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文彰专利>正文

皮箱盖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2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皮箱盖合装置,其包括:一设有箱盖上的锁钩,其底端具有一凹槽,槽内再装设有一转动体,使其与凹槽保持有一间距;以及一设在箱体内锁具上的锁板,其一端具有锁键,锁键的内侧具有一向下渐缩的斜面;通过锁键由间距扣入,而使锁钩与锁键的扣合更为紧密,即箱盖与箱体的盖合更为紧密。(*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皮箱盖合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箱盖与箱体的盖合较为紧密的构造。常用皮箱的盖合,其构造大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包括一设在箱盖1上的锁钩11,锁钩11的底端内侧具有一凹槽12;以及一设在箱体2内的锁具20的锁板21,锁板21的一端枢接在锁具20上,另一端内侧则具有二锁键22(以适合左、右两向装配之用);当欲盖合时,先将箱盖1下压压入箱体的锁具20内(此时锁具呈开锁状态),再下压锁板21使其锁键22插入锁钩的凹槽12内,如图4所示,以达到盖合皮箱的目的。上述常用皮箱盖合装置在使用上因存在有下列缺陷,显然难以达到理想实用的效果,而有待改进的必要锁键22与凹槽12之间在扣合后仍存在有相当的间隙(如图4所示);换言之,即使箱盖1与箱体2在盖合后也仍有相当大的间隙,而造成皮箱提拿时有松动的现象。为解决此一问题,一般人可能会直接考虑将凹槽12缩小或将锁键22厚度加大,然而此一设计因零件的装配本身就有公差存在,故反而出现造成锁键22无法扣入凹槽12的死角,显然不适用。而本技术创作者起初的构思是设想将凹槽12制成一内侧具有一斜面121的形状,而锁键22的内侧也形成一向下渐缩的斜面221,如图5所示,其可通过二斜面121、221的配合而使锁键22在愈深入凹槽12内时,愈能紧密扣合;然如此一来,因锁键22与锁钩10皆是利用锌材质成型,本身的光滑度并不佳,因此极易形成锁键22与凹槽12咬死的现象,而导致欲开箱时,锁键22脱出凹槽12极为费力,甚至会因用力过猛而产生翻箱的问题出现。倘若在锁键22或凹槽12上涂以润滑油(俗称牛油),虽可减低上述咬死的现象,但却会使皮箱内的衣物遭受油渍的污染,则更划不来;因此,此一构思显然也非属可行的设计。根据上述的种种缺陷,以及不断的设计创新,然后经过逐步的改进,本技术创作者终于得以首创出本技术的新型结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扣合紧密且不致咬死的皮箱盖合装置,其可完全改善上述结构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皮箱盖合装置,其包括一设在箱盖上的锁钩,其底端具有一凹槽,以及一设在箱体内锁上的锁板,其一端具有锁键,其特征是锁钩凹槽内装设有一转动体,以与凹槽间具有一间距,而锁键内侧面则具有一向下渐缩的斜面,其使锁键由该间距扣入,而可与锁钩达到紧密扣合的效果,使皮箱箱盖与箱体的盖合更为紧密;转动体可为一滚轮;锁键内侧的斜面以小于45°为较佳。现通过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有关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其中,图1所示为常用皮箱打开时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常用皮箱盖合装置中锁钩的立体图;图3所示为常用皮箱盖合装置中锁板的正视图;图4所示为常用皮箱盖合装置中锁键与锁钩扣合时的示意图5所示为本技术创作者最初设计的扣合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扣合时的剖视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锁键的正面图;图9所示为沿图7中A-A剖视的示意图。如图6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构造大部分与常用的构造相同,也包括有锁钩11、凹槽12、锁板21、锁键22等构件;所不同的是,凹槽12开设在锁钩11的底端,且其内轴(装)设有一转动体13,转动体13可以是一滚轮,其可任意作正反向转动,并使滚轮13与凹槽12之间形成有一间距14;而锁键22的内侧则形成一向下渐缩的斜面23,该斜面23的斜度以不超过45°较佳。再详而言之,本技术的锁钩11在底端开设有一凹槽12,其两侧壁在接近中间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一穿孔121、122,以供穿入一销杆15,右侧的穿孔121呈贯通状态,而左侧的穿孔122则呈未贯通状态,销杆15(为铁质)先穿过穿孔121达到凹槽12,再穿过转动体(滚轮,利用锌金属制成)13的中心孔131,然后再穿入穿孔122内,最后再通过右端的条齿与穿孔121咬住固定,(其系以冲压方式压入卡住定位),以将转动体13定位在凹槽12内,并与凹槽12的上端形成一间距14,并使转动体13以销杆15为固定转轴,而可作任意正反向转动。依据上述的构造,当欲将皮箱盖合时,利用锁键22自间距14扣入,并通过锁键22内侧的斜面23摩擦滚轮13使之转动(即正转),而可逐渐深入间距14(或凹槽12)内,终至扣紧的状态;换言之,即可使箱盖1与箱体2可达到紧密盖合的功效。反之,当欲将皮箱打开时,则通过锁具的开启使锁板21利用弹簧(此为一般锁具原有的配件,故未示出)的弹力而自动上翘(如图1状态);详言之,即锁键22通过弹力使其内侧的斜面23摩擦滚轮13而使之呈反向转动,从而可迅速地自间距14中脱出,然后即可将箱盖1打开,使锁钩11脱离锁具。故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的实施例主要是利用锁键22其内侧具有一斜面23,配合滚轮13本身可作正反向转动,从而可轻易地达到扣合紧密或分离的功效,以使得皮箱的盖合可达到紧密且不致咬死的效果。因此,不但构造简单,而且效果确实上乘,堪称为一极具进步且实用的佳作。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具体构造,可达到盖(扣)合紧密的效果,不失为一既新颖又实用的佳作。权利要求1.一种皮箱盖合装置,其包括一设有箱盖上的锁钩,其底端具有一凹槽,以及一设在箱体内锁上的锁板,其一端具有锁键,其特征在于,该锁钩凹槽内装设有一转动体,以与凹槽间具有一间距,而该锁键内侧面则具有一向下渐缩的斜面,其使锁键由该间距扣入,而可与锁钩达到紧密扣合的效果,使皮箱箱盖与箱体的盖合更为紧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箱盖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体可为一滚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箱盖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键内侧的斜面以小于45°为较佳。专利摘要一种皮箱盖合装置,其包括一设有箱盖上的锁钩,其底端具有一凹槽,槽内再装设有一转动体,使其与凹槽保持有一间距;以及一设在箱体内锁具上的锁板,其一端具有锁键,锁键的内侧具有一向下渐缩的斜面;通过锁键由间距扣入,而使锁钩与锁键的扣合更为紧密,即箱盖与箱体的盖合更为紧密。文档编号A44B18/00GK2163556SQ9321223公开日1994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陈文彰 申请人:陈文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箱盖合装置,其包括一设有箱盖上的锁钩,其底端具有一凹槽,以及一设在箱体内锁上的锁板,其一端具有锁键,其特征在于,该锁钩凹槽内装设有一转动体,以与凹槽间具有一间距,而该锁键内侧面则具有一向下渐缩的斜面,其使锁键由该间距扣入,而可与锁钩达到紧密扣合的效果,使皮箱箱盖与箱体的盖合更为紧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彰
申请(专利权)人:陈文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