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蓄热装置及控温蓄热容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34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温蓄热装置,包括与热源接触的第一外壁、与第一外壁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外壁、以及设于第一外壁朝向所述第二外壁的侧面的容置板件;第一外壁与第二外壁之间围合形成蓄热夹层,容置板件与第一外壁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容置板件位于蓄热夹层内,容置腔内设有传热物质,蓄热夹层内设有第一相变材料,第一相变材料与容置板件接触设置。传热物质设置于容置腔内且组成容置腔的容置板件凸出于第一外壁的表面,第一相变材料与容置板件接触的面积相对于第一相变材料直接与第一外壁接触的面积显著提升,传热物质在吸收热源的热量后透过容置板件与第一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显著提升,提升了第一相变材料的导热速率。

Temperature control storage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torage contain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mal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a first outer wall contact with a heat source, a second outer wall arranged with the first outer wall, and a capacitive plate for the first outer wall facing the side of the second outer wall; the first outer wall and the second outer wall are enclosed to form a heat storage interlayer, the capacitive plate part and the first outer wall. The capacitive chamber is formed by interlocking, the accommodating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heat storage interlayer, and the heat transfer material is arranged in the chamber. The first phase change material is arranged in the heat storage interlayer, and the first phase change material is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holding plate. A heat transfer material is set in a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a capacitive plate that is composed of a capacitive cavity is convex out of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outer wall. The area of the first phase change material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hase in contact with the first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the heat transfer material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first phase after the heat absorption of the heat source. The contact area of the material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first phase change material is enhan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温蓄热装置及控温蓄热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温蓄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蓄热装置及控温蓄热容器。
技术介绍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社会对新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回收技术的需求持续旺盛。热能作为能源的一种,对人类生产生活来说有着重要作用。蓄热技术在许多工业与建筑采暖、空调节能、太阳能热利用、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中,相变蓄热技术又是蓄热技术中的重要一部分。热量的储存分为显热储存和相变潜热储存两类,相变蓄热技术主要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进行储热,是利用相变材料相变潜热储热密度大、相变过程近似等温、过程易控制等特点而发展起来的技术,核心是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两种。无机类相变材料包括结晶水合盐、熔融盐、金属合金和其他无机物等;有机相变材料包括石蜡、脂肪酸和其他有机物等。然而,结晶水合盐具有过冷度大和易析出分离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有机相变材料没有过冷现象,成核性好,价格低廉,但具有导热性差等缺点,进而导致导热速率低的问题,同样限制了其应用。同时,在生活中,人们喝热水时,将开水倒入普通的杯子中,需要等杯中开水温度自然下降到合适温度才能喝,这个等待的过程很漫长,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形成矛盾;另外,用普通杯子盛放开水,杯中开水温度处于适宜喝的温度时停留时间很短,人们一旦错过了这个喝水时机,则温水变成凉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蓄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导热速率低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控温蓄热装置,包括与热源接触的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壁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外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壁朝向所述第二外壁的侧面的容置板件;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壁之间围合形成蓄热夹层,所述容置板件与所述第一外壁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板件位于所述蓄热夹层内,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传热物质,所述蓄热夹层内设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与所述容置板件接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板件的横截面为V形、U形、矩形或者梯形。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物质为金属、石墨或者硅。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物质包括第二相变材料。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物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相变材料混合设置的导热粉末。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大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相变材料为石蜡,所述导热粉末为石墨粉末;所述石墨粉末与所述石蜡的质量比小于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蓄热容器,包括上述的控温蓄热装置;所述控温蓄热容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外壁一体成型的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外壁密封连接的底盖;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外壁构成所述控温蓄热容器的内胆。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底盖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底板与所述底盖之间设有散热片,所述底板与所述散热片热传导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与所述第二外壁之间为螺纹密封连接;或者,所述底盖与所述第二外壁之间为焊接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外壁直接与热源接触,热源的热量透过第一外壁传递至设于容置腔内的传热物质,传热物质吸收热源的热量,由于传热物质设置于容置腔内且组成容置腔的容置板件凸出于第一外壁的表面,因此有效增加了第一相变材料与容置板件的接触面积,第一相变材料与容置板件接触的面积相对于第一相变材料直接与第一外壁接触的面积显著提升,具体可调整容置板件的结构实现不同的接触面积,因此传热物质在吸收热源的热量后透过容置板件与第一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显著提升,进而提升了第一相变材料的导热速率,也即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相变材料导热性差而导致的导热速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控温蓄热装置的剖视图(圆筒状时);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控温蓄热装置的剖视图(平板状时);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控温蓄热容器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外壁;2、第二外壁;3、容置板件;4、传热物质;5、第一相变材料;6、底板;7、底盖;8、内胆;9、散热片;10、热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控温蓄热装置,包括与热源10接触的第一外壁1、与第一外壁1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外壁2、以及设于第一外壁1朝向所述第二外壁的侧面的容置板件3;第一外壁1与第二外壁2之间围合形成蓄热夹层,容置板件3与第一外壁1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容置板件3位于蓄热夹层内,容置腔内设有传热物质4,蓄热夹层内设有第一相变材料5,第一相变材料5与容置板件3接触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容置腔由容置板件3密封连接于第一外壁1上形成,且容置板件3凸出于第一外壁1的表面并位于蓄热夹层内;第一外壁1与第二外壁2作为控温蓄热装置的外部封装,其将第一相变材料5密封于蓄热夹层内;第二外壁2指控温蓄热装置除第一外壁1外的封装,是控温蓄热装置与外界的边界,隔离控温蓄热装置内部与装置外部的物质;第一外壁1的两侧分别与热源10及传热物质4热接触;热源10可为太阳光、高温液体、高温气体、高温固体等物体;第一外壁1直接与热源10接触,热源10的热量透过第一外壁1传递至设于容置腔内的传热物质4,传热物质4吸收热源10的热量,由于传热物质4设置于容置腔内且组成容置腔的容置板件3凸出于第一外壁1的表面,因此有效增加了第一相变材料5与容置板件3的接触面积,第一相变材料5与容置板件3接触的面积相对于第一相变材料5直接与第一外壁1接触的面积显著提升,具体可调整容置板件3的结构实现不同的接触面积,因此传热物质4在吸收热源10的热量后透过容置板件3与第一相变材料5的接触面积显著提升,进而提升了第一相变材料5的导热速率,也即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相变材料导热性差而导致的导热速率低的问题。仅仅采用常规的相变材料便能达到经特殊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控温蓄热装置及控温蓄热容器

【技术保护点】
1.控温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热源接触的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壁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外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壁朝向所述第二外壁的侧面的容置板件;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壁之间围合形成蓄热夹层,所述容置板件与所述第一外壁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板件位于所述蓄热夹层内,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传热物质,所述蓄热夹层内设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与所述容置板件接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控温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热源接触的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外壁相间隔设置的第二外壁、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外壁朝向所述第二外壁的侧面的容置板件;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外壁之间围合形成蓄热夹层,所述容置板件与所述第一外壁之间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板件位于所述蓄热夹层内,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传热物质,所述蓄热夹层内设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与所述容置板件接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板件的横截面为V形、U形、矩形或者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温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物质为金属、石墨或者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温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物质包括第二相变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温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物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相变材料混合设置的导热粉末。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帝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