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854433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PET、粘性树脂10‑12份、纳米二氧化硅5‑8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烷醇酰胺10‑12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5‑17份、硅酮醇10‑20份、聚二甲硅氧烷5‑8份、羟甲基纤维素2‑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15份、固化剂6‑8份、去离子水、亲水涂液2‑8份;将粘性树脂融合后再其中掺杂纳米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之后将配方中材料依次加入并进行浓缩成溶液状态,将改溶液直接铺设在PET的润湿表面上,通过恒温烘干,再进行表面抛光;使得防雾膜的吸附性能更好,使玻璃分外透亮,具有双重的防雾能力,能在零下35℃的低温保持同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雾膜
,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玻璃表面在有湿度且内外冷热不均的条件下,易产生一层由水而结成的雾或霜,这造成玻璃的透明度或反射度非常的差。如汽车挡风玻璃在冬天结上了一层雾,这便对司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要在行驶的情况下不断地擦玻璃,这对交通造成了很大的潜在的危害。还有航空飞机、车间里的仪器仪表、眼睛等等的玻璃表面也都容易结上一层雾,这让人感到了很大的麻烦。虽然防雾膜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应的技术方案,但至今在市场上还未普及,足可以看出市场上原有的一些防雾产品还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有的甚至还加有甲醇、二乙醇等其他一些有害化学品,由于防雾膜是直接与使用人员环境相接触的,这会存在很大的危害。而且现有的防雾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范围较窄,不能适应不同地域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及其制备工艺,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PET、粘性树脂10-12份、纳米二氧化硅5-8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烷醇酰胺10-12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5-17份、硅酮醇10-20份、聚二甲硅氧烷5-8份、羟甲基纤维素2-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15份、固化剂6-8份、去离子水、亲水涂液2-8份。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羟甲基纤维素外表面经过丙三醇的纯化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均为8-10nm。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化剂为基于TDI的芳香异氰酸酯、缩二脲型脂肪族异氰酸酯、三聚体脂肪族异氰酸酯、基于MDI的芳香族异氰酸酯、聚异氰酸酯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亲水涂液由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按照1:10混合而成。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00、基膜的制备,将粘性树脂融化后在其中掺杂纳米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并混合均匀,将其均匀涂抹在PET外侧;S200、防雾剂的配置,将配方中的材料除了羟甲基纤维素和亲水涂液外顺次加入,并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通过超声波进行震荡,并且在震荡的过程中提高温度,维持恒定的温度使其处于低温浓缩的溶液状态;S300、防雾剂的涂抹,将PET的另外通过去离子水洗净,在烘干之后用去离子水润湿,将处于溶液状态的直接铺设在PET经过润湿的表面,在未初凝之前向其中均匀铺设羟甲基纤维素;S400、防雾膜的固化与抛光,将处于溶液状态的防雾膜送入恒温烘干箱进行烘干,并且在完全烘干后进行抛光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400中,在防雾膜固化和抛光之后,在已经成型的防雾膜外表面均匀涂一层微米级的亲水涂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同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使得防雾膜的吸附性能更好,牢固附着在玻璃上的高分子膜还可防静电,使玻璃在较长时间内不粘灰尘,使玻璃分外透亮,而通过表面的亲水涂层和实际防雾膜结构,使得防雾膜具有双重的防雾能力,能够使得在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而不是水滴,而达到防雾能力,而且由于醇类含量较高,使得防雾膜能在零下35℃的低温保持同样的效果,可以适合全国各地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PET、粘性树脂10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烷醇酰胺10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硅酮醇10份、聚二甲硅氧烷5份、羟甲基纤维素2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固化剂6份、去离子水、亲水涂液2份。实施例2:PET、粘性树脂11份、纳米二氧化硅7份、纳米二氧化钛7份、烷醇酰胺11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6份、硅酮醇15份、聚二甲硅氧烷7份、羟甲基纤维素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3份、固化剂7份、去离子水、亲水涂液5份。实施例3:PET、粘性树脂12份、纳米二氧化硅8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烷醇酰胺12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7份、硅酮醇20份、聚二甲硅氧烷8份、羟甲基纤维素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5份、固化剂8份、去离子水、亲水涂液8份。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羟甲基纤维素外表面经过丙三醇的纯化处理;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均为8-10nm;所述固化剂为基于TDI的芳香异氰酸酯、缩二脲型脂肪族异氰酸酯、三聚体脂肪族异氰酸酯、基于MDI的芳香族异氰酸酯、聚异氰酸酯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亲水涂液由聚乙二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按照1:10混合而成。在上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亲水涂液的具体工作原理,在上述配方中,聚乙二醇的主要成分还应该包括低分子量为600和高分子量为2000两种成分的聚乙二醇,通过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的复合,以及同聚乙烯吡咯烷酮相配合在膜形成的过程中,高分子链相互缠绕,且聚乙烯吡咯烷酮同抛光清洁后的防雾膜中的极性基团具有很好的络合作用,这样就产生了较为牢固的亲水膜层,使其雾气能够在膜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而不是小水滴。另外,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基膜的制备,将粘性树脂融化后在其中掺杂纳米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并混合均匀,将其均匀涂抹在PET外侧。步骤S200、防雾剂的配置,将配方中的材料除了羟甲基纤维素和亲水涂液外顺次加入,并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通过超声波进行震荡,并且在震荡的过程中提高温度,维持恒定的温度使其处于低温浓缩的溶液状态。在上述中,恒温条件下搅拌的温度为20-40℃,而后进行超声波振动的恒定温度为60-80℃。步骤S300、防雾剂的涂抹,将PET的另外通过去离子水洗净,在烘干之后用去离子水润湿,将处于溶液状态的直接铺设在PET经过润湿的表面,在未初凝之前向其中均匀铺设羟甲基纤维素。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加设的羟甲基纤维素,能够提高防雾膜的整体性,使得整个结构处于一体化结构下。步骤S400、防雾膜的固化与抛光,将处于溶液状态的防雾膜送入恒温烘干箱进行烘干,并且在完全烘干后进行抛光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400中,在防雾膜固化和抛光之后,在已经成型的防雾膜外表面均匀涂一层微米级的亲水涂液。本专利技术对于制得的防雾膜的性能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方法:选取上述按照制备方法在不同实施例中所制得的三个样品,分别记录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再取采用常见的方法制备的防雾膜作为对比样品,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吸附性、透光率(%)和防雾效果,测试结果如下:吸附性透光率(%)防雾效果对比样品一般,需要胶水辅助60一般,时间超过10d有雾实施例1好92好实施例2好90好实施例3好96好测试结果:从上数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PET、粘性树脂10‑12份、纳米二氧化硅5‑8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烷醇酰胺10‑12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5‑17份、硅酮醇10‑20份、聚二甲硅氧烷5‑8份、羟甲基纤维素2‑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15份、固化剂6‑8份、去离子水、亲水涂液2‑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由如下原料组成:PET、粘性树脂10-12份、纳米二氧化硅5-8份、纳米二氧化钛5-8份、烷醇酰胺10-12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5-17份、硅酮醇10-20份、聚二甲硅氧烷5-8份、羟甲基纤维素2-8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15份、固化剂6-8份、去离子水、亲水涂液2-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羟甲基纤维素外表面经过丙三醇的纯化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均为8-1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基于TDI的芳香异氰酸酯、缩二脲型脂肪族异氰酸酯、三聚体脂肪族异氰酸酯、基于MDI的芳香族异氰酸酯、聚异氰酸酯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玻璃的防雾贴膜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涂液由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端阳黄成锐唐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