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器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948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温器皿,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以及设于内胆的外部的外壳;内胆与外壳之间具有传热间隙,传热间隙包括位于内胆的侧壁与外壳的侧壁之间的侧边间隙;侧边间隙内设有弹性缓冲组件及第一相变材料,弹性缓冲组件位于第一相变材料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弹性缓冲组件将第一相变材料压持至与内胆贴合。第一相变材料逐渐冷却时弹性缓冲组件收缩恢复原状将冷却后的第一相变材料压持至与内胆紧密贴合,确保第一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一直与内胆贴合并覆盖于内胆的外表面,保证了第一相变材料对内胆中物体的降温效果,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导致降温效果变差。

Cooling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温器皿
本技术涉及降温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温器皿。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食物、水或者其他物质到达适宜温度后才可食用或者使用,但是自然冷却的时间较漫长,且容易错过最佳的温度区间。例如杯中的热水,需要冷却至适宜温度才能饮用,这个等待的过程很漫长,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形成矛盾;另外,用普通杯子盛放开水,杯中开水温度处于适宜喝的温度区间停留时间很短,人们一旦错过了这个喝水时机,则温水变成凉水。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器皿的外壳与内胆之间设置相变材料以实现对物体的快速降温,所用相变材料一般是呈现为一个整体的形状稳定复合定形相变材料,里面纯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时其外形保持固体形状不变;但是相变材料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位于内胆的侧壁的相变材料受外壳与内胆的挤压力后向内胆底部与外壳之间的间隙膨胀,相变材料冷却过程中发生径向收缩,无法回到内胆外侧壁与外壳之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内胆外侧壁与外壳之间的相变材料显著减小,进而导致相变材料无法完全覆盖于内胆的外侧壁,导致降温器皿的降温效果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器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降温器皿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导致降温效果显著下降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降温器皿,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以及设于所述内胆的外部的外壳;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传热间隙,所述传热间隙包括位于所述内胆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的侧边间隙;所述侧边间隙内设有弹性缓冲组件及第一相变材料,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将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压持至与所述内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为套设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外部的弹性套筒。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筒为金属套筒,所述金属套筒的侧壁开设有缓冲缺口或缓冲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筒为橡胶套筒。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围设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外部的第一套箍、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箍的外部的第一弹性圈;所述第一套箍具有两个自由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圈为环形拉伸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围设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的外部的两个第二套箍、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箍的外部的第二弹性圈;所述第二套箍具有两个自由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圈为环形拉伸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若干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相抵接的压持板、以及设于每个所述压持板与所述外壳之间的侧边压缩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为定形相变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内胆的外壁设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位于所述内胆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块远离所述内胆的一侧设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上设有若干散热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辅控温层,所述辅控温层内设有第二相变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设有气凝胶、聚氨酯泡沫、或玻璃棉。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有夹层胆,所述夹层胆与所述外壳之间真空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相变材料逐渐冷却时弹性缓冲组件收缩恢复原状将冷却后的第一相变材料压持至与内胆紧密贴合,确保第一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一直与内胆贴合并覆盖于内胆的外表面,保证了第一相变材料对内胆中物体的降温效果,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导致降温效果变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降温器皿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降温器皿的剖视图(未示出第一相变材料时);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弹性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弹性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弹性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中弹性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胆;2、外壳;201、侧边壳;202、底盖;3、弹性缓冲组件;301、缓冲缺口;302、缓冲凹槽;303、第一套箍;304、第一弹性圈;305、第二套箍;306、第二弹性圈;4、第一相变材料;5、保温层;6、辅控温层;7、导热块;8、传热间隙;801、侧边间隙;802、底部间隙;9、底部弹性组件;901、底部托板;902、底部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降温器皿,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1、以及设于内胆1的外部的外壳2;内胆1与外壳2之间具有传热间隙8,传热间隙8包括位于内胆1的侧壁与外壳2的侧壁之间的侧边间隙801;侧边间隙801内设有弹性缓冲组件3及第一相变材料4,弹性缓冲组件位于第一相变材料4与外壳2的内侧壁之间,弹性缓冲组件3将第一相变材料4压持至与内胆1贴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胆1用于盛放待降温的物品,例如热水;外壳2设于内胆1的外部且与内胆1的外侧壁密封连接,进而实现外壳2与内胆1之间的间隙形成密闭的传热间隙8,外壳2包括侧边壳201(也即外壳2的侧壁)与底盖202,侧边壳201与底盖20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的密封连接结构。外壳2的侧壁与内胆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形成侧边间隙801,在侧边间隙801内设有第一相变材料4及弹性缓冲组件3,弹性缓冲组件3用于将第一相变材料4压持至与内胆1贴合,当第一相变材料4处于冷却状态时弹性缓冲组件3将第一相变材料4压持至与内胆1贴合,使得内胆1内的较高温度的物体的热量能透过内胆1较好的传递至第一相变材料4,当第一相变材料4受热膨胀时,弹性缓冲组件3受力扩张(远离内胆1的方向),保证侧边间隙801内的第一相变材料4发生沿着内胆1的径向的膨胀,当第一相变材料4逐渐冷却时弹性缓冲组件3收缩恢复原状将冷却后的第一相变材料4压持至与内胆1紧密贴合(弹性缓冲组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降温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以及设于所述内胆的外部的外壳;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传热间隙,所述传热间隙包括位于所述内胆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的侧边间隙;所述侧边间隙内设有弹性缓冲组件及第一相变材料,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将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压持至与所述内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降温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以及设于所述内胆的外部的外壳;所述内胆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传热间隙,所述传热间隙包括位于所述内胆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的侧边间隙;所述侧边间隙内设有弹性缓冲组件及第一相变材料,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将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压持至与所述内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组件为套设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的外部的弹性套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温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筒为金属套筒,所述金属套筒的侧壁开设有缓冲缺口或缓冲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温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套筒为橡胶套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文斌王童梅张俊峰余丽媚余丽娴谢宇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帝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