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21包括沿着显影辊3的外周面弯曲的第一面21A和从第一面21A向离开显影辊3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面21B。第二部分22从第一部分21朝向轴向外侧延伸。第二部分22位于侧密封件30的在显影辊3的旋转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也简称为“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且与侧密封件30接触。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具有用于粘贴下密封件6的所述第一粘贴面25(在图3B中由点状阴影表示的部分)。第一粘贴面25的配置于第二面21B的部分在旋转方向上的长度比配置于第二部分22的部分在旋转方向上的长度长。如图3B所示,第一粘贴面25的轴向的端部位于比辊主体3A的轴向上的端部靠轴向外侧处。而且,第一粘贴面25位于比侧密封件30的轴向的外侧面33靠轴向外侧处。下密封件6通过轮廓与第一粘贴面25一致的双面胶带而粘贴于第一部分21及第二部分22,且与侧密封件30重叠并接触。并且,下密封件6未粘贴于第三部分23。而且,下密封件6未粘贴于侧密封件30。第三部分23从第二部分22的轴向外侧端部朝向显影辊3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延伸。第三部分23位于侧密封件30的轴向外侧,且与侧密封件30接触。第四部分24位于比第二部分22靠显影辊3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处并与侧密封件3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接触。如图3A所示,侧密封件30具有能够压缩的基层31和与显影辊3进行滑动接触的表层32。基层31具有位于比第一部分21靠轴向外侧处的基层主体部31A和从基层主体部31A朝向轴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出部31B。表层32配置在基层31上,具有位于基层主体部31A上的表层主体部32A和位于内侧延出部31B上的内侧延出部32B。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层主体部31A及表层主体部32A总称为侧密封件主体部30A,将内侧延出部31B及内侧延出部32B总称为内侧延出部30B。即,侧密封件30具有位于比第一部分21靠轴向外侧处的侧密封件主体部30A和从侧密封件主体部30A朝向轴向内侧延伸的内侧延出部30B。内侧延出部30B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30C与第一部分2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相邻,且优选与第一部分接触。将侧密封件30向框架2组装之前的基层31在轴向上的长度即基层31配置于第一部分21与第三部分23之间的部分的长度比第一部分21与第三部分23之间的沿着轴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影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影辊;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侧密封件,配置在所述显影辊的轴向上的端部与所述框架之间,并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及下密封件,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形成为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片状,该下密封件的所述轴向的端部以与所述侧密封件重叠的方式配置,且该下密封件的所述轴向的端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比所述侧密封件靠外侧处,所述框架具有: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轴向内侧,并与所述侧密封件接触;及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轴向外侧延伸,位于所述侧密封件的在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并与所述侧密封件接触,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粘贴有所述下密封件的第一粘贴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30 JP 2016-232653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影辊;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侧密封件,配置在所述显影辊的轴向上的端部与所述框架之间,并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及下密封件,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形成为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片状,该下密封件的所述轴向的端部以与所述侧密封件重叠的方式配置,且该下密封件的所述轴向的端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比所述侧密封件靠外侧处,所述框架具有: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轴向内侧,并与所述侧密封件接触;及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轴向外侧延伸,位于所述侧密封件的在所述显影辊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并与所述侧密封件接触,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粘贴有所述下密封件的第一粘贴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轴向的外侧面靠所述轴向内侧处,所述第一粘贴面的所述轴向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显影辊的所述轴向的端部靠所述轴向外侧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贴面的所述轴向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侧密封件的所述轴向的外侧面靠所述轴向外侧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件未粘贴于所述侧密封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密封件具有:侧密封件主体部,位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所述轴向外侧处;及内侧延出部,从该侧密封件主体部朝向所述轴向内侧延伸,所述内侧延出部的所述旋转方向上游侧端部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相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密封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突出的第一突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朝向所述侧密封件突出的第二突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从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轴向外侧端部朝向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大辅今井匡大冈一成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