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578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包括前针床、后针床、前针床织针、后针床织针、两个纬纱导纱器、两个针织纱导纱器、两组经纱导纱器,还包括一组连接纱导纱器;纬纱导纱器、经纱导纱器以及针织纱导纱器以连接纱导纱器为中心对称配置,它们从前针床向后针床排布顺序为:纬纱导纱器、经纱导纱器、针织纱导纱器、连接纱导纱器、针织纱导纱器、经纱导纱器、纬纱导纱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横机具有编织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的功能,使横机可以喂入在第三维方向,即织物厚度方向上的间隔纱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结构,拓宽了横机产品的应用范围。(*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技术介绍
横机是一种平型纬编针织机,主要用于编织羊毛衫产品,横机上的喂纱装置除了针织纱导纱器外,还可以配置编织双轴向纬编结构的经纬纱喂入装置。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的两种多层经纬纱喂入装置,它们包括两组经纱导纱器和三个纬纱导纱器,其中两组经纱导纱器的位置固定,分别把两组经纱从经向喂入编织区域,三个纬纱导纱器沿针床往复运动,将纬纱从纬向喂入编织区域的针背,喂入的纬纱分别位于两组经纱的两侧和中间。图1和图2所示两个装置不同之处在于针织纱导纱器的配置。图1所示装置只有一个针织纱导纱器,它位于两组经纱中间,在前后针床上同时垫入针织纱,编织罗纹组织连接的多层双轴向纬编针织结构;而图2所示装置有两个针织纱导纱器,分别位于两组经纱两边,两个针织纱导纱器交替在前后针床上垫纱,编织两个单面平针组织连接的多层双轴向纬编针织结构。图2所示为前针床编织时的情况,针织纱被垫到前针床的织针前。这两种经纬纱喂入装置都可以形成多达三层纬纱,两层经纱的多层双轴向纬编针织结构,可以用作板状复合材料的增强结构。但是它们都只能形成一定厚度的平面结构,且厚度受到纱线细度和层数的限制,而不能在第三维方向上灵活变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间隔增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横机纱线喂入装置,以避免上述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的技术缺陷。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包括前针床、后针床、前针床织针、后针床织针、两个纬纱导纱器、两个针织纱导纱器、两组经纱导纱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所述的纬纱导纱器、经纱导纱器以及针织纱导纱器以连接纱导纱器11为中心对称配置,它们从前针床向后针床排布顺序为纬纱导纱器3、经纱导纱器9、针织纱导纱器6、连接纱导纱器11、针织纱导纱器6’、经纱导纱器9’、纬纱导纱器3’。两个纬纱导纱器3、3’和两个针织纱导纱器6、6’可沿针床方向移动;两组经纱导纱器9、9’和连接纱导纱器11分别固定在两根经纱支撑杆10、10’和一根连接纱支撑杆12上。两组经纱导纱器9、9’沿针床方向水平排列,每个导纱器位于两枚织针之间,其导纱器间距与针距相同;所述的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沿针床方向水平排列,每个导纱器位于两枚织针之间,其导纱器间距与针距相同;支撑杆10、10’对称安装在横机的机架上,其位置可以上下和前后对称调节;支撑杆12安装在横机的机架上,位于两个针床齿口中间的正上方,其位置可以上下调节。前针床1与纬纱导纱器3、针织纱导纱器6和经纱导纱器9的相对配置位置不变;后针床1’与纬纱导纱器3’、针织纱导纱器6’和经纱导纱器9’的相对配置位置不变。前针床1与纬纱导纱器导轨5、针织纱导纱器导轨8和经纱支撑杆10的水平位置同步调节;后针床1’与纬纱导纱器导轨5’、针织纱导纱器导轨8’和经纱支撑杆10’的水平位置同步调节。所述的前针床织针2与纬纱导纱器3和针织纱导纱器6同时工作;后针床织针2’与纬纱导纱器3’和针织纱导纱器6’同时工作,两者交替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使横机具有编织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的功能,使横机可以喂入在第三维方向,即织物厚度方向上的间隔纱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结构,拓宽了横机产品的应用范围;2.本技术的横机针床齿口间距可灵活调节,使横机的第三维方向,即织物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灵活变化;3.本技术的针织纱导纱器和纬纱导纱器分别独立运动,并可灵活调节,使横机的灵活性提高,可编织不同结构的新型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附图说明图1现有横机多层经纬纱喂入装置,罗纹连接示意图;图2现有横机多层经纬纱喂入装置,前后单面平针连接示意图;图3本技术横机纱线喂入装置示意图;图4本技术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喂纱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图4,本技术的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包括齿口间距可水平调节的两个针织横机针床1、1’,织针2、2’,两个纬纱导纱器3、3’,两个纬纱导纱滑块4、4’,两个纬纱导纱器导轨5、5’,两个针织纱导纱器6、6’,两个针织纱导纱滑块7、7’,两个针织纱导纱器导轨8、8’,两组经纱导纱器9、9’,两根经纱支撑杆10、10’,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和一根连接纱支撑杆12。两组经纱导纱器9、9’和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分别固定在三根支撑杆10、10’和12上,三根支撑杆10、10’和12都安装在横机机架上,连接纱支撑杆12位于两个针床1、1’齿口中间的正上方,两个经纱支撑杆10、10’对称分布在两侧。经纱支撑杆10、10’的上下和前后位置以及连接纱支撑杆12的上下位置都可以进行调节。所有的导纱器3、3’、6、6’、9、9’和11都用细金属管按所需形状加工制成,并以连接纱导纱器11为中心对称配置。它们从前针床向后针床排布顺序为纬纱导纱器3,经纱导纱器9,针织纱导纱器6,连接纱导纱器11,针织纱导纱器6’,经纱导纱器9’,纬纱导纱器3’。它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两组经纱导纱器9、9’从纵向将两组经纱15、15’分别喂入编织区域,每根经纱位于两枚织针之间。连接纱导纱器11将一组连接纱16从纵向喂到针床齿口中间的位置,每根连接纱位于两枚织针之间。纬纱导纱器3、3’分别通过滑块4、4’沿对应的导纱器导轨5、5’往复移动,将纬纱13、13’喂到前后针床织针2和2’的针背位置。针织纱导纱器6、6’分别通过滑块7、7’沿对应的导纱器导轨8、8’往复移动,将针织纱14、14’分别喂到前后针床织针2、2’针前的垫纱位置,其中针织纱14被喂到织针2的针钩和连结纱16之间,针织纱14’被喂到织针2’的针钩和连结纱16之间。前针床织针2与纬纱导纱器3和针织纱导纱器6同时工作,后针床织针2’与纬纱导纱器3’和针织纱导纱器6’同时工作,两者交替进行,分别与两组经纱15、15’一起形成两个独立的单面双轴向纬编针织结构。编织时,连接纱导纱器11在针织纱14、14’弯纱张力的作用下,分别被拉向靠近针床1、1’的位置,并通过针织线圈17、17’的沉降弧把两个独立的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连接起来,形成间隔纱层,且间隔的大小可通过前后针床1、1’的齿口的水平距离来调节,从而在针织横机上编织出一种全新的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包括前针床、后针床、前针床织针、后针床织针、两个纬纱导纱器、两个针织纱导纱器、两组经纱导纱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所述的纬纱导纱器、经纱导纱器以及针织纱导纱器以连接纱导纱器(11)为中心对称配置,它们从前针床向后针床排布顺序为纬纱导纱器(3)、经纱导纱器(9)、针织纱导纱器(6)、连接纱导纱器(11)、针织纱导纱器(6’)、经纱导纱器(9’)、纬纱导纱器(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纬纱导纱器(3)、(3’)和两个针织纱导纱器(6)、(6’)可沿针床方向移动;所述的两组经纱导纱器(9)、(9’)和连接纱导纱器(11)分别固定在两根经纱支撑杆(10)、(10’)和一根连接纱支撑杆(1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机纱线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包括前针床、后针床、前针床织针、后针床织针、两个纬纱导纱器、两个针织纱导纱器、两组经纱导纱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组连接纱导纱器(11);所述的纬纱导纱器、经纱导纱器以及针织纱导纱器以连接纱导纱器(11)为中心对称配置,它们从前针床向后针床排布顺序为:纬纱导纱器(3)、经纱导纱器(9)、针织纱导纱器(6)、连接纱导纱器(11)、针织纱导纱器(6’)、经纱导纱器(9’)、纬纱导纱器(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周荣星王文祖陈南梁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