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碳纤维材料以及包括其的电子类产品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89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仿碳纤维材料以及包括其的电子类产品外壳,涉及仿制材料技术领域。上述仿碳纤维材料依次包括薄膜基材层、黑色油墨层和透明光油层;所述薄膜基材层与黑色油墨层接触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上述仿碳纤维材料虽不具有碳纤维材料的性能,但是具有碳纤维材料的外观,将其作为电子类产品的外壳材料,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具有碳纤维材料外观与质感的电子类产品的需求,还可以极大的降低碳纤维外观产品的成本。

Carbon fiber like materials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cluding the shell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rbon fiber like material and an electronic product shell including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mitation materials. The carbon fiber materials mentioned above include the film base layer, the black ink layer and the transparent light oil layer, and the film base layer and the black ink layer have a carbon fiber braid structure. Although the carbon fiber material does not have th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 material, it has the appearance of carbon fiber material,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shell material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It can not only meet the consumer's demand for electronic products with the appearance and texture of carbon fiber material, but also greatly reduce the cost of carbon fiber appea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碳纤维材料以及包括其的电子类产品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制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碳纤维材料以及包括其的电子类产品外壳。
技术介绍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的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布又称碳素纤维布,其外观为连续碳纤维单向或编制排列、未经树脂浸渍的布状碳纤维制品,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以及外观效果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电子类产品外壳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由于碳纤维材料所具有的独特外观和质感,往往会给电子类产品所带来十足的科技感,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碳纤维原材料的生产流程非常复杂、工艺难度非常大,进而导致了碳纤维制品的成本非常高。虽然近年来碳纤维材料在电子类产品的外观上有一定的应用,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严重限制了其的应用范围,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研究开发出一种仿碳纤维外观的材料,该材料虽不具有碳纤维材料的性能,但是具有碳纤维材料的外观,进而将其作为电子类产品的外壳材料加以应用,以满足消费者对具有碳纤维材料外观与质感的电子类产品的需求,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碳纤维材料,所述的仿碳纤维材料虽不具有碳纤维材料的性能,但是具有碳纤维材料的外观,将其作为电子类产品的外壳材料,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具有碳纤维材料外观与质感的电子类产品的需求,还可以极大的降低碳纤维外观产品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类产品外壳,所述电子类产品外壳包括上述仿碳纤维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仿碳纤维材料,所述仿碳纤维材料依次包括薄膜基材层、黑色油墨层和透明光油层;所述薄膜基材层与黑色油墨层的接触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仿碳纤维材料还包括胶水层和离子纸层;所述仿碳纤维材料的结构依次包括离子纸层、胶水层、薄膜基材层、黑色油墨层和透明光油层。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基材层为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树脂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以及聚对苯二甲配二醇脂薄膜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基材层的厚度为20~30μm。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基材层的透光率≤5%,反射率≥95%。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通过模压或UV胶固化得到。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为12K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黑色油墨层由透明度10~90%的黑色油墨涂刷制得。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光油层由高光漆涂刷制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类产品外壳,所述电子类产品外壳包括上述仿碳纤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碳纤维材料依次包括薄膜基材层、黑色油墨层和透明光油层;所述薄膜基材层与黑色油墨层接触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上述仿碳纤维材料虽不具有碳纤维材料的性能,但是具有碳纤维材料的外观,将其作为电子类产品的外壳材料,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具有碳纤维材料外观与质感的电子类产品的需求,还可以极大的降低碳纤维外观产品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类产品外壳,所述电子类产品外壳包括上述仿碳纤维材料,由上述仿碳纤维材料制得的电子类产品外壳具有碳纤维材料所独特外观和质感,给电子类产品所带来十足的科技感,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对具有碳纤维材料外观与质感的电子类产品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的薄膜基材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面具有碳纤维外观结构的仿碳纤维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碳纤维编织布纹路实物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仿碳纤维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双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的薄膜基材层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双面具有碳纤维外观结构的仿碳纤维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薄膜基材层;2-黑色油墨层;3-透明光油层;11-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4-胶水层;5-离子纸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有助于更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现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仿碳纤维材料,所述仿碳纤维材料依次由薄膜基材层1、黑色油墨层2和透明光油层3组成;所述薄膜基材层1与黑色油墨层2的接触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11;所述薄膜基材层1的另一面不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11。本实施例提供的仿碳纤维材料依次包括薄膜基材层1、黑色油墨层2和透明光油层3;所述薄膜基材层1与黑色油墨层2接触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11。上述仿碳纤维材料虽不具有碳纤维材料的性能,但是具有碳纤维材料的外观,将其作为电子类产品的外壳材料,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具有碳纤维材料外观与质感的电子类产品的需求,还可以极大的降低碳纤维外观产品的成本。如图3所示,所述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11为编制网状结构。碳纤维编织布又称碳素纤维布、碳纤布、碳纤维预浸布、碳纤维加固布、碳布、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带、碳纤维片材(预浸布)等,其外观纹路结构如图3所示为编制网状结构。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11为12K碳纤维丝织造碳纤维编织布的纹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基材层1为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树脂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以及聚对苯二甲配二醇脂薄膜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薄膜基材层1为聚氯乙烯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仿碳纤维材料以及包括其的电子类产品外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碳纤维材料依次包括薄膜基材层(1)、黑色油墨层(2)和透明光油层(3);所述薄膜基材层(1)与黑色油墨层(2)的接触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碳纤维材料依次包括薄膜基材层(1)、黑色油墨层(2)和透明光油层(3);所述薄膜基材层(1)与黑色油墨层(2)的接触面具有碳纤维编织布纹路结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碳纤维材料还包括胶水层(4)和离子纸层(5);所述仿碳纤维材料的结构依次包括离子纸层(5)、胶水层(4)、薄膜基材层(1)、黑色油墨层(2)和透明光油层(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层(1)为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树脂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以及聚对苯二甲配二醇脂薄膜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层(1)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印象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